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95章

  此言一出, 文武大臣紛紛驚恐下跪,嬴氏宗親也紛紛驚懼下跪——

  先前,王上對庶民施些恩惠, 他們雖心有疑慮,卻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想傷了朝堂和氣, 畢竟, 正因王上是天道之子,仙人才會為大秦帶來種種仙界物資。

  原以為,對庶民仁善之舉, 不過是君心大悅之下的興之所至;原以為,前番減稅賦之言, 不過是君王大怒之下的隨口一說;更無人將幾個小打小鬧的鋪子工坊放在心上,比起糧食滿倉而言, 它們著實太不起眼了...

  可眼下, 君王言下之意非但要大興商道, 還要減稅讓利於民, 他要施行的這等仁政, 全然與商君之法背道而馳啊!

  茲事體大,這下縱是朝中武將, 亦不敢貿然附和君王廢棄商君之法、施行仁政之道。

  一時,殿下只剩扶蘇幾人與李斯李牧還站著。

  嬴仲雍聞此「大逆不道」之言目眥欲裂, 正想抬頭再罵嬴政, 卻被桓猗有意無意以胳膊卡於喉嚨處, 令他硬是無法發出一點聲音來, 雖喘得臉紅脖子粗也無可奈何。

  隗狀倉皇回頭看了一圈同僚,眾人亦是一臉倉皇, 無人敢相信,他們這位向來秉承先君之志、一心為祖宗基業宵衣旰食的君王,竟會是妄圖篡改乃至毀棄商君之道的君王!

  悠悠蒼天,此何故哉?

  縱便先前君王為他們中的一些人,講過仙人預示的秦亡之夢境,但大臣們仍不敢相信,秦亡乃是商君之法的過錯。

  隗狀壓下胸膛疾速起伏的心緒,扭頭看著殿上君王,率先勸諫道,「王上,當年惠文王殺商君而不廢商君之法,正是他知曉:商君之法於我秦國而言,非但是強國富國之法,更是如同再生父母之法!請您萬萬要三思啊,切不可聽信讒言誤入歧道啊!」

  他特意把「聽信讒言誤入歧道」這幾字加重了語氣,試問滿殿之人,誰會進讒,誰有歧道?

  大臣宗親們聞言,不由接二連三抬首,目光複雜看向身姿清瘦卻背脊挺直的李斯。

  滿殿公卿,唯有李斯同時具備並非秦國人、祖上從未為秦國立過功、師從稷下荀況之道。

  荀況之道,雖被儒門正統視為異端,但他終究是儒家而非法家之道——所謂仁政,不正是儒家那一套麼?

  是以,縱便李斯還未來得及開口說上一句話,他這個人,他站在此處,便足夠引來旁人之不滿。

  在眾人怒目而視的注視下,聽出隗狀弦外音的李斯依然站如挺拔青松,他怕的,從來不是世人非議,而是君心盡失。

  他早與君王同時知曉秦國不顧國情改變、一力堅持商君之道,換來的不是天下承平四海安然,而是六國之民怒而反抗、咸陽宮毀於熊熊大火。

  此道雖能興彼日之秦國,卻也能毀來日之秦國,堅守何益?

  世人皆稱他李斯為人處世並無原則,卻不知忠君、護君、永遠與君王站在一起,才是他此生要堅守的唯一原則。

  桓猗既痛恨旁人冒犯君王,又擔憂君王若廢棄商君之道,秦國這大好形勢將如韓魏齊趙之國那般,中道崩殂,付諸東流,豈不讓人悲痛哉?

  此刻聽聞隗狀之言,他自也痛恨全力附和君王的李斯,溜須拍馬之無恥小人也!

  正在他氣得手下一松之際,終於能開口的嬴仲雍仰頭大吼道,

  「李斯賊子非我老秦人,用心險惡,乃是楚國派來的間者,該殺!嬴政,你身為嬴氏子孫,必該知曉,秦國的正統根基當永遠是法家之道,我秦國當百世奉行商君之道!還不速速殺了李...」

  他剩下的話,盡數被桓猗的手臂擋了回去。

  君王懷中的明赫急忙探出頭,圓溜溜的眼睛,來回瞪著隗狀和嬴仲雍,老頭啊,你們懂個啥!李斯雖然是楚國人,卻比胡亥這個嬴氏子孫對秦國的貢獻大得多了!也比胡亥對秦國忠心得多,如果他願意跟趙高同流合流,也不至於落到身首異處的下場...再說,你們推崇的商君不也是衛國人嗎?你們敬仰的張儀不也是魏國人嗎?

  可見,在這良禽擇桐木而棲的時代,有識之士來到秦國得遇明君,只會為實現理想抱負,為加官進爵而卯足勁替秦國效力!

  再說,我父王剛挖來的趙國李牧還站在殿中呢,你們這些按老秦人、新秦人劃分的狹隘排外主義,只會讓秦國朝堂開始興起拉幫結派的風氣,老秦人一派,新秦人一派,這樣一來,秦國朝堂還團結得起來嗎?

  口無遮攔的老傢伙!

  垂首不語的王翦聽著他們的話,眼中卻飛快閃過一絲幽光,隗狀老糊塗,桓猗太莽撞,老庶長太自負,他們皆忘了——當今王上固然還很年輕,但這般年輕的君王,其雄韜謀略已堪比肩當年老謀深算的昭襄王,何其了不起?

  註定要名垂青史的一代雄主,豈會被李斯忽悠得要改弦更張?王上做出這個決斷,定然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

  故而,王翦雖隨大流跪了下來,卻不打算開口勸諫半句。

  而李信亦急忙看了一眼站得同樣挺拔的自家叔父,暗暗抱怨隗狀等人不該屢次以李斯的出身來攻擊來對方,順道還傷了叔父之心,再說了,自家祖父亦是從趙國遷來的,不也忠心耿耿為大秦守著隴西重鎮麼?

  不管原先是哪國人,他們既然願意來我大秦效力,不都是秦國人嗎?連韓國派來的間者鄭國亦被君王之恩德感化,在一心一意帶工匠為秦國四處修渠奔波,更何況是自願來秦的李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