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今因擔憂身後事,這才思忖著,若能得些仙界食物陪葬,想來去了地下,也能得到神靈庇佑幾分,這才厚著臉皮開了口。

  其實從這細節,也能看出秦國之法,是何等事無巨細地管控著方方面面——

  因來年要在全國各地播種的緣故,今年豐收的高產糧食調料等物,除卻嬴政為小崽額外留出幾十石,打算給他食用以解思鄉之情,其餘的全放入倉庫留種。

  如此一來,有統一的「官衡」收糧,一斗一石皆有標準,從收割到入倉,亦有監田官及太倉令等人監督,加之連坐法,便無人敢冒險私藏糧食。

  非但如此,為盡力掩蓋秦國因高產作物而獲得的豐收景象,各地還加派夜間舉火把運糧的隊伍,通過偽裝成黑煤而運往咸陽,而各地得了叮囑的百姓也謹慎了起來——是以,目前連咸陽百姓也不清楚秦國豐收之事,暫時也算瞞過了列國。

  既然治粟內史開了這個口,深諳馭人之道的嬴政便當即下令,給朝中文武百官每人發兩個土豆、十個辣椒和三分之一斛花生,簡直讓李斯和桓猗喜出望外不已。

  目送治粟內史和李斯喜滋滋捧著東西離去後,桓猗這才高興上前幾步,開口道,

  「王上,臣與王老將軍今日前去鐵坊觀看,墨家新打制出的強鐵之戟,想來再過兩月便能打出數千件,故而臣在回程之中與他商議過,如今我秦國糧倉充足,舉國安泰,士氣高漲,正是趁其不備攻下一國的好時機!」

  嬴政頷首,「汝等準備何時行動?」

  桓猗興奮道,「王上這是同意了?王上若下令,我等現在便可秘密籌備,待冬日猝然發起進攻,如此一來,便能在來年春耕前攻下數城,還不耽誤我秦國多種地…」

  嬴政眼中染上笑意,「唔,寡人看你考慮得甚是周到!那麼,汝等打算攻伐哪一國?」

  桓猗撓頭道,「趙國當年對王上極為不善,臣只想儘快滅了趙國給您報仇,但王老將軍卻認為,秦國在未能拉攏李牧前,再與趙國開戰只能繼續僵持,毫無益處..他認為魏王如今胡亂折騰,與廢太子反目成仇,又因重金購煤之事引發國人不滿,還是攻魏更為妥當...」

  嬴政爽朗大笑,「如此說來,你與王老將軍意見相左,在路上可吵過了?」

  有桓猗的性子,豈有不吵之理?

  桓猗急忙尷尬笑道,「呵呵,臣...臣著實不善言辭,吵不過他,半道便下了馬車...」

  嬴政笑得更愉悅了,「想必你與他爭吵之事,咸陽已路人皆知,善!桓猗,寡人命你即領密詔!」

  桓猗噗通就跪,「臣全憑王上吩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蒙恬立刻遣散宮人出殿,輕輕闔上了殿門。

  嬴政緩緩負手下殿,來到桓猗身前,看著他頭上的黑冠,聲音霎時低沉起來,「你前去告訴王老將軍,我秦國實則要做伐魏之布局,明面上,卻要做出攻趙之舉...但你與他必然會意見相左,繼而兩將不合...」

  桓猗在君王面前性子雖跳脫,但他到底是身經百戰的將領,一聽這話便立刻警覺起來,待他細細聽完,立刻亮著眼睛壓低聲音稟道,「王上妙計,臣即刻就去辦!」

  這一天,咸陽許多人都知曉了兩件鬧得沸沸揚揚的大事:桓猗將軍與王翦將軍,白日不知何故在道旁大吵一架,桓猗跳車而怒走,傍晚時分,他又帶著兩隻大鵝助陣,揚言要與王氏祖孫三人決鬥,最後,卻被王翦連人帶鵝扔出了院子...

  一時,咸陽百姓憂心忡忡,生怕秦國兩將不和而引發朝堂震盪,引來列國趁虛而入,打破他們剛看到希望的好日子…

  而潛伏在秦國的各路探子,則迫不及待把這好消息傳回了國內。

  姬丹接到侍從帶回的消息,登時一掃近日死氣沉沉之態,狂喜道,「真乃天助我也!這兩人鬧翻,定是因攻打哪一國而意見不和,秦國果然要動手了,快,備筆墨!」

  這兩個秦將鬧這一出,只因他們並不知曉君王心中所思所想,可他知道啊,他親耳聽到嬴政酒醉失言了!

  想到這裡,姬丹近日因「中邪」而灰撲撲的圓臉,再次變得神采飛揚起來,災星的威力還是不夠啊!

  趙王此番一旦收下本太子的提醒,來日滅了秦國,就以一半城池來報答這救命大恩吧。

  唯有張良聽聞此事後,沉默了許久:大梁要起風了,風來若吹不開這城門,必有「雨」至,若這漫天大雨殃及池魚…

  思及此,他決定進宮見秦王。

  第62章

  張良突然前來章台宮求見, 正在「訓斥」王翦和桓猗的嬴政,自是喜出望外。

  當日,他以扶蘇太傅之事, 將對方以客卿身份挽留於秦,本希翼在一年之期里,秦國能成功俘獲張良的心。

  可惜, 張良雖肯與扶蘇親近, 卻始終與秦廷秦君主動的示好,保持著禮貌的疏離。便是他上回受張蒼之託,主動帶來煤餅求見, 亦是談完公事便告退,大有避嫌之意。

  眼看一年轉眼即至, 嬴政很有些煩惱。

  眼下秦國朝堂雖也算得上人才濟濟,但文武之臣, 大多還是昭襄王時代留下來的老臣子。

  就拿朝中三公九卿而論, 隗狀與治粟內史已逾古稀之年, 王綰與王翦已年過六旬, 韓非與李斯二人加起來, 已近百歲之高齡。

  待這些老臣子先後一茬茬地退下去,急需更多年輕臣子頂上來。可在他看來, 以秦國眼下的情況,武將尚有幾位後起之秀, 但能接替韓李之才的年輕一代文臣, 他著實還未見到半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