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柔福帝姬》作者:米蘭Lady【完結】

  簡介

  宋靖康元年春,出使金營歸來的康王趙構策馬入汴京華陽宮,在鳳池邊的落櫻花影里邂逅了異母妹妹柔福帝姬瑗瑗,個性沉靜的趙構深受活潑精靈的瑗瑗吸引,從此對她生出一種超越兄妹之情的戀戀情感。

  柔福的同母哥哥鄆王趙楷才華橫溢、風流倜儻、優雅清貴,肖似其父徽宗趙佶,因此深得趙佶寵愛,趙佶甚至一度有廢太子趙桓而立趙楷的想法。這樣的情況引發了趙桓趙楷兄弟及趙佶趙桓父子之間的不和,導致了對國家政局造成嚴重影響的“靖康內訌”。靖康二年金軍攻破汴京,脅持徽宗、欽宗二帝北上,並同時俘虜京中宗室子弟及數千宮眷帶回金國為奴,柔福帝姬與趙構母親韋賢妃也在其中。那時趙構出任天下兵馬大元帥,擁兵在外因此避過一難,隨後又在群臣的擁立下登基稱帝,即史上的宋高宗。

  柔福的侍女吳嬰茀一直很受鄆王楷關注欣賞,但她卻始終拒絕趙楷的引誘。國破時她在趙楷的安排下成功逃出京城,聽說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後便趕往南京,趙構認出她是柔福的侍女,便留她在身邊做宮女。此後數年嬰茀隨著趙構東奔西走、轉戰南北,兩人在一起歷經內憂外患、戰亂叛變之苦,趙構感其真情,遂納其為妃,不想建炎三年二月金軍突襲揚州驚破鴛夢,趙構夜半與嬰茀倉皇渡江而逃,受驚過度而喪失了生育能力。

  建炎四年,柔福帝姬自金國逃歸,趙構將她接到南朝宮中,但很快發現這個柔福與他當年在華陽宮遇見的瑗瑗全然相異,現在的她說話尖銳犀利、咄咄逼人,不忍受寬恕別人對她的猜疑和不友好,而且不時譏諷他偏安一隅而不與金國對抗。她依然美麗,但卻長成了個妖魅一般的女子,有意無意地挑撥著他對她的曖昧感情。

  趙構在極矛盾而複雜的心態下將柔福嫁給了屢次向她求婚的永州防禦使高世榮。高世榮深愛柔福,柔福卻對他冷淡非常,而且絕不原諒高世榮在極端苦悶之下犯下的錯誤,不惜用最冷酷的手段來打擊他。

  趙構收養了兩個六歲的皇子,給先入宮者用柔福的名字命名為趙瑗。婚後的柔福不愛駙馬,對趙構若即若離,對妃嬪們毫不友善,卻真心憐愛趙構的養子趙瑗,從小性情孤僻的趙瑗也對她無比親近。

  紹興八年,金國陳王完顏宗雋赴臨安與趙構議事,特別提出要見柔福帝姬,但柔福拒而不見,完顏宗雋鍥而不捨地堅持,柔福最後才勉強與他遠遠相望一眼。在趙構追問下完顏宗雋向他隱約談及了柔福在金國的經歷。

  完顏宗雋回金國後次年,頗神秘地以謀反罪被金主誅殺。

  紹興十二年,趙構母后韋太后在宋金和議達成後歸來,隨後她告訴趙構一個驚人的消息:逃回來的這個柔福是假的,真的柔福帝姬早已死在金國。

  趙構驚愕不已,而其餘的人回想歸來的柔福的言行也都不相信她是真的帝姬。趙構在作出最後的裁決前,把這個多年來他時刻牽掛於心的女子召至面前與其密談……

  【

  前言 楔子

  宋建炎四年八月戊寅,高宗趙構下旨,以長公主之儀仗迎在三年前的“靖康之變”中隨徽宗趙佶、欽宗趙桓及數千宗室子女、後宮嬪妃一起被俘北上的柔福帝姬回新都臨安皇宮。

  朝散郎、蘄州知府甄采親自護送這位自金國逃歸的帝姬入宮。當侍衛宮監層層地把柔福帝姬車輿已至皇城正門麗正門的消息傳到坐於正殿中等候的趙構耳中時,他幾乎是一躍而起,大步流星地走到殿外,朝宮院外柔福將來的方向望去。

  麗正門外,兩名宮女走至柔福所乘的雲鳳肩輿前,先一福行禮,再自兩側牽開緋羅門帘,又有兩名宮女上前請安,並請端坐在軟屏夾幔中朱漆藤椅紅羅裀褥之上的帝姬下輿入殿。

  肩輿中的女子輕輕款款地起身,在宮女的攙扶下移步下來,彎腰低首間頭上的九株首飾花所垂珠翠與兩鑲金博鬢及身上所系白玉雙佩碰撞有聲、玎璫作響。下輿時她小心翼翼地略略拉起珠珞fèng金帶的朱錦羅裙,露出一點鳳紋繡鞋,以足點地拾級而下。

  扶她的宮女相視一眼,心下都微覺詫異:這位皇女帝姬的雙足居然不是三寸金蓮,尺寸似乎要大許多,在她精緻的裝扮和高貴的氣度映襯下顯得並不和諧。

  柔福甫下輿便有兩位美人迎了過來,雙雙含笑欠身問安。

  她們是趙構的嬪妃,婕妤張氏和才人吳氏,遵趙構旨守侯在麗正門內以迎帝姬。

  柔福還禮,再緩緩打量她們,從她們的服飾上猜出了她們的身份。在把目光移至吳才人臉上時,她忽然淺淺地笑了。

  “嬰茀,”她對吳才人說:“你成我的皇嫂了。”

  才人吳嬰茀面色微微一紅,道:“我只是服侍官家的才人罷了,官家一直虛後位以待邢娘娘。”

  柔福點點頭,不再說話,然後在尚宮女官引導和兩名嬪妃伴隨下向皇帝趙構所處的文德殿走去。

  趙構立於文德殿外,看著他妹妹柔福漸行漸近。這日天陰,不見陽光,迎面吹來的風已滿含蕭瑟秋意,她輕柔地行走在殿前正道上,衣袂輕揚,朱錦羅裙的身影忽然顯得有點淒艷而奇異,宛如一朵自水中慢慢浮升上來綻放著的血色芙蓉。

  她終於走至他面前。看清她面容後趙構暗暗長舒了口氣——那五官與他記憶中的相符,她是他的妹妹柔福帝姬。

  柔福鄭重下拜,向皇帝哥哥行大禮。趙構馬上雙手相扶,道:“妹妹免禮。”

  她也並不受寵若驚,只淡淡道:“謝官家。”

  她的口吻和神情與趙構預計的全然相異。趙構略一蹙眉,又溫言喚她小字,對她說:“瑗瑗,你可以像以前那樣稱呼朕的。”

  柔福抬頭看他,片刻後輕吐出兩字:“九哥。”

  她的語調中沒有他期待的溫度。他有些失望。再細看她,發現她的眼角眉梢銜著一種應與她十八歲韶華全無干係的淡漠與幽涼。她的身形消瘦,皮膚囂張地蒼白著,並且拒絕精心著上去的胭脂的侵染,使那層艷粉看上去像浮在純白瓷器上的紅色浮塵。

  但是,在揮之不去的陰霾下,她的美麗仍與她的憔悴一樣咄咄逼人。

  第一章 高宗趙構·華陽花影 第一節 芳誕

  哲宗趙煦崩後,向太后在神宗諸子中選擇了第十一子趙佶為帝,這便是趙構與柔福的父親徽宗。趙佶深受其姑夫、賢惠公主駙馬王詵影響,從這位汴京風流才子那裡繼承和發揚了三大愛好:繪畫、蹴鞠和食色。他號稱繼承父親趙頊與哥哥趙煦的遺志,像他們那樣推行新法以強國,但借皇權之便及時行樂的熱情很快勝過了即位之初的滿腹壯志。他做不到如父親趙頊那般銳意改革不事游幸,而在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尋花問柳上的造詣就遠非父親可比。他為數眾多的妃嬪共為他生下三十一個兒子和三十四個女兒,趙構是第九子,柔福是第二十女,同父異母,在諾大的宮廷中照理說應像其他皇子與皇女那樣,各自與自己的母親居住,甚少有接觸的機會,雖有兄妹名份,關係卻大多是疏遠的,即便相逢也未必相識。

  但是,柔福對趙構來說卻與別的妹妹不一樣。自她誕生之日起,他便很清楚地意識到了她的存在。

  趙構記憶中的母親韋氏是位非常溫柔嫻靜的女人,像後宮許多女人一樣,以一種仰視而崇敬的態度卑微地愛戀著他的皇帝父親。她常常在黃昏之後立於所居庭院之中賞園圃內的春蘭秋jú,目光卻不時有意無意地飄出影壁朱門,似在尋覓某人的身影。往往如此一站便是許久,直到月上柳梢,目中的希望漸漸燃盡。

  長大之後,趙構開始明白了母親賞花的含義,也看懂了她並不受父皇寵愛的事實。與父皇別的妃嬪比起來,母親缺少能吸引他的優點。出身不及王皇后,姿色不及大小劉貴妃,口才不及喬貴妃,“資歷”不及王貴妃與後來被冊封為后的鄭貴妃,若真要尋值得一提之處,母親惟剩的便是那寒微出身造就的一脈溫順的性情了,可是這在一身風流才子習氣的父皇看來卻也未必是什麼亮點。

  在眾妃中,趙佶尤其寵愛王、鄭二貴妃,她們起初是侍奉向太后的宮女,因聰明伶俐又乖巧,頗得太后歡心,太后遂命她二人為慈德宮內侍押班,趙佶還在做端王時,每次入宮向太后請安都是她們代為傳報。趙佶見她們姿容嬌艷嫵媚,人也聰慧而善解人意,便有了愛悅之意,時時與她們眉目傳情。這一切向太后都看在眼裡,待趙佶即位之後就把她們賜給他為妃。

  也許在兩人之中趙佶更愛鄭貴妃一些,所以在元配王皇后崩後即冊封鄭貴妃為後,但對王貴妃的寵愛也絕非普通宮人可比,這點從王貴妃的所育兒女數量就可看出。她先後生下了鄆王楷、莘王植、陳王機及惠淑、康淑、順德、柔福和沖懿五位帝姬,柔福生於政和二年,是王貴妃的第四個女兒。

  趙構的母親韋氏只生了他一個孩子,而且,這已經是很意外的結果了。她起初只是服侍鄭皇后的宮女,與皇后宮中另一宮女喬氏十分要好,兩人遂結為姐妹,並約定若以後誰先獲皇上寵幸必為他引薦另一人,共享天子恩澤。後來還是活潑喜人能言善道的喬氏先吸引了趙佶的目光,得寵之後她一路升至貴妃,而她也並未忘記當初誓約,在趙佶枕邊說盡好話,勸他納韋氏為妃。這事對趙佶來說自然何樂而不為,不過臨幸之後轉頭便忘,只給了韋氏一個毫無地位可言的“平昌郡君”的封號。幸而韋氏頗有運氣,寥寥幾夕侍寢之後便懷了身孕,並於大觀元年生下了趙構。

  韋氏此後一生的尊榮全由此子帶來。

  因生了趙構,她很快被進封為婕妤。隨著趙構的成長,趙佶逐漸發現這個兒子有不同於其他諸子的智慧與膽略,於是頗為喜愛他。因愛子之故,對他的母親也格外施恩,又升她為婉容,不過她的地位一直仍難與另外幾位貴妃相比。

  趙構第一次感覺到這點是在政和二年母親生辰那天。

  那時他年僅五歲,但異常早慧的他已能記住那日發生的事,並在將來的幾年中理解了這事透露出的訊息。

  當他父皇趙佶黃昏之後果真走入母親韋婉容的庭院時,她竟全然沒反應過來,一時忘了請安,只愣愣地望著她的皇帝夫君,木然呆立,不發一言。直到趙佶笑著對她說:“婉容可是不認識朕了麼?”她才滿面暈紅地拉著兒子趙構施禮。她習慣了黃昏後的無望的等待,卻早已忘了若真等到了人來的時候她該如何面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