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頁
而藩王那邊早已各個摩拳擦掌,只待那一聲撞鐘聲,頃刻間這片平安了十幾載的皇城只怕又要成為追逐之場。
顯然,如今已是站隊的最後時機,再晚許是家族就要付之一炬。
臣子們中總有忍不住投誠各處的。
亦想方設法往城外各處勢力傳送消息,早早站隊。
明眼人都知,如今形勢混亂,叫一個被諸多勢力架空的小兒皇帝上位必是江山難保。
倒還不如投誠手握實權正當年歲的藩王。
襄王一連幾日收到京中密信,仍舊狐疑有詐,按兵不動。
直到第三日,親兵臉紅筋漲的跑進營帳,來不及行禮便道:「大王!信兵來報,昨夜宮車晏駕。」
宮車晏駕——
襄王聞言,胸口劇烈起伏几下,面上泛起紅光,眼中卻尤是疑信參半。
底下眾臣聞言卻是忍耐不住,一個個朗聲高呼:「聖上駕崩!!大王還請快做決斷!我們必是第一批知曉消息的,機不可失!」
屬下亦是紛紛附和,「北境駐兵乃是天子為秦王時的親兵,軍中多簇擁者,若是屆時北境駐兵回援我等必是不敵!曹參將說得對,機不可失!望大王速做決斷!」
「臣等還請大王速做決斷!」
「臣等還請大王速做決斷!」
襄王紋絲不動,只沉著臉責問手下:「軍師何在?」
果真是個禍國妖孽不假,一個兩個,如今緊要關頭都尋不見人影。
好在世子與盧恆昨夜連夜趕回營地,未來得及歇息便被匆匆召來主營。
盧恆迎了上來,與一群勸他攻入京之人倒是不同說辭。
「諸臣虎視眈眈,王爺若是無法名正言順登上大寶,等北境兵馬回援,必無退路。」
襄王亦是年輕時征伐沙場的猛將,如何不知自己如今兇險?自帶兵出封地,他便早無一絲退路。
如今如何也只能硬著頭皮上。
「軍師可有妙計?」
盧恆拱手道:「自封城起已有數日,京中多有勢力左右朝局,太后黨羽必早有籌謀立了儲君。大王城外只略知一二,為恐有詐不如暫且先與陳氏一族合謀,先擁儲君為新君,而後定天下。」
之後,再慢慢削弱陳家實力,將陳伯宗兵權緩緩收回。
如此,也算是名正言順。
底下人一聽,當即大為阻止:「如此好時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瞧軍師所言莫非是要將這給機遇拱手讓人?叫大王日後屈居外戚婦人之下?」
「軍師未免太過優柔寡斷瞻前顧後!這是奪位,可不是什麼過家家!晚了一步,就永失時機了!」
襄王沉吟片刻,心中到底不忿。
想他殷氏血脈,太祖之孫,卻淪落到要同一婦人,外戚爭江山不成?
他沉著臉,思慮良久終究一咬牙擲下進軍令。
成了便是萬人之上,不成,只怕要千刀萬剮,遺臭萬年。
夜色濃稠,宛如漆墨。
大雨傾盆。
先前是轟隆雷聲不斷,而後便聽著屋瓦顫抖。
這場雨來的猝不及防,更宛若救星,浸濕了數地乾涸寸草不生的土壤。
無視黎民不顧濕漉漉的大地,淌去雨水之中。
「下雨了!終於下雨了!」
「老天終於下雨了!」
隨著滂沱雨水落下,隱匿著錚錚鐵蹄的聲響。
寂寥二十載的綏都,兵戈悄然而至。
第100章
蒼穹黑暗, 大雨滂沱掩蓋住了血腥氣息,遼闊蒼穹划過一隻只羽箭,羽箭穿破長空。
黑夜中整個皇城盡數皆是肅殺之聲。
豆大的雨滴砸下來, 禁衛顧不得渾身雨水, 慌張入殿。
「稟報!襄王聞天子染疾, 欲入宮拜見天子!」
一群臣子聞言面容煞白, 太后暗咬銀牙, 「他擁兵出藩已是謀逆之舉,如今還想如何?藩王未得見傳召, 莫非還想硬闖不成?京營萬萬不可放這等逆臣入京!」
可她話音未落, 便又有禁衛來報:「報!襄王攜部下入京!稱太后與國丈欺瞞世人, 隱瞞皇帝死訊,欲篡改遺詔立臨朝稱政!」
此話一出, 宣政殿內幾位臣子驚恐萬狀, 眸光忍不住打量起這幾日獨攬朝政的太后及身後陳氏族人, 一個個竊竊私語。
太后面色難看,咬牙:「皇詔在哀家手中, 真假豈容一介叛賊放肆?北衙軍何在?逆臣賊子既敢獨身入城, 還不能誅殺他不成!」
又有人道:「不可, 萬萬不可!兗州駐紮的那群叛軍有任何消息傳出, 只怕會蜂擁而上——」
朝臣中多有試探太后之意:「禁中南北衙軍八千,如何也不會怕幾個襄王私兵, 不若太后便將襄王宣召入宮,瞧瞧他葫蘆里究竟賣的什麼藥便是!」
帝都駐兵重重。
護衛禁中內外的禁軍有兩萬之眾。
南衙宿衛京城, 北衙禁衛守衛宮禁。
論理確實無需憂心一個只帶千餘私兵入京的藩王。
奈何……
太后暗將眾人勸說置之不理。
北衙禁軍那些人只認帝王親印, 反倒是京營那些人一個個牆頭草一般,瞧著今日一聲不吭竟就放了襄王入城, 想來一個個不過是眼看朝中失主多日,瞧不上她這等孤兒寡母,想要另投主了。
她怎會白白送給襄王這番機會?
陳家乃外戚,在陳家沒坐穩前,這等藩王一個個都是他們的心腹大患,絕對不能留。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顯然,如今已是站隊的最後時機,再晚許是家族就要付之一炬。
臣子們中總有忍不住投誠各處的。
亦想方設法往城外各處勢力傳送消息,早早站隊。
明眼人都知,如今形勢混亂,叫一個被諸多勢力架空的小兒皇帝上位必是江山難保。
倒還不如投誠手握實權正當年歲的藩王。
襄王一連幾日收到京中密信,仍舊狐疑有詐,按兵不動。
直到第三日,親兵臉紅筋漲的跑進營帳,來不及行禮便道:「大王!信兵來報,昨夜宮車晏駕。」
宮車晏駕——
襄王聞言,胸口劇烈起伏几下,面上泛起紅光,眼中卻尤是疑信參半。
底下眾臣聞言卻是忍耐不住,一個個朗聲高呼:「聖上駕崩!!大王還請快做決斷!我們必是第一批知曉消息的,機不可失!」
屬下亦是紛紛附和,「北境駐兵乃是天子為秦王時的親兵,軍中多簇擁者,若是屆時北境駐兵回援我等必是不敵!曹參將說得對,機不可失!望大王速做決斷!」
「臣等還請大王速做決斷!」
「臣等還請大王速做決斷!」
襄王紋絲不動,只沉著臉責問手下:「軍師何在?」
果真是個禍國妖孽不假,一個兩個,如今緊要關頭都尋不見人影。
好在世子與盧恆昨夜連夜趕回營地,未來得及歇息便被匆匆召來主營。
盧恆迎了上來,與一群勸他攻入京之人倒是不同說辭。
「諸臣虎視眈眈,王爺若是無法名正言順登上大寶,等北境兵馬回援,必無退路。」
襄王亦是年輕時征伐沙場的猛將,如何不知自己如今兇險?自帶兵出封地,他便早無一絲退路。
如今如何也只能硬著頭皮上。
「軍師可有妙計?」
盧恆拱手道:「自封城起已有數日,京中多有勢力左右朝局,太后黨羽必早有籌謀立了儲君。大王城外只略知一二,為恐有詐不如暫且先與陳氏一族合謀,先擁儲君為新君,而後定天下。」
之後,再慢慢削弱陳家實力,將陳伯宗兵權緩緩收回。
如此,也算是名正言順。
底下人一聽,當即大為阻止:「如此好時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瞧軍師所言莫非是要將這給機遇拱手讓人?叫大王日後屈居外戚婦人之下?」
「軍師未免太過優柔寡斷瞻前顧後!這是奪位,可不是什麼過家家!晚了一步,就永失時機了!」
襄王沉吟片刻,心中到底不忿。
想他殷氏血脈,太祖之孫,卻淪落到要同一婦人,外戚爭江山不成?
他沉著臉,思慮良久終究一咬牙擲下進軍令。
成了便是萬人之上,不成,只怕要千刀萬剮,遺臭萬年。
夜色濃稠,宛如漆墨。
大雨傾盆。
先前是轟隆雷聲不斷,而後便聽著屋瓦顫抖。
這場雨來的猝不及防,更宛若救星,浸濕了數地乾涸寸草不生的土壤。
無視黎民不顧濕漉漉的大地,淌去雨水之中。
「下雨了!終於下雨了!」
「老天終於下雨了!」
隨著滂沱雨水落下,隱匿著錚錚鐵蹄的聲響。
寂寥二十載的綏都,兵戈悄然而至。
第100章
蒼穹黑暗, 大雨滂沱掩蓋住了血腥氣息,遼闊蒼穹划過一隻只羽箭,羽箭穿破長空。
黑夜中整個皇城盡數皆是肅殺之聲。
豆大的雨滴砸下來, 禁衛顧不得渾身雨水, 慌張入殿。
「稟報!襄王聞天子染疾, 欲入宮拜見天子!」
一群臣子聞言面容煞白, 太后暗咬銀牙, 「他擁兵出藩已是謀逆之舉,如今還想如何?藩王未得見傳召, 莫非還想硬闖不成?京營萬萬不可放這等逆臣入京!」
可她話音未落, 便又有禁衛來報:「報!襄王攜部下入京!稱太后與國丈欺瞞世人, 隱瞞皇帝死訊,欲篡改遺詔立臨朝稱政!」
此話一出, 宣政殿內幾位臣子驚恐萬狀, 眸光忍不住打量起這幾日獨攬朝政的太后及身後陳氏族人, 一個個竊竊私語。
太后面色難看,咬牙:「皇詔在哀家手中, 真假豈容一介叛賊放肆?北衙軍何在?逆臣賊子既敢獨身入城, 還不能誅殺他不成!」
又有人道:「不可, 萬萬不可!兗州駐紮的那群叛軍有任何消息傳出, 只怕會蜂擁而上——」
朝臣中多有試探太后之意:「禁中南北衙軍八千,如何也不會怕幾個襄王私兵, 不若太后便將襄王宣召入宮,瞧瞧他葫蘆里究竟賣的什麼藥便是!」
帝都駐兵重重。
護衛禁中內外的禁軍有兩萬之眾。
南衙宿衛京城, 北衙禁衛守衛宮禁。
論理確實無需憂心一個只帶千餘私兵入京的藩王。
奈何……
太后暗將眾人勸說置之不理。
北衙禁軍那些人只認帝王親印, 反倒是京營那些人一個個牆頭草一般,瞧著今日一聲不吭竟就放了襄王入城, 想來一個個不過是眼看朝中失主多日,瞧不上她這等孤兒寡母,想要另投主了。
她怎會白白送給襄王這番機會?
陳家乃外戚,在陳家沒坐穩前,這等藩王一個個都是他們的心腹大患,絕對不能留。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