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帝無語,瞪他一眼。

  杜燾此番征匈奴,雖無大戰,亦是風光。皇帝加封三千戶,雖不及萬戶,卻算得當朝首屈一指的鼎盛才俊。不過這對於他與父親長垣侯杜玄的關係毫無改善。父子二人脾性相左,不睦已久,杜燾才回家,就跟杜玄大吵了一場,而後離家不歸,或宿在親友家中,或宿在宮中。

  他無處用膳,是事實。而杜燾這麼說起,皇帝自己也覺得餓了,望望外面天色,不再推拒,令徐恩備車駕,往漪蘭殿。

  徽妍聞得皇帝和杜燾來到,忙到殿前迎接。

  “蒲那從音呢?”皇帝看看她身後,問道。

  “他們二人今日起得早,午時就犯困了,方才已經睡下。”徽妍答道。

  皇帝頷首:“用膳不曾。”

  “用了。”

  皇帝瞥瞥她:“你呢?”

  徽妍莞爾,搖搖頭,忽而看向他身旁的杜燾。

  目光觸到,杜燾連忙轉開頭,茫然看天。

  皇帝也淡淡地瞅了杜燾一眼,少頃,對徽妍道,“日後不必等著朕。”

  “知曉了。”

  她每次都這麼說,但是只要皇帝不說不來,她就會等著。皇帝看著她,唇邊浮起一抹無奈的笑,心情卻是敞亮。

  杜燾在一旁看著二人親密的模樣,心中酸溜溜的。

  外甥都找到人了,舅父還獨著……

  說著話,眾人上殿。庖中早已備好了午膳,才坐下,宮人們就將食器呈上。

  皇帝與杜燾一邊用膳,一邊閒聊著與朝政無關的瑣事,皆是輕鬆。

  徽妍想起些事來,對皇帝道,“陛下,王子與居次今日又問何時可到市中去。”

  皇帝無奈笑笑。這兩個小童,自從到長安,這事就一直掛在嘴邊。倒不是皇帝不讓他們去,而是他總想自己帶著他們一起去,結果每日都無空閒,一拖再拖。

  杜燾在一旁聽著好奇,問清原委後,笑笑,“這樣何妨,陛下不得空閒,臣可代勞。”

  皇帝沒管他,正想著如何此事,忽然,有內侍從殿外匆匆而來,向皇帝稟道,“陛下,長垣侯府急報,長垣侯臥病,欲求見陛下。”

  眾人皆是一驚。

  皇帝忙問,“長垣侯臥病?何時之事?”

  “臣也不知,來人只說事甚急!”

  杜燾亦變色,瞥到皇帝的目光,急道,“臣也不知!陛下知曉,臣多日不曾回去……”

  皇帝不理他,沉吟片刻,對徽妍道,“朕去長垣侯府一趟。”

  徽妍知曉長垣侯是何人,忙頷首,“陛下速去才好!”

  皇帝不再耽擱,令侍臣備駕,與杜燾匆匆離去。

  *****************

  長垣侯府也在甲第之中,離未央宮並不遠。

  皇帝與杜燾來到時,侯府中的管事領著僕婢伏拜迎接,他也不多,逕自入內。

  才走進杜玄居住的院子裡,皇帝和杜燾就聞到一股濃濃的藥味。進了門,出乎意料,皇帝首先看到了懷恩侯夫人和竇芸。

  “拜見陛下!”紀氏一臉憂心之色,見到皇帝來,連忙與竇芸上前行禮。

  皇帝來不及多問,讓她們起身,便走到杜玄榻旁。

  只見杜玄半躺著,頭上裹著巾帕,一臉虛弱之態。見皇帝來,他掙扎著要起身,皇帝忙將他按住,道,“外祖父切莫起身!現下覺得如何?”

  杜玄看著他,長嘆口氣,搖搖頭,“老叟已是殘年,半截入土之人,想來是好不得了……”

  “外祖父言重,不知何處不適?”皇帝忙問。

  “頭昏……”

  “父親,”杜燾在一旁忍不住道,“父親的病,不是一向是背疾?”

  杜玄看到他,突然瞪起眼睛,手指著他,“逆子!”說著,又要起身。

  旁人連忙勸慰,將杜玄扶住。

  皇帝狠瞪杜燾一眼,杜燾只得安分地站到眾人後面,不再說話。

  杜玄躺回榻上,拉著皇帝的手,搖搖頭,神色悲傷,“臣無用,壯年失女,老年失婦,唯有一子,處處不肖!”

  皇帝安慰道:“外祖父莫動氣,待朕回宮,定替外祖父嚴責廣平侯。”

  杜燾嘴角撇了撇。

  杜玄道:“臣背疾多年,兩日前又復發。逆子不在府中,幸有懷恩侯夫人登門探望,尋了良醫前來,還四處為老叟搜羅藥材,實良善熱心。托夫人之福,如今,臣卻是好些了。”

  紀氏聞得,忙道,“君侯怎如此見外。我等外家親戚,住得又近,幫忙一二亦不妨事。”

  皇帝看看她,對杜玄道,“外祖父早該遣人告知朕才是,何勞夫人。”

  “陛下每日繁忙,臣本想如往常一般,歇一歇便可過去,誰知如此兇猛。”杜玄說著,又嘆,“臣賤軀,一年不如一年,本該早早往黃泉去,奈何心病難解,不忍撒手。”

  皇帝訝然,問,“外祖父有何心事?”

  “自是陛下終身之事!”杜玄看著他,“陛下四月採選,如今已將入秋,皇后夫人卻仍無一位,東宮亦空空蕩蕩,身後無人。老叟日思夜想,心中何安?”

  皇帝啼笑皆非。萬萬沒想到自己此來探病,反倒被問候起了婚事。

  “外祖父。”他哂然,替杜玄捂捂褥子,“此事,朕自有主張,不急。”

  杜玄神色緩了緩,情深意長,“老叟看著陛下自幼長大,陛下心思,老叟也知曉一些。後宮擇選,關乎社稷後代,自當慎之再慎,陛下遲遲不決,亦是情理之中。臣猶記先帝在時,亦千挑萬選,最終意屬懷恩侯府上。懷恩侯仁德,門風端正,兩位侯女亦品貌出眾,當世難尋。”

  杜燾聽著,忽而品出些味來。不禁訝然,瞥向紀氏和竇芸,只見二人皆目光微閃。

  果 然,只聽杜玄繼續道,“陛下,婚姻之義,乃結二姓之好。先帝為陛下擇竇氏,乃深思熟慮。後雖竇妃離世,世事波折,懷恩侯一家對陛下仍忠心耿耿,患難與共, 臣等有目共睹。如今陛下平定天下,後位空懸,而侯女閨中未許,若續為婚姻,先帝之願可成,臣等亦可心安無憾!”

  竇芸立在紀氏身後,低著頭,滿面彤紅。

  紀氏心中大喜。竇誠與杜玄一向交好,而皇帝平日最恭敬的,就是杜玄。

  杜 玄一直為皇帝未立後的事牽掛,紀氏早有讓杜玄勸說皇帝的心思,得知王徽妍的事之後,更是打定了主意。恰好這兩日杜玄身體不適,紀氏借探望之機,向杜玄提起 竇芸之事,長吁短嘆,說賢婿難覓,夫婦二人何等操心。杜玄聽了,即刻想起皇帝,說何不入宮。此言正中紀氏下懷,說只怕皇帝不喜。杜玄立刻有了主意,藉口病 重,讓人去請皇帝。

  “君侯謬讚!”她面上卻是惶恐,忙道,“妾家蒙先帝天恩,得與陛下為姻親,誠心感激敬愛,自當忠心追隨陛下,豈敢有貪榮之心!”

  杜燾著急不已,瞅著皇帝神色,用力咳嗽。

  杜玄卻全然未聽到一半,道,“侯夫人不必過謙!”說罷,轉向皇帝,“陛下,此老叟之願,皆肺腑之言,伏惟陛下聽之納之,臣之幸也!”

  杜燾無語之至。

  他這個父親,越老越糊塗,別人說兩句話便總要當真,小兒一般。可事到如此,杜燾也無法,只得袖手旁觀。

  皇帝聽完了杜玄之言,沒有答話,少頃,看向紀氏。

  紀氏神色惶然,目光卻是親切動情,望著皇帝,深深一禮。

  “外祖父之意,朕自是明了。外祖父為朕操心,朕甚感念。”皇帝緩緩道,笑了笑,“全怪朕未曾及時告知外祖父,立後之事,朕已有屬意,本月便操辦。而侯女婚事,朕亦一直掛在心上,近來倒覓得一人,還未問懷恩侯府上之意。”

  竇芸聽著,只覺五雷轟頂。

  眾人面色皆是一變。

  皇帝卻轉向紀氏,神色從容,“便是博陽侯長子,今年正十八,相貌英俊,年輕有為,懷恩侯在朝中亦當見過。朕欲培養重用,以為棟樑,與侯女正是門當戶對。”

  紀氏神色僵住,極力維持笑容,正當說話,卻聽竇芸在一旁道,“妾誰也不要!”

  眾人看去,只見她雙眸中滿是眼淚,望著皇帝,聲音顫抖,“妾……寧死不嫁!”說罷,轉身掩面跑了出去。

  “芸!”紀氏急忙叫一聲,匆匆向皇帝行了禮,跟去追她。

  “這……”杜玄已經在榻上坐起,目瞪口呆,看看杜燾,又看看皇帝,未幾,額上巾帕落了下來。

  杜燾苦笑,嘆口氣,扶著杜玄道,“父親,方才陛下不是說了?陛下要立後了。”

  杜玄神色不定,看向皇帝,“果真?”

  “正是。”皇帝微笑,將巾帕拾起,道,“外祖父如此操心,朕豈可教外祖父失望?”

  杜玄大喜,問,“不知是哪家閨秀?”

  “先太子太傅王兆之女。”皇帝道,“名徽妍。”

  杜玄雖不識得徽妍,卻知曉王兆,想了想,緩緩點頭。少頃,面色卻為難,“可懷恩侯家……”

  “侯女甚好,可惜非朕良配。”皇帝微笑,“朕已命太醫來府中,外祖父好好將養。過幾日朕壽筵,朕領新婦來拜見外祖父。”

  杜玄聞得此言,放下心來,笑逐顏開。

  ******************

  皇帝的壽筵在即,無論皇宮內的宮人還是宮外的貴眷,都在為此事忙碌。

  而百里之外的弘農王家亦不例外。

  王璟入太學為五經博士的詔令,不久即由一名黃門帶到了王家,宣旨之後,他笑眯眯地向眾人祝賀。

  戚氏和王璟等人聽著,幾乎不敢相信。

  “兄長真的要回長安了!”王縈首先歡呼起來,高興地對戚氏和陳氏道,“劉公子果無虛言!”

  “劉公子?”陳氏訝然,“哪位劉公子?”

  “便是劉重光公子!”王縈道,“我第一次見到他時,他便說兄長會復職!”

  “那是劉公子吉言。”戚氏亦是高興,笑意盈盈,忙又謝過黃門,令曹謙取財帛來做謝禮。

  王璟將詔令看了又看,驚喜之下,又不免詫異,問黃門,“煩請相問,詔令上所言赴任之日,就在五日後,可是寫錯了?”

  “未錯。”黃門喝一口水,笑而搖頭,“正好陛下壽筵,就在後兩日,從四百石以下官吏皆可攜家眷赴宴。博士上任,總要謝恩,上頭如此安排,當是想讓博士在陛下壽筵上謝恩了。”

  眾人聞言瞭然,想到要面聖,又是緊張又是欣喜。

  王璟卻仍為難:“可總要拾掇物什,兩日啟程,總是匆忙了些,長安又無宅邸,恐怕……”

  “此事,官署中早已安排妥當。”黃門道,“在下出來時,奉常府便已經交代,說博士宅邸已經安排好,就在建陽里。平準府周令丞與夫人正為新居添置家俬,博士可先收拾些日常之物先赴長安,後續之事徐徐圖之,亦無妨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