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一•玉去

  年初郭子儀薦李光弼東出井陘,救助河北,到正月底就有捷聞傳來,道是井陘清肅,東行順暢,下月中即可抵達河北臨危郡縣。河東與河北有太行山相隔,山勢連綿高峻難越,古人謂僅有八處相通微徑,稱為太行八陘。井陘是其中第五陘,出口即達常山,直指饒陽,是朔方往救河北臨危郡縣最近、叛軍最少的通路。井陘山險路狹,最窄處只能容一輛馬車通過,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安祿山只派養子安忠志屯軍土門,井陘中險要處有少量駐軍把守。李光弼領蕃漢步騎兵萬餘人、太原弩手三千人入井陘,一路暢行。

  這時節只要不吃敗仗就算是有功,朝廷都要授官晉爵,把原歸安祿山旗下的那些空頭官銜一個一個授出去,一來好歹也算是褒獎了,二來也表一表平定叛亂收復失地的決心。二月丙戌,又加李光弼為魏郡太守、河北道採訪使。

  傍晚時菡玉從興慶宮出來,又迎面撞見楊昭。最近她似乎只要一出京兆府衙,總會不期然地和他「偶遇」,今日特意打聽了他有事在身才偷偷來興慶宮請旨,沒想到還是被他逮著,心裡暗叫不好。

  他笑吟吟地走近來:「菡玉,真巧啊,沒想到會在這裡碰見你。你剛見完陛下出來?你一直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窩在府衙里,是什麼大事把你請出來了?」

  菡玉心虛,聽他的話便覺得句句有刺,猶豫著是該主動托出還是等著他興師問罪,一時沒有言語。

  他見她不理睬,又道:「我倒有一件事要告訴你。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又加封河北道採訪使、魏郡太守,制書已下,大約明日朝上便會通告百官了。」

  菡玉更加篤定他是問罪來的,看他笑容滿面,一點都瞧不出要發怒的樣子,吃不透他到底要怎生耍弄她,不如自己認了乾脆。她摸了摸袖中那紙任命制書,剛要取出,他突然問:「李光弼是你另一個師兄,是不是?」

  菡玉道:「你怎麼知道?」手裡的制書也停住沒有拿出來。

  「你自己提過的。」見她疑惑,又補充:「那年楊慎矜案時,在大理寺牢中。」

  菡玉這才憶起。她是提過,只不過是向身陷牢獄的王忠嗣談起的,不想這麼點小事也會傳到他耳朵里,還一直記著。那麼早……

  楊昭湊近她,放低了聲音:「玉兒,我欠你大師兄的那份,在你二師兄身上補回來了,你可以不要再生我的氣了罷?」

  原來二師兄加官進爵是他出的主意。菡玉訥訥道:「我哪有生氣。」心裡卻鬆了一口氣,看來他還以為自己尚不知道此事。

  「聽你的語氣就知道還在賭氣。這次就當我將功折罪,你要是還不滿意,回頭我立刻給你大哥安排一個職務,你說哪個……」

  「不必了,」菡玉打斷他,「大哥已經回衡山去了。」

  「玉兒,」他盯著她不放,「你到底在氣我什麼?自打你回來之後,好像換變了個人似的,就沒給過我一個好臉色看,以前你對我可沒這麼挑剔。」

  菡玉怕再與他糾纏下去又要橫身枝節,夜長夢多。「那是因為……」話未出口,臉倒忍不住紅了,更兼心虛歉疚,頭深深地低垂下去,不敢看他,「你明知道……」

  他笑了出來:「好好,我知道,我都知道,你不必勉強說了。」

  菡玉的頭幾乎垂到胸前:「相爺,你還要進宮去見陛下罷?時候不早了……一會兒回去再說……」心下又羞又愧,恨不得奪路而逃。

  他依依不捨地放開:「那我回頭再去找你。」

  她輕輕點一點頭,他的手一挪走,便立刻轉身逃也似的飛快跑開,那模樣只能用落荒而逃四字形容。他以為她是臉皮薄害羞,只顧著高興,不疑有它。

  菡玉滿心惴惴,不敢想像他聽到她自請前往河北宣旨時會是什麼反應。一直到第二日黃昏時到達長安以北四五百里開外的延州,仍無追兵趕及,才確認自己是逃過一劫,不會被他半途截回去了。

  此去河北,因東面潼關外就是叛軍陣營,須先往北再往東,取道太原,隨李光弼行軍路線,經井陘而至河北。一路兜兜轉轉,除了第一日急行五百里,後頭都走得較慢,用了十多日方出井陘,追及李光弼大軍。

  萬餘人的大軍尚未紮營完畢,就見旌旗林立,兵馬肅然,遠看只見灰茫茫的一片,綿延數里,不見首尾。觸目而及是玄鐵戰衣連成的浩瀚黑海,仿佛日光也被吸入,只余肅殺的黑沉。

  李光弼見朝廷派來宣旨的竟是菡玉,大吃一驚,匆匆接下委任狀,便急忙遣退左右,問道:「菡玉,你怎麼不在京師好好呆著,跑來這兵荒馬亂的地方?朝廷沒人了嗎,要京兆少尹出來送信?就帶那麼幾個護從,路上隨便碰一支散兵游寇都能叫你沒命!」

  「那我運氣還真是好,一路上連叛軍的影子都沒見著。」菡玉笑道,「我是聽說師兄自己帶兵打仗了,立刻馬不停蹄地趕來投奔,死乞白賴才從陛下那裡求到了這份送信的差使呢。」

  「你放著安安穩穩的京官不做,跑來跟著我打仗?」李光弼抓起她的手握了握,再指指自己滿手的硬繭,「瞧你這幾年官兒當的,養得一身細皮嫩肉,手上一個老繭都不見。你說說,你都多久沒舞刀弄棍了?」

  這個二師兄呀,過了這麼多年,還像當初一樣愛笑話她,虧得他治軍如此嚴厲,在將士們面前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樣。菡玉玩笑道:「我也想在京城過太平日子呀,不必提心弔膽打打殺殺。可這不是混不下去了嗎,只好來投奔師兄,求師兄照顧著點小……小弟,給口飯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