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時,一人一統都沉默了下來,歷朝歷代重文輕理的傳統,為華夏帶來了一個怎樣滿目瘡痍的封建時代終結炸彈,他們心頭是一清二楚的,那段生靈塗炭、幾近亡國滅種的歷史,不管身為華夏人的明赫,還是心有華夏魂的系統,想起來都無比悲憤。

  很快,系統樂觀地安慰道,「宿主別擔心,現在有了你的到來,實用技術只會在大秦發揚光大,華夏絕不會再偏科前行了..你看,墨家現在匠人學室有學子數千人,連五黑都新收幾百個新徒弟呢,有這個大秦為後世做表率,一切都會不一樣的!」

  明赫聞言登時眼睛一亮,是啊,這個大秦是不一樣的!

  史書上的大秦二世而亡,被後世抹黑為暴/政反面教材,那些君王們自然不會效仿秦國重用墨家技術之舉。

  可這一個大秦,不但有了高產糧種,還讓墨家發展壯大,又吸引了農家入秦,接下來,想必水家也能前來秦國效勞...秦國絕不可能二世而亡!

  世間雖不可能有千秋萬代壟斷王位的王朝,但由秦始皇開創的如此一個煌煌盛世,必會引來千百年後無數君臣渴慕效仿,他們既然要效仿秦國之政,必然也會效仿秦國重用理工科人才之道,華夏的道路肯定會不一樣的,以後再不會有列強欺侮我們了,我們自己就是列強!

  這樣想著,明赫又重新振作起來,仰起小腦袋拱著父王的脖頸以尋求安全感——有父王在真好。

  原本正專心致志觀看陳谷割麥的嬴政,在聽到小傢伙的心聲之時,眸中迅速划過一抹銳利的幽光,面色亦跟著變幻莫測起來——華夏,乃是中原各國的統稱,孔夫子便有「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之言,是以,小崽口中的「列強」,絕不會是中原任一國,對方乃是夷狄之國!

  他腦中飛快掠過匈奴、東胡等國,又迅速一一否定。

  小崽既認為發揚墨家技藝、重視算籌實踐之道便能戰勝他口中的「列強」,想來對方定是極擅此道之人,但如今四方夷狄,所擅之學識技藝遠不如中原列國...

  身為熟知朝中大小事的君王,他自然知曉,中原鐵器已是世間最堅韌之兵器,若對方能利用技藝之術威懾中原,定是糧倉極其充足、國庫極其充裕之國,唯有這樣的國家,才會在耗費巨量物資、打造出比鐵器更堅硬的兵器後,依然能保有足夠的軍糧與中原沃土朝廷抗衡。

  但無論是草原還是深山之中的夷狄,皆身處不利於農耕之地,是絕無可能實現糧倉充足的,縱便他們以馬匹金玉跟中原兌換糧食,亦絕不會兌換到足以與中原朝廷分庭抗禮之糧食——任何一個未瘋癲的君王,皆不會允許商販搜羅國中半數之糧售與外族。

  嬴政腦中飛快閃過若干念頭,猜測著究竟是後世朝代丟失了中原沃土農耕之地,讓夷狄有機可乘,還是夷狄竟在草原深山之中,開闢出足以耕種巨量糧食之地,或是他們也得到了高產糧種...

  察覺到頸間傳來的陣陣癢意,他迅速收回神思,含笑揉著懷中蹭來蹭去的小腦袋,柔聲道,「小崽怎的了,可是有些熱?」

  明赫笑眯眯抬起頭,依次指著另一邊的麥田和遠處的山,脆生生道,「父王,孩兒半點不熱哦!孩兒只是在不明白,既然這塊麥田的盡頭是另一塊麥田,那麼,翻過這座山,那頭還有另一座山嗎?越過阿兄說的齊國大海,另一頭還會是海嗎?這大地的盡頭,究竟在哪裡呢?」

  他決定了,要儘快為父王兌來世界地圖,將那些強盜打趴下,讓秦朝為後世華夏人開創示範,所以他要暗戳戳提醒父王,世界很大,如今的中原只占了很小一片哦。

  但小傢伙卻低估了父王的悟性是何等出類拔萃,隨著他稚嫩的話音落下,嬴政立刻便捕捉到他的話外之意——原來這天下,不只是寡人看到的天下,也不只是上古君王看到的天下,除了中原、草原與百越之地,天下還有時人看不到之地!

  既然山的那頭還有山,海的那頭仍是海,小崽口中的列強,又何嘗不能在中原的另一頭,在另一片遍布沃野的土地上,種出與中原同樣多甚至更多的糧食,製造出更堅硬致命的兵器?

  若世上真有這樣一個為後世滋生禍患之地,合該早些被大秦的鐵騎征服,又豈能任由蠻夷偷摸發展壯大以致威脅華夏?

  思及此,君王腦中已下意識有了雛形計劃:大秦需派出人手,往東南西北四方尋找未知之地。

  在史書中,是擅海的徐福提出東海有仙山、欲往仙山為秦始皇尋仙藥,長期身處內陸的秦國才會打造海船派他帶人出海,而眼下,嬴政並無「出海」之概念,所想的自是伺機派人以車馬四處尋找未知之地。

  既是小崽說出的暗示之言,君王自是深信不疑——世間必有另一個與中原四海一般大的遼闊疆域,遲早歸大秦所有的遼闊疆域!

  他笑著俯首貼了貼小崽軟乎乎的小臉墩,羞得明赫急忙笑嘻嘻伸出小手捂住了臉,父王啊,這是大庭廣眾之下,您是威嚴的秦王,不能破壞形象哦!

  約摸半炷香的功夫,陳谷面前的麥田便到了底,他將割下的最後一趟小麥倒出,放下「兜」折身回到道旁,笑呵呵對君王拜道,「王上,老朽當日在楚國以此物割稻,一趟能割十六茬,想來割麥之效亦相差不大....」

  這時,治粟內史氣喘吁吁跑來打斷他的話頭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