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皇帝氣急,正想再斥,忽而看到她泛紅的眼圈裡面,漸漸蓄起了水光。
她望著他,似乎在等著他說話,雙眸卻睜得大大的,滿是倔強和無助。
心中揪了一下,皇帝忽而語塞,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干瞪著眼。
“徐恩!”他突然吼道,“送她回去!無朕旨意,不許她踏出家門一步!”
徐恩在一旁,早已經尷尬不已,聽得皇帝如此言語,更是汗顏。
再看向徽妍,只見她仍望著皇帝,神采卻已是黯淡。
“不勞陛下驅趕,妾自會離去。”她聲音帶著些疲憊,說罷,向皇帝伏拜,“妾今日貿然前來,實失禮,陛下恕罪,妾請辭。”說罷,叩首起身,轉身朝殿外走去。
徐恩看一眼皇帝,忙遵著他方才的命令跟著出去。
皇帝瞪著徽妍遠去的背影,面色不定,好一會,走回案前。
才坐下,突然,他伸手往案上用力一掃。
只聽噼里啪啦的,案上的物什橫飛落下。
外面的內侍和宮人聞得動靜,忙走進殿來,見得這般,忙伏跪一地。
“都出去,朕無事。”皇帝卻道,聲音冷然,“去召廷尉過來。”
*****************
徽妍入宮之後,戚氏等人回到家中,心中一直安定不下。
孫管事來見王繆之時,戚氏聽得明白,回府之後,立刻問王繆事由。王繆再隱瞞不得,只好一一相告。
戚氏聽了,看著王繆,又看向陳氏等人,吃驚不已。
“徽妍……竟去經商?”她問,“怎會如此?她堂堂女史,經商做甚!”
“徽妍亦是無法。”陳氏苦笑,“姑君,徽妍歸家之時,恰遇田榮來討債,若非徽妍出手,伯鈞便只好變賣舅君留下的田產。”
戚氏睜大眼睛。
陳氏與王繆對視一眼,又將當時家中的困境一一說出。
戚氏聽著,驚得不可置信。
“那些叔伯,竟敢如此欺負我等孤兒寡母?!”她怒道,痛心疾首,“匹夫!為何不告知老婦!老婦若知曉,定然個個罵回去!這些無良之徒!老婦何曾虧待過他們,做出這等失德之事!竟還有臉登門討要好處!”
“姑君又不是不知曉伯鈞為人,最是良善寬和,叔伯有求,怎拉得下面子推拒?”陳氏勸道,“事後,伯鈞討要不成,亦想過告知姑君,可姑君那時恰又身體不適,伯鈞唯恐姑君動怒傷身,便不敢提了。”
王繆道:“母親,徽妍經商,故是不好,卻也是無法。前幾年年景不好,田地薄收,家中又有幾十口人要養,兄長已是盡力維持,卻仍是艱難。若無徽妍,只怕田產和僕婢都已經賣了好些。”
戚氏嘆氣,不禁動容。
“如此說來,卻是徽妍在維持家中生計?”她又心疼又愧疚,“我還總埋怨她往外走……”
“母親當時不曉,這也怨不得。”王繆嘆口氣,神色擔憂,“只是陛下如今亦知曉了,不知要作何想。”
戚氏坐立不安,望望天色,已是不早。她焦急起來,喚來曹謙,教他去托人找王恆,打探徽妍在宮中究竟如何了。
曹謙應下,才要出門,徽妍卻忽然回來了。
眾人皆喜,忙圍上前,卻見她神色低落,眼角上帶著淚痕。
眾人一驚。
“怎麼了?”戚氏忙問,將她拉過來,“陛下如何說?你姊夫,還有那胡商……”
徽妍搖搖頭:“他們皆無妨,只是今晨宮中出了命案,又遇jian人告狀,廷尉和御史查問罷了。”
眾人聽她這麼說,心稍稍放下,又忙問她事情細由。
徽妍雖心緒紛亂,但還是大略地說了一遍,眾人更是驚詫。
“你私授李績財物?”王繆氣得發笑,“這主使者到底何人,這般無見地小瞧人!你還有十二萬錢放在他家中,授財物做甚!且那些可是御賜之物,這般明目張胆拿走,一不小心就能被人看到,豈不愚蠢!”
“只怕就是想讓人看到!”王縈氣得捶案,“若真有人指使,那可著實陰毒。”
陳氏忙問:“徽妍,陛下如今查問得如何?可有了著落?”
徽妍搖頭:“廷尉和光祿勛還在查,一時了結不得。”
“怎會了結不得,二姊都對陛下說清了,陛下可是陛下……”王縈嘟噥道,話沒說完,被王繆扯扯袖子,瞪一眼。
眾人還想再問,戚氏看徽妍神色,道,“徽妍入宮一趟,也累了,且去歇息吧。”
戚氏發話,眾人也不敢再多言,安慰徽妍兩句,讓她回房去。
“母親,”看著徽妍的背影,王繆仍放心不下,忙對戚氏道,“這般下去不是辦法,陛下對母親甚是敬重,母親何不入宮一趟,向陛下陳情,陛下或許會消了怒氣。”
戚氏搖頭:“此事,老婦參與不得。”
“為何?”
戚氏看她一眼:“你道陛下會真信那些誣告之言?還有那命案,一個小小內侍,值得堂堂天子動怒?”
王繆愣了愣。
戚氏嘆氣:“陛下若那般昏聵,豈會有今日。他與徽妍之事,乃是心結,可解者唯他二人,我等皆束手無策。”
王繆無言以對。
陳氏聽著,卻仍不安,“可……可陛下若一直怒氣不消,罷了立後之事……”
“罷便罷了!”戚氏不以為然,“徽妍便是被天下唾棄,也是老婦的好女兒!做不得皇后又如何,無人要她,老婦便養著她,回弘農也有衣有食,勝過受宮中那些污穢之氣!”
☆、第73章
????眾人正為徽妍和皇帝的事惶惶不安,沒多久,周浚與王璟一起回到了府中。
見周浚平安,眾人皆是欣喜,連忙圍上去。
“你……御史如何說?”王繆緊張地將他上下打量,“可為難了你?”
“有甚可為難。”周浚不以為意地一笑,“御史也不過問問話,若真有事,我現在還能好好回來?”
王繆看他果真好好的,這才放下心來,捂著胸口,“方才可真嚇煞我等!”
周浚又安慰兩句,戚氏忙讓周浚在堂上坐下,細細相問。
“也無甚事。”周浚道,“那趙弧,近來在李績手上吃了些虧,恰好知曉我與他的關係,便來橫咬一口。幸好御史明理,查問一番,知是誣告,將我放了,反將他拘了起來。”
眾人聽得如此,皆稱快。
王繆卻皺眉,道,“此事還是蹊蹺,那趙弧與李績有仇,為何來告發你?他一個商人,要告仕宦,本就是難,便如現在這般,告又告不成,還被捉了進去,又有何用?”
王璟神色嚴峻:“我剛才與叔容談過,也這般想。方才我等在宮中遇到了恆,他說了那內侍和李績之事。”說著,他問,“聽說徽妍去見了陛下,如何了?”
眾人相覷,皆不知從何說起。
“徽妍甚好。今日之事,陛下自由公斷,徽妍今日累了,爾等莫去擾她。”戚氏開口道,神色平和。
王璟與周浚訝然相覷,再看向王繆等人,見她們眼色,忙應下,不再提起。
*******************
府中的世婦們本要來教徽妍繼續習禮,戚氏推說徽妍今日身體抱恙,習禮之事暫緩。世婦們見徽妍精神不濟,也不再打擾,告退而去。
天色漸漸暗下,夕陽的餘暉映在窗上,色澤漸漸黯淡。
徽妍躺在榻上,一動不動,也沒有入睡,看著窗外的天光樹影出神。
……亦是此人,朕才知曉你還瞞著這般事……
……你莫有恃無恐!
爭執時的話語似仍在耳邊,心中激烈的情緒已經過去,如今,卻是一片空白。
皇帝說,執金吾拘捕李績,乃是因為宮中的命案。徽妍明白,這是在理。
可她也知道,自己會與皇帝爭執,與那命案無關,也與李績也無關。
他熱情、強勢,可以對她很好,有許多地方讓她敬重。
但是,她總會有意無意地忽視,他是皇帝。
她知道他對自己已經十分好,可那不過是他們二人之間的事。
與他成婚,他們不僅是夫妻,還是帝後、君臣。許多事,他不會本著夫妻的情分去做,而她,從此以後也只能全心全意圍著他轉,不能像從前那樣,做自己想做的事,結交自己想結交的人。
或許就算自己的丈夫不是皇帝,換做別人也是一樣。
但徽妍知道,那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誠心、熱烈地愛著皇帝,想到他,心中便滿是笑意與甜美。她嫁給他,亦是因為他是他,而並非因為他是皇帝。
而如果,嫁給他,日後要面對的,便是牢籠呢?
徽妍忽而又想到了虎魄里的那隻小蟲,美麗,卻死氣沉沉。
兩隻雀鳥在窗台上打鬧,片刻,展翅飛走,空留唧唧的歡叫。
心思亦隨之浮起,徽妍望著天上的雲霞,目光幽遠。
他此時,也與自己一樣在想著此事麼?
他……可會為選了自己而後悔?
*********************
仲秋之日,皇帝過得甚無趣。
與兩家外戚的午膳,因得申平之事,皇帝用得心不在焉,過後,也推說有要事,未與眾人聊上多久,便匆匆走了。
而與徽妍爭執過後,他心緒煩躁,夜裡原本要與幾個弟妹一道賞月,皇帝也沒有了心思。
廷尉來向他稟報審問之事,李績等胡商,對申平之事咬定不知,已經問無可問,陷入僵持。
“陛下曾說過,審問攻心為上,不可輕易用刑。臣等無法,特來請示陛下,如今之事,是否仍照舊?”
“用刑他們也說不出什麼,關著便是。”皇帝淡淡道,卻問,“那申平家中,可還有人?”
廷尉道:“臣已查過,申平司隸左馮翊人士,據其平日相善之人說,家中有老母妻子,當年因為欠債,賣身入宮。詳細之處,還須到其鄉中查問才知曉,臣已遣人前往,估計明朝才能回到。”
皇帝頷首,又問,“還有那向御史告狀的商人趙弧,可曾查清來歷?”
廷尉道:“稟陛下,查過。趙弧是交道亭市中的大貨商,有布帛貨棧,許多往西域的商旅到他家進貨。這兩月來,李績也坐起了貨商之事,許多胡商與他交好,轉而向李績要貨,趙弧損失不小。”
“周浚之事呢?”
“周浚與趙弧、李績皆相識。據臣等查問,李績確曾往周浚府上送過錢物,不過二人皆堅稱,那是李績給王女史的賣貨錢款,王女史不在長安,由周浚之妻王氏代收。”
皇帝沉吟:“周浚還在羈押麼?”
“陛下吩咐臣等問完便可,臣等黃昏前已將周浚放歸。”
“趙弧那邊,再查。”皇帝冷冷道,“一個申平,一個趙弧,同一日內竟扯出同一人,必有因由。”
她望著他,似乎在等著他說話,雙眸卻睜得大大的,滿是倔強和無助。
心中揪了一下,皇帝忽而語塞,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干瞪著眼。
“徐恩!”他突然吼道,“送她回去!無朕旨意,不許她踏出家門一步!”
徐恩在一旁,早已經尷尬不已,聽得皇帝如此言語,更是汗顏。
再看向徽妍,只見她仍望著皇帝,神采卻已是黯淡。
“不勞陛下驅趕,妾自會離去。”她聲音帶著些疲憊,說罷,向皇帝伏拜,“妾今日貿然前來,實失禮,陛下恕罪,妾請辭。”說罷,叩首起身,轉身朝殿外走去。
徐恩看一眼皇帝,忙遵著他方才的命令跟著出去。
皇帝瞪著徽妍遠去的背影,面色不定,好一會,走回案前。
才坐下,突然,他伸手往案上用力一掃。
只聽噼里啪啦的,案上的物什橫飛落下。
外面的內侍和宮人聞得動靜,忙走進殿來,見得這般,忙伏跪一地。
“都出去,朕無事。”皇帝卻道,聲音冷然,“去召廷尉過來。”
*****************
徽妍入宮之後,戚氏等人回到家中,心中一直安定不下。
孫管事來見王繆之時,戚氏聽得明白,回府之後,立刻問王繆事由。王繆再隱瞞不得,只好一一相告。
戚氏聽了,看著王繆,又看向陳氏等人,吃驚不已。
“徽妍……竟去經商?”她問,“怎會如此?她堂堂女史,經商做甚!”
“徽妍亦是無法。”陳氏苦笑,“姑君,徽妍歸家之時,恰遇田榮來討債,若非徽妍出手,伯鈞便只好變賣舅君留下的田產。”
戚氏睜大眼睛。
陳氏與王繆對視一眼,又將當時家中的困境一一說出。
戚氏聽著,驚得不可置信。
“那些叔伯,竟敢如此欺負我等孤兒寡母?!”她怒道,痛心疾首,“匹夫!為何不告知老婦!老婦若知曉,定然個個罵回去!這些無良之徒!老婦何曾虧待過他們,做出這等失德之事!竟還有臉登門討要好處!”
“姑君又不是不知曉伯鈞為人,最是良善寬和,叔伯有求,怎拉得下面子推拒?”陳氏勸道,“事後,伯鈞討要不成,亦想過告知姑君,可姑君那時恰又身體不適,伯鈞唯恐姑君動怒傷身,便不敢提了。”
王繆道:“母親,徽妍經商,故是不好,卻也是無法。前幾年年景不好,田地薄收,家中又有幾十口人要養,兄長已是盡力維持,卻仍是艱難。若無徽妍,只怕田產和僕婢都已經賣了好些。”
戚氏嘆氣,不禁動容。
“如此說來,卻是徽妍在維持家中生計?”她又心疼又愧疚,“我還總埋怨她往外走……”
“母親當時不曉,這也怨不得。”王繆嘆口氣,神色擔憂,“只是陛下如今亦知曉了,不知要作何想。”
戚氏坐立不安,望望天色,已是不早。她焦急起來,喚來曹謙,教他去托人找王恆,打探徽妍在宮中究竟如何了。
曹謙應下,才要出門,徽妍卻忽然回來了。
眾人皆喜,忙圍上前,卻見她神色低落,眼角上帶著淚痕。
眾人一驚。
“怎麼了?”戚氏忙問,將她拉過來,“陛下如何說?你姊夫,還有那胡商……”
徽妍搖搖頭:“他們皆無妨,只是今晨宮中出了命案,又遇jian人告狀,廷尉和御史查問罷了。”
眾人聽她這麼說,心稍稍放下,又忙問她事情細由。
徽妍雖心緒紛亂,但還是大略地說了一遍,眾人更是驚詫。
“你私授李績財物?”王繆氣得發笑,“這主使者到底何人,這般無見地小瞧人!你還有十二萬錢放在他家中,授財物做甚!且那些可是御賜之物,這般明目張胆拿走,一不小心就能被人看到,豈不愚蠢!”
“只怕就是想讓人看到!”王縈氣得捶案,“若真有人指使,那可著實陰毒。”
陳氏忙問:“徽妍,陛下如今查問得如何?可有了著落?”
徽妍搖頭:“廷尉和光祿勛還在查,一時了結不得。”
“怎會了結不得,二姊都對陛下說清了,陛下可是陛下……”王縈嘟噥道,話沒說完,被王繆扯扯袖子,瞪一眼。
眾人還想再問,戚氏看徽妍神色,道,“徽妍入宮一趟,也累了,且去歇息吧。”
戚氏發話,眾人也不敢再多言,安慰徽妍兩句,讓她回房去。
“母親,”看著徽妍的背影,王繆仍放心不下,忙對戚氏道,“這般下去不是辦法,陛下對母親甚是敬重,母親何不入宮一趟,向陛下陳情,陛下或許會消了怒氣。”
戚氏搖頭:“此事,老婦參與不得。”
“為何?”
戚氏看她一眼:“你道陛下會真信那些誣告之言?還有那命案,一個小小內侍,值得堂堂天子動怒?”
王繆愣了愣。
戚氏嘆氣:“陛下若那般昏聵,豈會有今日。他與徽妍之事,乃是心結,可解者唯他二人,我等皆束手無策。”
王繆無言以對。
陳氏聽著,卻仍不安,“可……可陛下若一直怒氣不消,罷了立後之事……”
“罷便罷了!”戚氏不以為然,“徽妍便是被天下唾棄,也是老婦的好女兒!做不得皇后又如何,無人要她,老婦便養著她,回弘農也有衣有食,勝過受宮中那些污穢之氣!”
☆、第73章
????眾人正為徽妍和皇帝的事惶惶不安,沒多久,周浚與王璟一起回到了府中。
見周浚平安,眾人皆是欣喜,連忙圍上去。
“你……御史如何說?”王繆緊張地將他上下打量,“可為難了你?”
“有甚可為難。”周浚不以為意地一笑,“御史也不過問問話,若真有事,我現在還能好好回來?”
王繆看他果真好好的,這才放下心來,捂著胸口,“方才可真嚇煞我等!”
周浚又安慰兩句,戚氏忙讓周浚在堂上坐下,細細相問。
“也無甚事。”周浚道,“那趙弧,近來在李績手上吃了些虧,恰好知曉我與他的關係,便來橫咬一口。幸好御史明理,查問一番,知是誣告,將我放了,反將他拘了起來。”
眾人聽得如此,皆稱快。
王繆卻皺眉,道,“此事還是蹊蹺,那趙弧與李績有仇,為何來告發你?他一個商人,要告仕宦,本就是難,便如現在這般,告又告不成,還被捉了進去,又有何用?”
王璟神色嚴峻:“我剛才與叔容談過,也這般想。方才我等在宮中遇到了恆,他說了那內侍和李績之事。”說著,他問,“聽說徽妍去見了陛下,如何了?”
眾人相覷,皆不知從何說起。
“徽妍甚好。今日之事,陛下自由公斷,徽妍今日累了,爾等莫去擾她。”戚氏開口道,神色平和。
王璟與周浚訝然相覷,再看向王繆等人,見她們眼色,忙應下,不再提起。
*******************
府中的世婦們本要來教徽妍繼續習禮,戚氏推說徽妍今日身體抱恙,習禮之事暫緩。世婦們見徽妍精神不濟,也不再打擾,告退而去。
天色漸漸暗下,夕陽的餘暉映在窗上,色澤漸漸黯淡。
徽妍躺在榻上,一動不動,也沒有入睡,看著窗外的天光樹影出神。
……亦是此人,朕才知曉你還瞞著這般事……
……你莫有恃無恐!
爭執時的話語似仍在耳邊,心中激烈的情緒已經過去,如今,卻是一片空白。
皇帝說,執金吾拘捕李績,乃是因為宮中的命案。徽妍明白,這是在理。
可她也知道,自己會與皇帝爭執,與那命案無關,也與李績也無關。
他熱情、強勢,可以對她很好,有許多地方讓她敬重。
但是,她總會有意無意地忽視,他是皇帝。
她知道他對自己已經十分好,可那不過是他們二人之間的事。
與他成婚,他們不僅是夫妻,還是帝後、君臣。許多事,他不會本著夫妻的情分去做,而她,從此以後也只能全心全意圍著他轉,不能像從前那樣,做自己想做的事,結交自己想結交的人。
或許就算自己的丈夫不是皇帝,換做別人也是一樣。
但徽妍知道,那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誠心、熱烈地愛著皇帝,想到他,心中便滿是笑意與甜美。她嫁給他,亦是因為他是他,而並非因為他是皇帝。
而如果,嫁給他,日後要面對的,便是牢籠呢?
徽妍忽而又想到了虎魄里的那隻小蟲,美麗,卻死氣沉沉。
兩隻雀鳥在窗台上打鬧,片刻,展翅飛走,空留唧唧的歡叫。
心思亦隨之浮起,徽妍望著天上的雲霞,目光幽遠。
他此時,也與自己一樣在想著此事麼?
他……可會為選了自己而後悔?
*********************
仲秋之日,皇帝過得甚無趣。
與兩家外戚的午膳,因得申平之事,皇帝用得心不在焉,過後,也推說有要事,未與眾人聊上多久,便匆匆走了。
而與徽妍爭執過後,他心緒煩躁,夜裡原本要與幾個弟妹一道賞月,皇帝也沒有了心思。
廷尉來向他稟報審問之事,李績等胡商,對申平之事咬定不知,已經問無可問,陷入僵持。
“陛下曾說過,審問攻心為上,不可輕易用刑。臣等無法,特來請示陛下,如今之事,是否仍照舊?”
“用刑他們也說不出什麼,關著便是。”皇帝淡淡道,卻問,“那申平家中,可還有人?”
廷尉道:“臣已查過,申平司隸左馮翊人士,據其平日相善之人說,家中有老母妻子,當年因為欠債,賣身入宮。詳細之處,還須到其鄉中查問才知曉,臣已遣人前往,估計明朝才能回到。”
皇帝頷首,又問,“還有那向御史告狀的商人趙弧,可曾查清來歷?”
廷尉道:“稟陛下,查過。趙弧是交道亭市中的大貨商,有布帛貨棧,許多往西域的商旅到他家進貨。這兩月來,李績也坐起了貨商之事,許多胡商與他交好,轉而向李績要貨,趙弧損失不小。”
“周浚之事呢?”
“周浚與趙弧、李績皆相識。據臣等查問,李績確曾往周浚府上送過錢物,不過二人皆堅稱,那是李績給王女史的賣貨錢款,王女史不在長安,由周浚之妻王氏代收。”
皇帝沉吟:“周浚還在羈押麼?”
“陛下吩咐臣等問完便可,臣等黃昏前已將周浚放歸。”
“趙弧那邊,再查。”皇帝冷冷道,“一個申平,一個趙弧,同一日內竟扯出同一人,必有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