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頁
“太子賢的《黃台瓜賦》?”太后緩緩地吐出這一句話:“呂相想暗示什麼?”太后的眼光,寒如利刃,呂夷簡雖然低著頭,卻也能夠感覺到這眼光中的鋒芒殺氣來。
呂夷簡輕嘆一聲跪下,只說了一個字:“忍。”
“忍什麼?”太后冷冷地問。
“忍心!”呂夷簡抬起頭來,道:“非一般人之功業,須有非一般人之心性,可以滅五倫絕親情面不改色,這就是忍心。武后有四子,殺二子流一子囚一子,又有二女,殺一女殺一婿。其餘孫輩,殺戳更是不在話下,至此,天下便無不可殺之人。此是第一重忍心之事。”
“滅五倫絕親情,也只算得第一重嗎?”太后端坐著,表情淡然,手中的長指甲,卻已經深深掐入龍椅的扶手之中。
呂夷簡磕了一個頭道:“唐高宗時,大唐疆域萬里,平高麗定西域,萬邦來朝齊拜天可汗,於當時實無一國可配敵,無一處不歸心。武后稱帝,卻有吐蕃默啜可汗入侵,揚州徐敬業起兵,外憂內患,險些影響國基。能以天下大亂為無視,此第二重忍心也;能以兩國交兵而無悔,此第三重忍心也!”
過了良久,整個崇徽殿中一片寂靜,靜得如同落一片葉子下來,都會有鏗然之聲。
好一會兒,太后才淡淡地道:“說完了?”
“是,臣要說的話,已經說完了。”呂夷簡的聲音很平穩,並沒有什麼激昂之聲,甚至聲音也不高,剛才說那一大段話,也是略顯低沉的語氣。
“既然說完了,江德明——”太后的語氣之平淡,跟呂夷簡也不差上下:“送呂相!”
呂夷簡伏地,默然行三拜九磕大禮,行禮畢,依然不發一言,默然退出。
呂夷簡的身影消失在眼前後,太后極其緩慢地起身,像是驟然間老了十歲似的。旁邊侍立的張懷德連忙上前扶住太后。
太后緩步走到《黃台瓜圖》前,緩緩地伸出手觸摸著畫卷,喃喃地道:“忍心?三重的忍心?”忽然間,心頭血氣翻湧,整個人晃了幾晃,但聽得耳邊有宮人尖叫之聲,便什麼也不知道了。
仁宗聽到消息,說是太后忽然暈眩,急忙趕了過來。他走進寢宮時,床頭垂下帘子,太醫正在請脈。
仁宗靜候太醫診脈畢,才問:“太后的脈象如何?”
太醫忙施禮道:“皇上放心,太后脈象倒還好,只是一時血氣翻湧,方才有一刻鐘左右的暈眩,只要靜心安神,吃一點鎮靜平復的藥就好了。”
仁宗忙道:“那就好,你好好為太后診病,若是太后大安了,朕重重賞你。”
這邊太醫退下來了,仁宗親自看著火熬好了藥,又親手端上來給太后。太后輕嘆一聲:“皇帝,我原沒事兒,天這麼熱,你功課要緊,又趕過來做什麼呢?”
仁宗忙道:“兒臣一聽說母后身子欠安,什麼心思都沒有了。讓兒臣今日服侍母后用藥,等母后安歇下來,兒臣才心安!”
太后凝視著他:“你心中有何不安?”
仁宗道:“兒臣是母后十月懷胎所生,母子連心,母后身子欠安,兒臣自然心中不安。”
太后凝神看著仁宗跪在床前,那少年獨有的純真與爽朗,他有這麼年輕的心,夕陽斜照在他的身上,竟是可以透明而過的。他看著自己的眼神充滿了孺慕之情,既有兒子對母親似的依戀,也有對父親似的崇拜。她伸出手去,輕輕地撫著他的發邊,含笑道:“母子連心,嗯,我兒說得很對!”
夜深了,劉後依然未睡,她叫人取下了那兩幅不同武則天圖,取而代之的,是真宗的畫像。眼望畫像,心潮起伏,往事歷歷猶在眼前一一閃現。
自十五歲時,桑家瓦子相識,此後四十年相伴相依,終身攜手,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自己,是他把一個瓦子裡賣唱的歌女,變成今天權傾天下的皇太后。他把他的兒子、他的江山全然毫無保留地交到了她的手中,想起他在臨終前,眼中仍充滿對她的信任,說:“軍國大事皆由皇后處分。”
她想起了那道著名的《黃台瓜賦》,則天大聖皇帝有四個兒子,為著權力殺了兩個兒子,仍然還有兩個兒子。而她,卻只當今有皇帝這一個兒子,雖然他並非她親生,但是自從他一出生以來,她就抱在手中,親手餵養,親自教育。他人世間第一聲稱呼,就是叫著她:“娘——”他一直以為她是自己的親生母親,是那樣的信任她崇拜她依戀她,願意為了她一個讚許的眼神,而努力去學習,去做好她所交待的每一件事。
她想:我真的要傷害他嗎?我就算做了皇帝,固然是好,可是我已經六十多歲了,還能有幾年可活?我若死了,皇位還不是要仍然回歸到他的手中。我什麼也改變不了,就為了我要披一下龍袍,我要殺多少反對的諫臣啊!
猶記得已經去世的魯宗道的那一聲大喊:“武后是唐室的大罪人!”似仍迴響在耳邊,那“無高宗便無武后……竟不能報先帝之恩,衛夫君之子”當時盛怒之下,根本不曾聽進去,可是深夜回想,竟是字字驚心。
武則天當年為登龍位,將滿朝文武血洗一番,這才可以改朝換代。如今又比不得唐朝時,大唐疆域萬里,於當時實無一國可配敵,無一處不歸心。而本朝開創艱難,疆域只得唐朝的一半,且北有契丹虎視眈眈,西邊夏州又擅於趁勢作亂。若是朝中不穩,則契丹夏州必會趁火打劫,則邊境戰亂又起。
呂夷簡輕嘆一聲跪下,只說了一個字:“忍。”
“忍什麼?”太后冷冷地問。
“忍心!”呂夷簡抬起頭來,道:“非一般人之功業,須有非一般人之心性,可以滅五倫絕親情面不改色,這就是忍心。武后有四子,殺二子流一子囚一子,又有二女,殺一女殺一婿。其餘孫輩,殺戳更是不在話下,至此,天下便無不可殺之人。此是第一重忍心之事。”
“滅五倫絕親情,也只算得第一重嗎?”太后端坐著,表情淡然,手中的長指甲,卻已經深深掐入龍椅的扶手之中。
呂夷簡磕了一個頭道:“唐高宗時,大唐疆域萬里,平高麗定西域,萬邦來朝齊拜天可汗,於當時實無一國可配敵,無一處不歸心。武后稱帝,卻有吐蕃默啜可汗入侵,揚州徐敬業起兵,外憂內患,險些影響國基。能以天下大亂為無視,此第二重忍心也;能以兩國交兵而無悔,此第三重忍心也!”
過了良久,整個崇徽殿中一片寂靜,靜得如同落一片葉子下來,都會有鏗然之聲。
好一會兒,太后才淡淡地道:“說完了?”
“是,臣要說的話,已經說完了。”呂夷簡的聲音很平穩,並沒有什麼激昂之聲,甚至聲音也不高,剛才說那一大段話,也是略顯低沉的語氣。
“既然說完了,江德明——”太后的語氣之平淡,跟呂夷簡也不差上下:“送呂相!”
呂夷簡伏地,默然行三拜九磕大禮,行禮畢,依然不發一言,默然退出。
呂夷簡的身影消失在眼前後,太后極其緩慢地起身,像是驟然間老了十歲似的。旁邊侍立的張懷德連忙上前扶住太后。
太后緩步走到《黃台瓜圖》前,緩緩地伸出手觸摸著畫卷,喃喃地道:“忍心?三重的忍心?”忽然間,心頭血氣翻湧,整個人晃了幾晃,但聽得耳邊有宮人尖叫之聲,便什麼也不知道了。
仁宗聽到消息,說是太后忽然暈眩,急忙趕了過來。他走進寢宮時,床頭垂下帘子,太醫正在請脈。
仁宗靜候太醫診脈畢,才問:“太后的脈象如何?”
太醫忙施禮道:“皇上放心,太后脈象倒還好,只是一時血氣翻湧,方才有一刻鐘左右的暈眩,只要靜心安神,吃一點鎮靜平復的藥就好了。”
仁宗忙道:“那就好,你好好為太后診病,若是太后大安了,朕重重賞你。”
這邊太醫退下來了,仁宗親自看著火熬好了藥,又親手端上來給太后。太后輕嘆一聲:“皇帝,我原沒事兒,天這麼熱,你功課要緊,又趕過來做什麼呢?”
仁宗忙道:“兒臣一聽說母后身子欠安,什麼心思都沒有了。讓兒臣今日服侍母后用藥,等母后安歇下來,兒臣才心安!”
太后凝視著他:“你心中有何不安?”
仁宗道:“兒臣是母后十月懷胎所生,母子連心,母后身子欠安,兒臣自然心中不安。”
太后凝神看著仁宗跪在床前,那少年獨有的純真與爽朗,他有這麼年輕的心,夕陽斜照在他的身上,竟是可以透明而過的。他看著自己的眼神充滿了孺慕之情,既有兒子對母親似的依戀,也有對父親似的崇拜。她伸出手去,輕輕地撫著他的發邊,含笑道:“母子連心,嗯,我兒說得很對!”
夜深了,劉後依然未睡,她叫人取下了那兩幅不同武則天圖,取而代之的,是真宗的畫像。眼望畫像,心潮起伏,往事歷歷猶在眼前一一閃現。
自十五歲時,桑家瓦子相識,此後四十年相伴相依,終身攜手,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自己,是他把一個瓦子裡賣唱的歌女,變成今天權傾天下的皇太后。他把他的兒子、他的江山全然毫無保留地交到了她的手中,想起他在臨終前,眼中仍充滿對她的信任,說:“軍國大事皆由皇后處分。”
她想起了那道著名的《黃台瓜賦》,則天大聖皇帝有四個兒子,為著權力殺了兩個兒子,仍然還有兩個兒子。而她,卻只當今有皇帝這一個兒子,雖然他並非她親生,但是自從他一出生以來,她就抱在手中,親手餵養,親自教育。他人世間第一聲稱呼,就是叫著她:“娘——”他一直以為她是自己的親生母親,是那樣的信任她崇拜她依戀她,願意為了她一個讚許的眼神,而努力去學習,去做好她所交待的每一件事。
她想:我真的要傷害他嗎?我就算做了皇帝,固然是好,可是我已經六十多歲了,還能有幾年可活?我若死了,皇位還不是要仍然回歸到他的手中。我什麼也改變不了,就為了我要披一下龍袍,我要殺多少反對的諫臣啊!
猶記得已經去世的魯宗道的那一聲大喊:“武后是唐室的大罪人!”似仍迴響在耳邊,那“無高宗便無武后……竟不能報先帝之恩,衛夫君之子”當時盛怒之下,根本不曾聽進去,可是深夜回想,竟是字字驚心。
武則天當年為登龍位,將滿朝文武血洗一番,這才可以改朝換代。如今又比不得唐朝時,大唐疆域萬里,於當時實無一國可配敵,無一處不歸心。而本朝開創艱難,疆域只得唐朝的一半,且北有契丹虎視眈眈,西邊夏州又擅於趁勢作亂。若是朝中不穩,則契丹夏州必會趁火打劫,則邊境戰亂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