第3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上,臣方才以步丈量此物所割之麥地,足足有十二尺長、四尺半寬!往常眾人若以鐮刀收割這般大之麥地,少不得要耗費半個時辰吶,陳穀子真乃大才也...還請王上下詔,儘快令工坊多造些此物啊!」

  說著,他便急急命眾人繼續回去割麥,又讓人輪流試著操作這造型並不繁複、作用卻極大的「兜」。

  若折合成後世時間來算,半炷香便是十五分鐘,半個時辰卻是一個小時,效率足足相差了四倍!

  嬴政聽完二人之言,眸中盛滿喜悅的光芒,贊道,「善哉!陳穀子以利器助我秦國秋收,於國有大功,按律該晉以...」

  陳谷急忙上前勸道,「王上且慢!老朽此番帶弟子前來秦國,並非是為求官拜爵,我等入秦乃是聽聞秦王善待庶民,不但願為百姓減稅,還要為他們修新路新渠,這才來獻上幾分綿薄之力,請王上勿要為老朽加官進爵...」

  說著,他又有些慚愧道,「不過,老朽斗膽,想請王上賜上幾間茅屋、幾畝土地,讓我等能在秦國自食其力...」

  農家與墨家一樣,是春秋諸子百家裡追求「人人平等」「粗茶淡飯」的門派,他們畢生的追求是「利他」「利民」,凡入農墨之門者,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都遠勝物質方面,是以,陳谷自然也跟五黑一樣,只願帶門人過粗衣簡食的生活。

  嬴政也不再強人所難,當場許諾會為他們劃分土地修建房屋,想到小崽方才之心聲,他決定將振興農家一事早日提上日程,如此一來,待尋到那未知之地,秦國便能有更多糧食支撐長途跋涉的戰爭。

  他遂笑問道,「寡人慾設一處農門學室,徵召國中醉心稼穡之人入學,但咸陽匠人學室之中,五黑子所授之學子大半不入墨門,諸人只為學些匠人之術謀生求食...學室弟子有幾人願入農門,全憑眾人所願。這般之下,不知陳穀子可願將畢生所學,悉數傳授與人?」

  當今之世,有本領之人皆喜敝帚自珍,連收徒亦要慎之又慎,如五黑那般,願將技藝授與不肯入墨門之匠人者,更是寥寥無幾。

  故而,他要先問問陳谷的意思。

  陳谷聞言身子卻猛地一抖,接著噗通跪下感動道,「多謝秦王恩典!老朽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絕不負秦王所託!」

  年輕的秦王哪裡知曉,陳谷願意捨棄「君民同耕」理念入秦,一則固然是助更多百姓過得更好,二則,卻是被他許諾的弘揚農家之言所吸引。

  陳相當年舍儒入農,數百年來被列國儒者大罵「不忠不義之徒」,而諸國朝臣之中,飽讀儒家經典之人大有其在,這也是農家在列國間舉步維艱的另一個緣由。

  但人總歸是有執念的,世人罵得越凶,陳氏一族便越發堅定要將農門延續下去,好讓世人看看究竟是農家能救世,還是儒家能救世。

  正因如此,陳氏才能代代忍受清貧勞苦奔波于田間地頭。

  而陳谷之所以決意離楚另尋良木,本就是出於擔心農家會在楚國宗室的排擠下消亡,換而言之,他想將農家發揚壯大的執念比任何人都深。

  是以,這農門學室簡直正合他意!如此一來,縱便無一人願正式加入農家,但得他傳授農耕之法的學子,哪一個又不是實質上的農家之人?

  再者,恁多醉心稼穡之道的學子,定會有人願正式拜入農家門下!

  讓陳谷尤為感懷的是,秦王昨日才許下讓農家壯大之言,今日便宣布要開設農門學室,真乃信義之君也!

  作為回報,他當即便想著:既然祖師要求君王親耕之說乃是錯誤之言,要不..便從自己這一代糾正?

  秦墨,不也改良了墨子許多主張麼?摒棄不合時宜之處,正是為離祖師「匡扶蒼生」的初衷更近啊...

  很快,拿到圖樣的五黑便帶人源源造出許多兜,種麥最多的關中各地秋收進度登時嗖嗖沖了上來。

  由於此物製作方法極為簡單,若從少府工坊統一製作不但耗費人力馬力,還會耽誤秋收時日,是以,嬴政下了一道詔令,命人快馬送往廣種稻麥之郡縣,讓郡守組織人手儘快種出來製作出來。

  兜的成本並不高,竹篾、木頭與麻繩皆值不了幾個錢,唯有外側長達數尺的鋒利刀刃,需要用到鐵。

  而鐵,對鐵礦稀少的秦國本是稀缺品,但在秦惠文王時期派司馬錯滅蜀後,秦國便得到了盛產鹽鐵糧的蜀地,並在此設下鹽鐵官。

  待秦武王即位,立刻虎視眈眈將目光瞄準了韓國西部軍事重鎮——宜陽,若能拿下此地,不但能打破六國封鎖東進,還能順勢得到韓國最大的鐵礦產地。

  國土最為狹小的韓國,之所以能在強敵林立的三晉故地屹立多年,靠的正是「天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蘇秦曾說過,韓國弓弩射程可達八百步,「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

  宜陽鐵山所產鐵礦品種極佳,乃是支撐韓國強大兵器的重要來源,在長達數年的艱難戰役中,此地終於落到了秦國手中。

  是以,先前五黑髮現黑煤能燃燒之時,秦國君臣首先想到的便是以之冶鐵。

  而現在,秦國吞併韓趙魏三地,銅鐵煤礦山自然也歸秦國所有,如今各郡縣早將效率低下的石鋤石刀盡數淘汰了,皆發放鐵鋤鐵鐮用於春耕秋收。

  ...

  在秦國秋收尚未開始之時,鄭國便跟著王離帶南下的「商隊」,一路車船顛簸來到楚國雲夢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