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昭還是頭次聽她這麼奉承誇獎自己,扯出一抹笑意:「少尹言重了。我還從來不知道在少尹眼中我竟有這般了得。好,既然少尹都這麼說了,我哪有再推拒之理。就按左相之計,明日咱們三人一同進宮見駕,跟陛下說說這件事情。」

  韋見素喜出望外,心道幸虧把吉少尹叫上,就知道有他出面,右相定會答應。菡玉卻是心中一凜,沒想到他把自己也拖上了。但是轉念一想,自己何嘗不想阻止陛下再縱容安祿山,原本還沒有進言的機會,與左右相一起倒是因利趁便。於是也就答應下來。

  第二日韋見素協同楊昭、菡玉三人一起進宮,入見聖駕。皇帝本是等著韋見素帶敕書來簽署,一見他兩手空空,身邊還帶了兩個人,心裡頭便明白過來了,笑道:「韋卿,昨日下午讓你擬好敕書,你卻推三阻四拖到今天,讓朕乾等著。現在仍沒看見敕書的影子,你不會是還沒辦好,怕朕怪罪你,就故意拉楊卿和吉卿來幫你說情罷?」

  韋見素背上一涼,皇帝雖是謔笑的模樣,卻叫他暗生冷汗。皇帝先給他鋪個台階,他若是不識抬舉,只怕要觸怒聖顏。他側過臉看了看身邊的楊昭,他半眯著眼,表情冷淡,不知在看何處;他又回身看了一眼菡玉,她站在他身後,雙眉緊蹙,目光卻是堅定地盯著自己。他頓時生了勇氣,清清嗓子,回奏道:「啟稟陛下,這敕書臣並非來不及寫,而是實在寫不下去呀!」

  皇帝斂起笑容:「你堂堂當朝宰相,連區區一紙敕書都寫不出來?」

  韋見素硬著頭皮道:「安祿山領東北三鎮,厲兵秣馬蓄藏兵銳,其麾下精兵天下無人能及。他胡人出身,少有戰神再世之名,諸胡莫不敬畏。現今三鎮軍中胡漢雜處,相互制衡,尚可相安無事。若以蕃將替代漢將,三軍胡人居主,則祿山一聲令下,軍中莫敢不從。屆時還有誰能牽制住他呢?」

  皇帝道:「將帥治軍,本就該上下一心,方能百戰百勝。若是將帥的命令下屬都敢不遵從,處處牽制,不就成窩裡反了,哪還能一致對外全力殺敵?」

  韋見素道:「陛下所言極是,將士的確該同心戮力,方能制勝。這『同心』,同的就是保家衛國、效忠陛下之心,而不是效忠將領,否則……」

  皇帝反問道:「卿的意思莫非是祿兒要造反?」

  韋見素拜答:「臣只是勸陛下防患於未然。」

  皇帝冷聲道:「朕雖要守護這祖宗傳下來的江山,但也懂得體恤臣子,知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朕能穩坐這太平江山,靠的是滿朝文武輔佐協力,若是因為哪個文臣手裡掌了大權、哪個武官手下兵力雄厚就妄加猜疑,削職奪權甚至害其性命,那還有誰肯為朕效忠?天下十五道,哪一處不有士卒護衛鎮守,哪一處不是將帥統領管轄,朕要是都去猜忌懷疑,成日也可以不必做其它事了。」

  韋見素對道:「普通將領所轄不過數千人,多不過萬餘,不足為懼。如今安祿山麾下軍士足有十萬之眾。這麼多的人,又都是雄絕天下的精兵,同時聽命於一人,難道陛下不害怕麼?」

  皇帝大怒,拍案而起:「大膽!你身為宰相,本該以德度處世,天下人對『宰相』這二個字是何等景仰?你卻在朕面前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用這等詭譎陰險的話語來惡意中傷忠臣良將,哪有半分宰相的德行可言?」

  韋見素嚇得跪倒在地:「陛下息怒!是臣一時情急失言,陛下恕罪!陛下恕罪!」一邊叩頭一邊向楊昭使眼色。

  楊昭卻不按約定繼續勸誡,反而落井下石責怪起韋見素來:「韋相,當初陛下曾有意拜武部侍郎吉溫為相,但因吉侍郎德行有虧,而你素有雅名,才轉而加你左相之職。誰知你一著急起來竟然大失儀態身份,對陛下說出如此無禮的言語。」

  韋見素瞠目結舌,連叩首求饒也忘了。

  一旁菡玉上前一步為韋見素辯解:「陛下,韋相在朝任職十餘年,為人和雅,眾皆德之。若不是安祿山反狀日顯,令他寢食難安心憂焦急,今日何至於御前失儀,言語冒犯陛下?望陛下念在韋相一片苦心,謹察其意,恕其罪責!」她不顧楊昭如芒刺一般的目光逼視著她,跪下叩求皇帝饒恕韋見素,心中直怪自己居然異想天開與虎謀皮。他從小小的金吾兵曹參軍,能坐到今日右相之位,這揣度迎合皇帝心意的招數可起了不小的作用。皇帝大發雷霆,他怎麼還會幫著韋見素說話捋虎鬚?

  韋見素也道:「若陛下能洞察安祿山狼子野心,就算治了臣的罪,臣也甘願!」

  皇帝道:「吉鎮安,你說祿兒謀反,都說了多少遍、多少年了?他現在不還好好地呆在范陽,為朕鎮守邊陲?」

  菡玉一急,脫口而出:「陛下若再不悔悟,一味聽之任之,今年之內,安祿山必反!」

  皇帝勃然大怒:「你這是教訓朕?江湖術士妖言惑眾,朕真該把你……」

  話未說完,楊昭突然跨到兩人前面,跪下叩首不止,連呼:「陛下息怒,保重龍體!臣有罪,臣罪該萬死!」

  皇帝正在氣頭上,險些就要治菡玉的罪,被他這麼一打斷,悻悻地收回手,余怒未消,又不好對他發作:「楊卿,你這是做什麼?你何罪之有?」

  楊昭伏地不起:「韋相與吉少尹所行本都是臣份內之事。是臣怠乎職守,不但未能出良策為陛下攘除內憂外患,還讓韋相和吉少尹憂心勞瘁,更令陛下不悅震怒。韋相與吉少尹若因此獲罪,是代臣受過,臣難辭其咎;陛下若是有半點損傷,臣更是萬死難償罪責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