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嬴仲雍聽到這裡,自然也聽出嬴政的堅持,便長嘆一聲推開嬴政扶他的手臂,揚聲打斷了他的話頭,

  「這就是你不得不為之的緣由?老夫倒認為,縱便商君立下的選人之法,選不出你想要的治國人才,但我嬴氏恁多族中子弟、秦國恁多關中良家子、公卿恁多飽讀詩書之後代,還不夠由著你隨意挑選的?你放著各家各戶精心培養出來的子弟不要,偏要耗費銀錢去培養那些庶民子弟,行這等費力不討好之事,何苦來哉?嬴政吶,你且聽老夫一言,歇了這荒誕心思吧!」

  隗狀忙顫巍巍上前,小心笑著看向嬴政,附和道,

  「王上,臣以為老庶長之言很有幾分道理,這公學若在各地一開,難免會如律吏室與匠人學室那般,要涉及修建學舍、物色老師、管理學子等諸多事宜,如此一來,即便學子自負束脩之花費,朝廷亦免不得要耗費許多人力財力,如今各處人手本就不足...」

  王綰掩下眸中閃過的精光,亦上前殷殷勸道,「臣以為,王上之言亦有道理,科舉制確實能為秦國選出拔尖人才...只是如今四國猶存,我大秦數年間至少有數十場惡戰要打,先前,僅是爭奪趙國幾座城池,我軍便與李牧僵持了足足兩載,而接下來除了李牧,還有楚國項燕那硬骨頭要啃,為免戰事陷入膠著之中,朝中需得備上支撐大軍數年之糧,如此一來,開辦公學一事,恐怕還需請王上暫且後移...臣以為,不如待秦國滅了六國再開辦...」

  文臣們聞言,頓時眼睛一亮,紛紛跪地懇求君王將開辦公學一事推後。

  嬴政負手而立,深深看了王綰一眼,一時未置可否。

  呵,為何他要推行的分明是科舉制,隗狀與王綰等人卻絕口不提「科舉」一事,反揪著「公學」不放?

  因為他們知道,若失去了公學,這科舉制便成了縹緲的無根之木,永不會有枝繁葉茂之時。

  畢竟,這一回全國轟轟烈烈考試選拔數月,最後不過只得區區一百八十人,可見庶民之中,能如陳平那般自學成才的佼佼者,實在屈指可數。

  而秦國百年間,從不缺精通秦律之官吏,這一大代接一代的律吏又是從何而來的?自然來自商君變法開設的律令學室。

  正是這一間間足夠容納數十人的學室,為秦國源源培養出大批嚴謹而優秀的秦律人才——換而言之,若秦國只施行科舉制,而不開辦公學,那麼,科舉制將很快會失去人才供給,不過一兩年便難以為繼。

  李斯亦似笑非笑看著王綰,這位左丞相打的,正是以退為進的主意。

  若王上今日答應下來,待他下回提起此事,王綰必會再帶著大臣們找出新的由頭,力證「眼下並非開辦公學之良機」,從而讓秦國公學開辦之日遙遙無期。

  這般之下,秦國朝堂遴選官吏,依然只能從買得起書簡筆墨、請得起先生教學的豪強子弟間選拔。

  對李斯而言,他並非隗狀等世代根植於秦國之豪族,又許下全力支持君王之誓言,眼下自然不願讓王綰等人的盤算得逞,於是悄悄抬眼朝嬴政看去。

  有些話,王上不便直言,但他李斯既要做一個唯君王馬首是瞻的純臣,便應主動替君王解憂。

  在嬴仲雍的喋喋不休中,嬴政感知到李斯投來的目光,狀似無意朝他的方向看了一眼,李斯立刻心領神會,笑著上前朗聲道,

  「臣倒以為,公學一事迫在眉睫,如今眼看秦國這池子愈發地壯大起來,這撈魚之地啊,也該從小池轉而放眼天下了!若以這天下為池,將散落各地之庶民俊才苗子,一代代盡數收入朝堂囊中,秦國便永不會面臨人才凋零之憂!」

  嬴仲雍轉身看向李斯,目光威嚴道,「老夫聽你言中之意,是嫌我關中子弟與各地徵召的俊才,皆比不上那些目不識丁的庶民?」

  李斯毫不畏懼直視對方的目光,滿臉堆笑道,「老庶長誤會了,關中子弟固然多才俊,但隨著秦國池子的變大,王上可選用的出類拔萃之才也將越多,擇優而取,方利我大秦。」

  這話回得極為大膽,暗指如今池子大了,君王寧要出身不顯的一流人才,亦不願以豪強二流人才濫竽充數。

  隗狀與王綰對視一眼,正要再開口,嬴仲雍卻猛地將手中拐杖一揚,虎虎生威朝李斯揮去,「好你個居心叵測的楚國人,竟敢當著老夫的面,挑撥我嬴氏一族與君王之關係,你也配?」

  說話的瞬息間,拐杖已近至眼前,李斯眼看躲避不及,蒙恬急忙閃身上前,君王卻已飛身使了巧勁,一把奪過拐杖,冷聲道,

  「老族長擅闖章台宮已是違律而行,怎敢在寡人的大殿之上,這般動手羞辱大臣?」

  李斯抬袖抹了抹額間嚇出的冷汗,悄悄往嬴政高大的身軀後方挪了挪,這老庶長忒不講理了!

  嬴仲雍用力扯著嬴政手中的拐杖,怒道,「嬴政!當年呂不韋在秦國大肆弄權,夏太后冷眼旁觀,只等著挑你的錯處恨不得以成蟜代之,趙姬亦毫不在意你的死活,若無老夫率嬴氏一族,隔三差五以公族之名前去找他們施壓,你一個十來歲的孩童,如何能熬到今日?如今,你寧將官職爵位贈予庶民,而不肯照顧我嬴氏族中子弟,你便是這般報答公族的麼!」

  說起來,這位老族長此番匆匆趕來大鬧朝堂,也有難言的苦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