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崔筠沒看到張棹歌,客套地問那領隊的縣鎮兵伙長:「張副將可是在忙?」

  伙長說:「正旦前有演武試藝,副將要帶兵操練。」

  「那諸位護送我等,是否耽擱操練了?」

  伙長自信張揚地說:「不妨事,我們這兩伍都是在之前演武試藝中得了甲等的,少一兩場操練正好給其餘人趕上來的機會。」

  崔筠這次回去乘坐的是馬車,馬車的速度較快,才半日便將這八十餘里長的古鴉路走完,順利出了關。

  看到不遠處村莊的裊裊炊煙,伙長對崔筠道:「這裡是鄧州南陽縣地界,我們不好讓此地的鎮兵看到,就先回去了。」

  「多謝諸位將士。」崔筠將糧草分出一些供他們餵飽自己的馬,又提供了熱水和一些乾糧,以便他們在回去的路上充飢。

  十名鎮兵策馬往回趕,雖然匆忙,但隊形亂中有序。

  崔筠見了,感慨張棹歌治軍嚴明,竟能將向來散漫的縣鎮兵訓練得如此有紀律。

  她不知自己在別人那兒的風評也很不錯。

  鎮兵們閒談時對她讚不絕口:「這崔七娘子同那些世家女當真不一樣。」

  「是呀,別的世家女見了我們都避之唯恐不及或輕視怠慢我等,哪像崔七娘子這般和善周到。」

  「我知道,崔七娘子這叫人美心善!」

  伙長呲他:「你第一次見崔七娘子,她戴著幕籬,你咋知道她人美?」

  那鎮兵憨笑:「心地善良的人長得都美。」

  ……

  崔筠回鄧州要經過南陽縣,為顧全禮節,她先到了大伯父崔元峰家登門拜訪。

  伯母韋燕娘與二堂兄崔鐸、二堂嫂王翊皆提早回了祖宅準備祭祖事宜,崔元峰明日才休務,今日仍在衙門當值。

  直到傍晚,崔筠才見到這位大伯父。

  崔元峰年過半百,兩鬢已經生出了一些白髮。他戴著幞頭,身穿常服,披著一件貂皮大氅,半垂著眼帘,神情不怒自威。

  他問:「這一趟可還順利?」

  是否順利,杜媼和林長風早已告知,他這不過是明知故問。

  崔筠回答:「雖有些許波折,但還算順利。」

  崔元峰心底一聲冷哼,這是迫不及待地告訴他,她一個人也能立起來,不再需要仰仗他呢!

  他沒再說什麼,讓崔筠早些去歇息,明日他們一起回鄧州。

  崔筠知道,今日不過是小小試探,明日回到祖宅見了崔家其他人,那才是真正的戰場。

  翌日,崔筠同崔元峰返回了鄧州祖宅。

  素日裡冷冷清清的祖宅此時門庭若市,崔筠只進了第一道門,便能聽見前堂傳來的對話聲。

  崔元峰一進去就成了焦點,閒談聲停,所有人都起身相迎:「是阿耶/大哥/大伯父回來了呀!」

  崔筠的目光從每個人的臉上掃過,很快便確定了這次回來祭祖的都有哪些人。

  崔溫之這一脈共有三房,長房本有四子,但崔筠的父親被過繼給了三房,因此只剩三子。

  崔元峰就是長房的長子。

  喊他「阿耶」的自然是他的兒子。長子崔鎮去襄州赴任會途徑鄧州,故而他昨日就拖家帶口回來了。在崔元峰出現前,他是崔氏族人主要的攀談對象。

  至於次子崔鐸,估計這會兒在忙準備祭品的事,沒有在場。

  崔元峰的二弟崔元翎是前山南東道節度使梁賊的從事,因梁賊起兵造反被前淮西節度使李賊所殺,他也被牽連、坐罪罷官,沒多久就憂思成疾去世了。

  崔元翎有兩子一女,兩子皆因他被剝奪了參加科舉的資格,身為白丁的他們今日也都到場了。

  崔元峰的三弟則是鄧州醫博士崔元陟。他是崔家的異類,因為他不好功名只沉醉醫道,其師從孟余堂開山鼻祖孟詵的孫子。

  說起來,汝州的孟甲歲跟他也算沾親帶故了。

  這會兒崔元陟不在,只有他兩個年少的兒子過來湊熱鬧。

  二房的家主是崔游,年至古稀,致仕前曾是長安萬年縣的縣尉。

  他有兩子,長子崔元義,為華州主簿。次子崔元禮則在國子監任律學博士。

  二人因路途遙遠,皆沒有回來,因此只有崔游帶著幾個孫子參加祭祖。

  三房則是崔筠這一脈,因其祖父崔浩無所出,這才過繼了她的父親。

  如今她父親也逝去,這一房的子嗣就剩她了。

  可她是女兒,註定上不得宗譜,所以族內一直都有人想再過繼一人給她父親,只是都被崔元峰給擋了回來。

  此番祭祖,崔氏族人難得團聚,有人按捺不住越過了崔筠,直接跟崔元峰重提過繼之事。

  第18章 過繼

  開口的是崔元翎的長子崔錫。

  受坐罪的崔元翎影響,他雖然飽讀詩書卻無法參加科舉,這對年僅二十七歲的他而言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為了尋找出路,他動起了讓自己承祧三房的念頭——只要他成了崔元樞之嗣子,那他就可以重獲參加科舉的資格。

  早在崔元樞的死訊傳回鄧州時,崔錫就有這樣的心思了,然而當時他的親父去世還不足三載,他若是貿然提出,必定會遭族人抨擊。

  後來除了孝,崔筠之母也死了,他表示可以為崔元樞和竇氏守孝,以此暗示崔元峰。

  崔元峰聽懂了,但說他是崔元翎的長子,古往今來沒有哪個家族會將正妻所生的長子過繼出去的先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