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斯自詡忠君純臣,此番支持君王是他的必行之舉,但若要說,此事是李斯煽動君王而起,李信是斷斷不會相信的。

  嬴政並不搭理嬴仲雍,只神色淡淡看向隗狀道,「在愛卿心中,莫非寡人竟是那等聽信讒言之昏君?」

  他又看向李斯,意有所指道,「寡人的李廷尉雖非秦人出身,如今全族卻已是傅籍之秦人,他為我大秦殫精竭慮,其忠心並不在諸位之下,往後,寡人不想再聽見質疑李斯之言...」

  他自信,大秦朝堂之中絕無郭開後勝那等奸賊,李斯為秦國辦事是何等兢兢業業,他全是看在眼裡的,朝臣這般再三因對方楚人的身份而質疑他蠱惑君王,著實令人心寒。

  李斯乍然聽見君王這維護之言,不知怎的忽然心頭一酸,眼中不由泛起了點點淚花,脊背卻挺得更直了。

  他出身為楚人而非秦人,並非他之過,他李斯自會帶著子孫用行動表明,新秦人對秦國之忠心,絕不在老秦人之下!

  頓了頓,君王繼續道,「爾等已兩次三番拿李斯之出身來挑刺,可寡人先前便說過,我大秦之興盛,來於廣攬天下大才!商君並非老秦人,白起張儀範雎亦非老秦人,但他們對我秦國之忠心與赫赫功勞,豈會被老秦人更少?如今朝堂公卿之中,蒙氏父子、李信祖孫、馮去疾、李斯、韓非、張蒼、張良、李牧諸卿皆非老秦人,五黑子亦非我老秦人...但諸卿這般沾沾狂傲,莫非是以為,你等於我秦國之功已遠勝他們?是寡人以個人喜好為他們加官進爵的?」

  此言一出,明赫急忙高興地一個勁拍著小手,父王說得對!

  秦國能快速強大起來,最大的優勢便是從秦孝公開始,歷代君王不拘一格用列國大才治國,絕不因對方是旁國人便疑心重重。

  聞言,李牧揪起的心便暗暗放了回去,若秦國朝堂要按老秦人、新秦人來劃分,他難免擔心到時會變成列國朝堂那般烏煙瘴氣之狀。

  蒙毅亦感激暗暗思忖道,自家祖上雖是齊人,但他們兄弟自幼聽長輩教誨的,皆是「子孫當課業有成,武藝高強,長大報效秦王」之言,秦國善待蒙氏,蒙氏自當忠秦君報秦國。

  在君王語帶嘲諷的話音中,在九公子興高采烈的鼓掌聲中,許多文臣頓覺面上一紅。

  是啊,莫說前面幾位大才他們自忖不如,便是張蒼亦為秦國造出許多大用之工具,張良獻計讓秦國不以水淹而滅了魏,李牧先前率軍一去北地,損傷不過幾人,那幫匈奴惡鬼便聞風而逃...

  宗室們則悄悄將頭垂得更低了,他們除了與君王親近之血脈,若要說貢獻,他們是分毫沒有的...

  桓猗驕傲地挺直了胸膛,至少,他沒給老秦人丟臉。

  嬴政輕輕颳了刮小傢伙的鼻子,下一瞬,他掃過眾人的面龐,語氣卻驟然嚴厲起來,「來日,將有更多天下英才為朝廷效力,進我秦國朝堂之人,皆是秦國人。蒙毅,擬招!往後,若有人再說這等蠱惑人心之言,意圖擾亂我朝堂君臣和睦,寡人定不輕饒,當以離間重罪治之!」

  這話,便藉由眾人對李斯楚人身份的質疑,徹底堵上了朝堂分化之隱患。

  如此一來,誰敢再以老秦人、新秦人來劃分秦國大臣?不,他們只有同一個身份:秦人!

  隗狀雖認定君王的轉變,必是來自李斯的慫恿,但他也知道王上的性子,既然王上說出這等話,便不敢再揪著李斯挑撥之事來說,只能痛心疾首大呼道,

  「王上,您忘了嗎!當年,秦國因厲公、躁公、簡公、出子四代亂政,將穆公霸業毀於內亂之中,而中原大地早已群雄四起,弱秦毫無容身之地啊!山東近鄰魏國趁晉楚兩國爭霸之際,率先以李俚、吳起二人變法,一時之間魏武卒橫空出世,魏國立刻轉頭覬覦我河西重地,如此一來,少梁、彭衙、雕陰數城先後落入魏國之手...」

  他老淚縱橫道,「獻公歸國終結亂政,又廢人殉、整軍心、遷都櫟陽前線,誓以君侯之身守我秦國大門,誓以秦人鮮血收我河西失地,遂先後發起石門之戰、少梁之戰...可待孝公即位之時,殷殷數戰下來,弱秦早已國庫空空...而強魏卻自鄭縣到上郡修了長城,強楚國卻自漢中到巴郡、黔中修了長城,他們要阻攔的並非匈奴犬戎,而是我秦國,是我秦國啊王上!列國將我秦國視為草原夷狄,非但不許秦國參與列國會盟,還一心想滅我秦國,若非商君我秦國早亡了...」(1)

  隗狀說的這番話,乃是他先前數番提過的陳穀子往事,亦是代代老秦人叮囑兒孫不可忘卻的屈辱往事,殿中眾人憶起秦國當年是何等貧、弱、卑、微,一時接連紅了眼眶,是商君救了秦國,正因如此,他們更不能任由王上毀了商君之法!

  王綰見隗狀早已搖搖欲墜,忙伸手扶了他一把,解釋道,「王上,隗丞相言之有理,若無商君來秦獻計,我秦國危在旦夕啊...」

  殊不知,隨著隗狀這番話,嬴政腦海中也再次浮現出獻公孝公為興復大秦基業的艱難之路,遂緩緩念道,

  「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犬戎,廣地千里....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眾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2)

  他念的,正是身處絕境的秦孝公親手寫的求賢令,自他歸秦觀摩過這封存放於宗廟的詔令原文後,便默記於心,十多年過去了,他從未忘記過先君之志,從未忘記過秦國當年被視為戎狄之奇恥大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