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沒錯,眼前我確實還沒有這麼好的胃口,可我能吃下的也絕不僅僅是——」眼浮笑意,齊奢以一根手指,將放置著王門長子的銀盤往對方的方向推了一寸,「這一顆腦袋。」

  王正廷提手入懷,取出了一張暗花宣紙,「這是特為您備下的菜單,攝政王過目。」

  齊奢接過,看著看著,笑意就從他的雙眼溢上了整張臉面。他向王正廷抬頭正視,刮目相睇,「你這個對手,比你們家老太爺有趣很多。」

  「英雄所見略同。」

  「好,我們就看看最終鹿死誰手。」

  王正廷閒適地將下頜微一點,拱了拱手,「請了,攝政王——三表弟。」

  「自便,」齊奢還禮,「三表兄。」

  於是,一個家族中排行第三的男人離去,留下了另一個家族中排行第三的男人興致勃勃地鑽研著一張紙。紙上打好的朱絲格間,滿滿當當地謄寫著人名與官銜。

  攝政王齊奢手捏紙緣,眼光放得很長遠,不知望見了什麼,無聲無息地一笑。

  注釋:

  (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句出(春秋)孫武《孫子兵法》。

  崑曲《試馬》,講述了三國戰將呂布馴服赤兔寶馬,表現其「馬中赤兔、人中呂布」的英豪之氣。

  崑曲《劉二當衣》,屬玩笑小戲。

  參見(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三十二回:弔膀子小丑幫忙,掉槍花秋娘中計。

  參見(清)張春帆《九尾龜》:假溫柔瘟生中計,真淴浴名妓私奔。

  傳說中的神獸,龍生九子之七,急公好義,明辨是非,常用作監獄與官衙的裝飾。

  明代之後,北京形成了皇城四座城門、內城九座城門的建築格局,故被稱為「四九城」。

  「秋曹」,刑部的別稱。

  第95章 點絳唇(1)

  1.

  王正廷與齊奢之間的密室協議改寫了一切。

  王正廷辣手誅斬長兄王正浩、軟禁老父王卻釗、獻上東黨黨人的名冊以求自保的內情,最終在由齊奢所一力操控的官方邸報上刊載而出時變為:內閣次輔兼吏部左侍郎王正浩勾結刑部尚書魏淵意欲矯詔竊政、謀危社稷,卻遭首輔王卻釗勘破,老首輔親命三子王正廷將長子斬首,同時自愧教子不善,請辭一切官職,交部議處。聖上則念首輔王卻釗乃國戚親貴,贊襄政務多年,且大義滅親忠勇可嘉,又系年老多病並手攥「鐵券丹書」——恕九死,子孫恕三死,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故此只從寬革去太師、上柱國等爵號,仍許入閣行走,以示薄懲。

  而就在東黨人一邊為王家犯上作亂而心有餘悸,一邊為皇家網開一面而彈冠相慶時,一場羅織罪名、剪除黨羽的行動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全面發動。攝政王回京的第三天,便有兩名在朝大員被指為王正浩亂黨,與冕服事件和京營叛變有關。東黨人中有眼明心亮的,立即主動申請致仕,亦有不甘心之輩仍欲請出老首輔王卻釗扳回局面,卻由一臉冷淡的三公子王正廷口中得知:首輔突發急病,一律不見來客。

  接下來一如星星之火燎原,幾十道罷官查辦的諭旨接連下發,罪名由「徇私枉法」、「違訓越權」,到「藐玩法令」、「貪污欺罔」,形形色色;而罪刑亦由賜令自盡、絞首肆市,到鋃鐺下獄、發配充軍,林林總總;至於彈劾免職的、革去功名的則更數不勝數。足足有十來日,權門雲集的紗帽胡同、石缸胡同、王府井大街……到處擁滿了鎮撫司番役,挨家挨戶地抄檢。平日裡聲勢顯赫的官老爺們此時個個披鎖戴枷地被押出紅門,深閨女眷們跟在後頭披頭散髮地連哭帶嚎,慘象令人不忍卒睹。

  而至於攝政王一派則是前所未有的意氣風發,尤其是西黨元老禮部尚書祝一慶與政變中的功臣鎮撫司都指揮使孟仲先,二人分別取代了暴死的王正浩與魏淵增補入內閣,正是洋洋自滿之時,然而在主子面前卻仍需恭恭敬敬、虛己以聽:

  「王家數代柄國,且母后皇太后仍處尊位,倘若就此一事株連太廣、追逼太過,定然引起天下的謗議,故爾王卻釗、王正廷父子二人與一些東黨耆舊暫時不可清算。雖如此,內閣四席中,王卻釗雖還掛著『首輔』的虛銜,卻已有名無實,王正廷此次倖免於難,更是凡事不問。也就是說,祝大人、孟大人你們兩位入閣後將執掌一切中樞權柄,這也是百年來,宰揆之權頭一次重回士林手中。緊接著這一年,本王還要繼續懲抑外戚、糾察弊政,二位就是本王的左膀右臂,望你們好自為之,協心盡忠,輔佐聖業,振衰起隳。這一年時間你們做得好,本王自會在聖上面前替你們請功;做砸了,就如同今日的東黨黨徒一般,罷斥處分、革職查辦。都明白?」齊奢年輕的臉龐在擺放著白瓷天雞尊、青玉寶月瓶的紫檀大案後,似一件銅雕,沉穩而無懈可擊。

  案下,祝一慶和孟仲先雙雙補服烏紗,跪地伏叩,「明白,卑職願效犬馬之忠,絕不辜負王爺厚望。」「王爺如此器重卑職,卑職定當誓死報效王爺的薦拔之恩。」

  齊奢眼瞼一睱,目光轉向其中一邊,「孟大人。」

  「卑職在。」

  「最近幾樁抄家,還是你底下的人在辦著不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