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菡玉和京兆府眾衙役也被火拔歸仁擒住,想把他們一同執送敵軍。哥舒翰在馬上制止道:「京兆府吏與此何干?執之降賊也無益處,不要為難!」

  火拔歸仁猶豫了一下,吩咐下屬將京兆府眾人分別捆綁於驛內各屋樑柱上,布條束口令他們不得叫喊,又把哥舒翰張貼的招兵榜文全撕了,一行人押著哥舒翰及眾將領往東投叛軍而去。

  捆綁的軍士下手極重,菡玉被反綁在柱子上,掙得雙手手腕都磨破了一層皮,那麻繩繩結還是一動不動。同屋裡還有其他人,她又不能現出原形來脫困。到半夜時終於把勒在口中的布條掙脫了,卻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她心想其他轉運糧草的京兆府吏必會經過關西驛,總能獲救,便不再白費力氣叫喊,靜等救援。

  卻不知京兆尹魏方進已停止轉運。初九時崔乾祐率兵寇關,哥舒翰曾派部下入朝告急,卻不曾說昨日戰敗之狀,皇帝也沒有放在心上。入夜,平安烽火不至,皇帝方覺情勢不妙。

  第二日,皇帝召宰相入宮商議,楊昭趁機倡幸蜀之策。自安祿山反叛以來,他就一直命劍南節度副使崔圓暗中儲資,以備危急時投之。此時潼關失利,北面朔方兵大半被郭子儀帶到河北,東面是叛軍,西北隴右道路途遙遠,又都是藩將管轄,也只有西南面的劍南可去。皇帝有意西幸,又舍不下長安基業,一時還沒有拿定主意。

  皇帝又召集百官,問應敵策略,群臣皆唯唯不對。潼關既破,哥舒翰兵敗,朝廷還拿什麼去和安祿山對抗,任誰也給不出辦法來。楊昭又使韓國、虢國夫人入宮,與貴妃一起勸說皇帝入蜀。

  此時大家都明白李唐皇室是大勢已去,安祿山鐵騎即將踏破西京大門,長安安寧之日不久了。百姓奔走逃難,東西兩市店鋪紛紛關門,市井蕭條。朝中官員也是自顧不暇,許多人官職也不要了,悄悄亡匿。

  十二日,百官上朝的不足十之一二。皇帝登上興慶宮勤政務本樓,下制書說要御駕親征討伐安祿山,哪裡還有人信。朝後,任命京兆尹魏方進為御史大夫兼置頓使,京兆少尹崔光遠擢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又將宮門鑰匙交給宦官邊令誠掌管。當天皇帝便移仗禁苑最北面的大明宮內,外人不知其所為。

  菡玉等人被綁在關西驛內,十一日一整天也沒人從驛旁經過。到十二日早上,眾人已經連續被縛二十個時辰,滴水未進,又動彈不得,體質虛弱的人開始陷入昏迷。菡玉四肢都已僵硬,這會兒想叫喊想掙扎也沒有力氣了,只後悔自己一早沒有多想辦法,竟然坐以待斃。

  到十二日下午,終於聽到外頭響起馬蹄聲。眾人齊聲呼喊,終於獲救。原來是哥舒翰副將王思禮從潼關外繞行回來,正要回長安。與崔乾祐交戰時,王思禮領精兵在前,被崔乾祐前後堵截圍困在狹道中,幾乎全軍覆沒,王思禮自己奔入山谷脫險,但也和哥舒翰失散。不久崔乾祐攻克潼關,王思禮從潼關南面山中繞行了一大圈,方回到關內,此時身邊也僅有數百騎相隨。救下菡玉等人,才知道火拔歸仁反叛,哥舒翰已被擒送叛軍。

  王思禮嘆道:「我本準備回來與副帥會合,招羅殘部再圖潼關,誰知副帥都已身陷敵手,叫我們這些部下可怎麼辦呢?」

  菡玉道:「崔乾祐入關已經三日,後面大軍必已赴關,副帥又被擒,潼關不可圖矣,不如回守京師。」

  王思禮頹然道:「我現在哪還有臉面去見陛下!」

  菡玉勸道:「將軍如今還有百餘騎,緊要時刻或可保護陛下。」

  王思禮想了想,說:「少尹言之有理。就算思禮只剩孑然一身,關鍵時也可以擋在陛下前頭,三五人總是能擋得!就算是思禮為陛下盡最後一點忠心了!」便命部下收拾整頓,攜京兆府眾人一同回京。

  關西驛距京尚有二百餘里,到會昌縣時天已黑了。王思禮估計到了京師城門也已下鑰,便在城東灞橋驛住下,第二日早上方進城。

  一行人到城下時城門尚未打開,就有大批民眾在城門內等著了,城門一開便爭相湧出,攜家帶口並財物家當,匆忙逃往鄉野避難。進城之後,四處也是秩序混亂,一片蕭條。各坊口都是收拾了細軟準備逃難的人,大街上行人匆匆,遇見了王思禮的騎兵也不避讓,只顧自己逃跑。

  菡玉心中擔憂,進城後安排了幾名軍士去安頓京兆府眾府吏,自己和王思禮直奔皇城而去。到了宮城承天門口,四處悄寂,猶聞漏聲,門外三衛儀仗肅然而立,宮門外還稀稀拉拉地立著幾名等候上朝的官員,她才稍稍放了心。兩人下了馬,併入百官列中,等候宮門開啟。

  過了時辰,宮門卻還未開,門外等著上朝的也只有十幾個人,左右相等朝中重臣皆不見蹤影。王思禮等得焦急,上前去問門口侍衛:「時候都過了,為什麼還不開門?百官都等著上朝呢。」

  侍衛道:「這宮門的鑰匙全由邊將軍掌管,小人不知。」

  菡玉湊上前去,隱約聽到門裡頭有些細微的聲響,但那宮城大門有尺余厚,外包銅皮,根本聽不清楚。又等了一刻多鐘,門內開鎖起閂,大門一開,才聞裡頭嘈雜喧譁之聲,宮人亂奔而出,互相擠兌推搡,亂成一團。開門的邊令誠也被擠得摔在門檻上,叫眾人踩了好幾腳。

  王思禮和菡玉擠過去將他扶起。菡玉急問:「這是怎麼回事?陛下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