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翦繼續道,「此乃其一。其二,若諸國此番使的是一套連環計,先是假意以威懾趙國之名集結兵馬,再做出要真去攻打趙國之態,此外卻故意露出馬腳,讓我等君臣猜測出他們實則要與趙國合兵攻秦,為應對百萬大軍,秦國只得急急召回各地士卒,甚至還將加急徵召新的士卒....試想,若秦國果真順此而為,會產生何等後果?」

  嬴政頓時目光一凜,若有所思道,「老將軍言之有理!如此一來,秦國秋收之況將迎來勞力嚴重短缺,高產之種遲遲不能收完,將盡數爛于田間地頭,或是被再次降臨的暴雨泡毀...」

  王翦肅色點頭道,「正是如此!這般一來,四國只需以百萬重兵為幌虛張聲勢,並不會當真發兵伐趙或攻打我秦國,而秦國卻要損失上千萬石高產糧食,是以,此事之應對,還請王上慎之再慎吶!」

  嬴政端坐於殿中,聽完王翦之言,眸中湧起一絲更深的疑惑,此言固然有道理,但他總覺得何處不太對勁,一時竟又想不起來。

  桓猗聽到這裡,怒火早就蹭蹭冒起了三丈高,一跺腳怒道,「好哇,原來那等混帳東西並未發癲,這般周折竟是想算計我秦國,可恨至極...」

  他急忙噗通跪下,仰頭目光堅定看向君王道,「王上,此等宵小之輩不足為懼!您無需將秋收之士卒召回,我秦國精鐵所煉之鐵劍兵戟,遠比列國那等劣鐵兵器強上數十倍,臣願請命,率留守於軍營之數萬人出征,以兵器之利先發制人,逼迫四國鼠輩主動退兵,還請王上應允!」

  桓猗生平最恨之事,乃是有人不將自家君王放在眼中,山東之國如今這詭計,在他看來,對方趁秋收打劫,簡直是想將王上逼入絕境。

  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提出的法子,正是兵家「置之死地而後生」之計——秦國若不想誤了秋收,便要趁早擊破列國結盟之決心。

  此計需派出一支毫不懼死的先鋒死士之軍,以精鐵利刃在列國洋洋得意之際,率先發起一往無前的衝鋒,以視死如歸的豺狼姿態殺進敵營,以數萬人之兇狠,一舉斬殺敵軍數十萬人之性命,以此來威懾敵軍。

  如此一來,列國那幫屢次結盟攻秦、又屢次因利益不合而作鳥獸散的烏合之眾,必會為己國軍隊之損耗而不滿,更會擔憂秦國接下來的士卒亦會同樣兇殘可怕,定不舍將帶來的人馬全折在秦人手上...

  這般之下,齊楚燕趙焉能不打退堂鼓,紛紛找藉口班師回國?

  自然,桓猗此番提出這計策,便做好了以身殉國報君之準備——秦軍區區數萬人縱是再如何兇猛,亦絕無可能從百萬大軍中全身而退。

  嬴政疾步下殿,衣袂翻飛來到桓猗身前,俯身一把用力握住對方的雙臂,沉聲道,「愛卿快快起來,秦國絕不至步入如此絕境,此事休得再提!」

  說著,他便順勢將膀大腰圓的桓猗從地上拽了起來。

  桓猗卻梗著脖子堅持懇求道,「王上,三國大軍既已開撥,最晚十月便能抵達秦趙邊境,請您讓臣召集留守士卒加緊操練吧!」

  因軍功爵位制的緣故,秦軍在戰場上向來是最不畏死的,死了,他們的家人能得到朝廷發放的撫恤錢糧,若是殺敵立功而死,更能為家人掙到爵位土地——是以,他們怕的從不是戰死,而是戰敗,以商君之法,戰敗是要受罰的。

  桓猗這趟既想帶著這幾萬士卒充當敢死隊,便要提前打磨一番他們的兇殘血性,勢必要讓眾人之死,能為家人多換一級爵位,多留幾分保障。

  嬴政拍了拍他的肩膀,提醒道,「桓猗啊,勿要過於憂心,寡人倒覺得,興許那列國君王所想之計謀,遠未到爾等所憂慮之地步...」

  話音未落,正垂首回想整件事蹊蹺之處的李牧,登時眼睛一亮大呼道,「王上此言是極,我等以身經百戰之良將思謀,去揣測那列國昏君之言行,著實太過高看他們了!」

  王翦忙問道,「李將軍此話怎講?」

  李牧放開緊鎖的濃眉,心中驟然鬆快地笑道,「諸位不妨想一想,此番楚國主將是何人?」

  桓猗不屑地嗤了一聲,「若來的是項燕,本將倒還要擔心我那計謀施展不了,那勞什子昭讓,不過是戰場無名小卒耳!」

  李牧點頭道,「正是昭讓!此番若是項燕率軍前來,我等今日種種憂慮皆大有可能,需拿出十二分之謹慎來應對四國百萬之兵!諸位請再想一想,項燕乃是楚軍最強之將領,這趟野心勃勃的北上行軍,他竟被楚王棄而不用,又是何故?」

  嬴政心頭那絲不對勁之感,也隨著李牧的言語而煙消雲散了,他笑著接過話頭道,

  「寡人以為,能讓楚王怒而改用新人之緣故,必是項燕與他之主張截然相左...確切來說,乃是楚王一心想整軍北上,而項燕竭力勸阻此事。」

  王翦眼冒精光飛快思索一瞬,不由撫掌大笑道,「必是如此,妙也!」

  李信也轉憂為喜道,「老將項燕既然執意反對此事,便意味著楚王的謀算乃是不利楚國之舉!」

  桓猗咧嘴樂呵呵撓頭道,「那楚王,該不會真想跟齊燕兩國合謀滅趙?」

  須知,若楚國此番真想與三國趁秦國秋收之機圍困,倒著實會讓秦國陷入進退兩難之困境,而項燕也必會主動請命率軍北上,怎會氣得楚王罷去他的統兵之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