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張口卻一句話也說不出,只是更收緊雙臂,仿佛這樣就可以將他留住,留他在她的臂彎里,再不離開。

  「相爺。」一旁高力士輕輕喊了一聲,見他不為所動,仿若未聞,只得提高聲音,「咳咳!吉少尹,陛下正等著咱們呢。」

  菡玉自他懷中抬起臉來,這才發覺這是大庭廣眾之下,周圍幾千雙眼睛都在盯著他倆,不由大窘,連忙推開他,胡亂把眼淚抹去。向前一看,不遠處皇帝眼睛瞪得滾圓,貴妃麗顏都變了顏色,太子等人則別開眼非禮勿視,更別說旁邊一干宮人禁衛,有些年幼的宮女索性伸手捂住雙眼。她生平從來沒有這樣窘迫過,恨不得挖個地洞鑽進去。

  高力士引她和王思禮到御前,將救火時隔岸遇見他倆、二人協助滅火救橋一事說了一遍。皇帝問:「二位卿家是從潼關來?潼關現況如何?哥舒安在?」

  王思禮頓首道:「初九時潼關便陷入賊手,副帥撤至關西驛,重整武備,正欲克復潼關,不想部下火拔歸仁反叛,將副帥綁縛敵營,至今也未聞消息。」

  皇帝大驚:「什麼?哥舒竟已落入賊手?」

  王思禮道:「是吉少尹親眼所見。」

  皇帝看一眼菡玉,還有些尷尬,咳了一聲:「吉卿,是何時的事?」

  菡玉忍住心中羞窘,低頭回道:「初十那日下午臣轉運糧草經過關西驛,遇哥舒副元帥整兵欲復潼關,蕃將火拔歸仁聚眾反叛,將副帥綁縛馬上押往潼關崔乾祐處,並將臣與京兆府眾同僚捆綁於驛中,困頓兩日。幸而王將軍路過,救了臣等性命。如今又過了三日,只怕副帥已至洛陽。」

  皇帝怒道:「軍中竟有如此大逆不道之人,不能克敵制勝不說,竟還反戈相向賣主求榮!」

  王思禮跪伏於地,拜道:「都怪臣前鋒失利,才有後面這一連串的敗績,臣罪該萬死,專程趕來向陛下請罪,請陛下責罰!」

  皇帝嘆了一口氣:「數十萬大軍交戰,勝敗豈可歸咎於一人,王卿不必過於自責。朝廷此番又痛失一員大將,只盼那安祿山不要斤斤計較於往日隙怨,饒過哥舒翰一命。」

  王思禮泣道:「陛下不計副帥失關之過,此時猶記掛他安危,臣等卻一再辜負陛下,令江山遭難社稷蒙污!臣實在無顏面對陛下!」說罷拔出佩刀就往自己臉上割去。皇帝連聲制止,高力士等手忙腳亂地將他攔下,還是在臉頰上割了一刀,血流滿面。王思禮伏地痛哭:「臣非死難謝聖恩,求陛下賜臣一死!」

  皇帝連連嘆氣,一旁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卻怒斥道:「王思禮,虧你還隨西平郡王征戰多年,久經沙場,郡王曾誇你勇武過人。以前打勝仗時志氣滿滿,現在一吃敗仗,就只知哭哭啼啼要死要活,與婦人何異?你若真有心一死以謝聖恩,那也該死在戰場上,馬革裹屍,才算無愧於陛下、無愧於天下百姓!自己跑回來尋死覓活,連我都替你感到羞恥!你今日要是自絕於陛下面前,我陳玄禮絕不給你收屍!」

  王思禮被他說得半邊臉上青一陣白一陣,霍然起身,轉頭便走。皇帝忙問:「王卿,你要做什麼?」

  王思禮道:「大將軍一語驚醒夢中人,思禮這就回去,死也要死在潼關下!」

  皇帝道:「卿切莫意氣用事。如今哥舒被擒,郭李遠在河北,朝中急缺將才。卿若有意為國效力,就不該自輕性命。」停下思量片刻,「王思禮,朕現命你為河西、隴右節度使,接哥舒舊任,即刻赴鎮,收合散卒以俟東討。你可願意?」

  王思禮怔住,半晌方回過神來,抹一把臉上血跡,跪下叩首道:「臣領旨!除非是誅滅逆胡光復中原,否則臣這條命就系在沙場上!」

  皇帝便命隨行的翰林學士張漸擬制書,加王思禮為河西隴右兩鎮節度使。正在書寫,忽聞旁邊有輕微啜泣之聲,皇帝回頭一看,卻是太子,因問:「皇兒為何傷心?」

  太子泣道:「臣聞王大夫、陳大將軍之言,自覺羞愧,無地自容。逆胡初起之時,臣曾自請率兵出征,陛下垂愛,臣一時心軟,選留父親身側盡孝。如今情勢急下,狂瀾難挽,臣悔之晚矣。忠孝二字,忠在前,孝在後,臣只顧了為人子之孝,卻忘了為人臣之忠,是輕重顛倒也。」

  皇帝嘆道:「皇兒一片孝心,朕都明白。朕春秋已高,人老重情,也是希望兒女能常伴近側。」

  楊昭因上前道:「陛下富有海內,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盡忠有天下人,盡孝卻非太子等不可。陛下此去遠冒險阻,太子豈忍朝夕離左右?」

  太子拭淚道:「右相正說出我心聲。」

  皇帝道:「皇兒別傷心了,等到了蜀地安頓下來,再做打算。」

  這時張漸也擬定了制書,呈給皇帝。皇帝又命高力士當眾宣讀一遍,交給王思禮。王思禮攜聖旨、帶舊部騎兵北去赴任,聖駕則繼續往西。

  楊昭上前進言之後就一直在菡玉身旁,這會兒也拉她一同上馬。菡玉低聲道:「相爺,我該回西京去了。」

  他疑道:「這時候你還回京去做什麼?」

  菡玉道:「我答應了邊令誠將軍,將潼關事稟報陛下之後,就回去協助他守護西京。」

  他湊近來一笑:「見了我,你還捨得走?」

  菡玉臉上一紅。他笑得開懷,執起她的手來牢牢攥在掌中:「而且,就算你捨得,也得問問我同不同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