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斯自忖,如自己這般冷心之人,尚且格外疼愛長子李由,王上豈非同樣如此?

  再者,世人皆以為秦王虎視眈眈,有豺狼之性毒虎之心,萬分殘暴。可經過這幾年的朝夕相處,他認為這位王上對親人和忠心大臣都是極好的,骨子裡是一個極其重情之人,絕非那等過河拆橋的薄情寡恩之君。

  正因為悟透了這一點,精明如李斯,才敢放開膀子在秦國兢兢業業地賣命,還打算將自家的根再扎牢固一點。

  所以他也絕不相信嬴政會逼扶蘇自刎,此事必有隱情!

  昌平君見王上心不在焉,猜測他還在為胡亥大鬧宴席之事不悅,便主動舉起酒尊解圍,面含微笑與對面的韓非對談起來。

  明赫惡狠狠盯著韓非看了片刻,繼續咬牙切齒想著,「是啊,篡位時二十一歲的胡亥,只不過是幾百個月的孩子,他又能壞到哪兒去呢?不過是在始皇病逝後,跟趙高李斯合謀矯詔篡位、逼死扶蘇,登基後逼死蒙氏兄弟、殺光兄弟姐妹、逼死馮去疾父子、腰斬李斯父子,自毀秦朝棟樑、自滅嬴氏一族罷了!」

  「按他們的說法,秦朝倒行逆施是遲早要亡的,胡亥上位只不過踩了一腳油門,讓一切早點塵埃落地罷了,秦王滅六國,胡亥滅第七國,他甚至還算是大功臣呢!讓我想想啊,按這個邏輯,人到了最後總歸都是要死的,別人捅他們幾刀是助他們早日解脫呢,明明是在做善事,怎麼能算是殺人犯呢..」

  這一回隨著他的絮絮叨叨,能聽到心聲的幾人腦中,出現了相同的走馬觀花畫面——

  早已被病痛和丹藥折騰得氣色極差的嬴政,在巡遊途中病倒,自知來日無多的他,一面派蒙毅前往神山祈福,一面命人召回在上郡軍營監軍的扶蘇,讓他回咸陽準備喪事。

  待嬴政一咽氣,一位身材高大的宦者就立刻勾結隨行的胡亥,又找到李斯威逼利誘,三人合謀攔下本該發給扶蘇的詔書,一邊以嬴政的印章捏造矯詔傳給扶蘇,一邊以鮑魚堆車掩蓋嬴政死訊。

  接著,扶蘇不願違抗君父之命,自刎於邊境;交出兵權的蒙恬和其弟蒙毅被圈禁,先後死於牢中;胡亥和趙高在談笑之間決定了嬴政兒女們的生死,展開對兄弟姐妹的殘酷大屠殺;後來,屢屢勸諫君王的馮去疾父子自知走投無路,提劍自刎;同樣因勸諫惹怒胡亥的李斯父子被斬於市。

  再後來,連胡亥自己都被趙高殺了,又扶持成蟜的兒子子嬰登基為傀儡,哪知子嬰倒很有幾分嬴氏骨氣,帶著兒子們密謀殺了趙高。

  最後,遍地起義的軍隊殺進咸陽,巍峨雄偉的咸陽宮被一把火燒了個精光,嬴氏族人無論男女老幼統統成了刀下亡魂...

  明赫回想一遍後,怒氣騰騰總結道,「秦國歷代先君嘔心瀝血傳承五百年的基業,始皇大大宵衣旰食數十載成就的統一大業,被胡亥那玩意三年就折騰得灰飛煙滅了,讓我家大大苦心建立的統一帝國,成為只有區區十五年國祚的短命王朝,更被後世黑子以此來攻擊大大,氣死我了!哼,還有臉抓我,人們都說三歲看老,將來的胡亥也只不過是壞小孩長大了而已..」

  這時,將閭發現扶蘇的面色似乎愈發蒼白了,連唇上都沒了血色,急忙低聲安慰,「阿兄,勿要太過悲傷了,往後我把阿母分給你好不好?這樣我們都有父王和阿母了。」

  扶蘇用力逼回淚水,顫聲道,「好..」

  原來父王真的沒有下令殺他啊!這麼好的父王,若知道他自己離世後,胡亥會那般瘋狂嗜殺,還將大秦基業毀於一旦,該是多麼的難過啊!

  他擔憂地看向依然在輕輕拍撫明赫的嬴政,心中第一次升騰起對一個人強烈的憤意,胡亥他該死!

  李斯面色發青怔愣在場,方才神跡所示之事,再結合先前九公子「父王以後要殺李斯」之言,怎能不讓他膽戰心驚,一時腦中只剩下一個念頭:完了,全完了,自己竟成了王上最恨的背主之臣!

  隨著畫面結束,李斯迅速瞥了面色依然如常的嬴政一眼,心頭在飛快盤算著:若按神跡所示,自己雖有大錯,但好在只參與了不敬王上遺體、製作矯詔兩樁錯事,並未參與虐殺王上諸公子公主之事,後來更是因勸諫昏君被滿門抄斬,與大秦滅亡一事毫無干葛,如此說來倒也有轉圜之機。

  如今之計若想將功折罪,必須勸王上立刻殺了胡亥公子以絕後患,讓王上看到自己冒死直言之耿耿忠心。

  若無此人上位,後來的一切惡果便不會發生!縱是大秦這架馬車來日跑偏一時剎不住車,也絕不會那麼快土崩瓦解墜下山崖,如此一來,諸位公子公主不會死,嬴氏宗親也絕不會落到被滅族的下場。

  這樣想著,他眯起眼睛掩住眸中一閃而過的利光,胡亥,你既不仁休怪老夫不義,此番就算是死,老夫也要拉你墊背!對了,還有那個叫趙高的,究竟是個什麼玩意?

  三人之中,目睹這些畫面所受震撼最大的,自然是嬴政。

  他九歲歸秦,在父親和老師的傾力教導下,時時以身為嬴氏子孫而自豪,放眼天下,又有哪個國家接連著出過幾世明君的?只此一家!

  他如饑似渴地認真學習一切禮儀和知識,認真記下大人的待人接物之道,因為他的老師呂不韋告訴他:他是父親的長子,將來就是秦國的太子,最後會成為下一任秦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