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帝望了一眼站在暖閣外面噤若寒蟬的群臣,略略一揮手道:「褫奪晉王的親王封號,令宗人府好生看押。沒有朕的手令,任何人不得前去探望!」

  等眾人退去後,皇帝拿起熱帕子擦了一下嘴角,忽地笑了一下道:「老二,你自己說在這場事件當中,你的所作所為可有對錯?」

  秦王先時一直沒有出聲,只是垂首站在後面當一根柱子。此時皇帝問道面上來了,只得踏前一步道:「兒臣那日衛戌宮城,直到晉王帶兵上來兒臣才不得不與他交戰。不管怎樣,兒臣恪守了本分沒有讓一兵一卒進入宮城。雖說不該私自調動城防營的兵丁,可看在事急從權的份上,還望父皇原宥一二!」

  皇帝端著一隻粉彩八寶紋茶盞,茶蓋一下接著一下地磕在碗沿上。秦王只覺背上的汗水一重複一重,那磕碰聲響敲擊在他的心口上。

  面對皇帝一如既往的精明和犀利,秦王模糊地意識到,也許那場所謂的風寒根本就是個騙局,偏偏自己和老三如獲至寶,一股腦地就迫不及待地鑽了進來。所幸那日自己負責值守宮城,還可以推辭說自己只是阻擋晉王的兵士,才在太和門前兵戎相見。

  皇帝忽地從案上取出一段黃綾,意味莫名地緩緩道:「你的確沒有放一兵一卒進入內宮,不過卻放了你的外祖父劉肅和一干朝堂朝臣進入乾清宮求見朕。皇后擋在乾清門不准他們入進,劉肅就以首輔的身份令人將皇后軟禁在一邊。」

  仿佛沒有看到秦王的不自在,皇帝拿著那段黃綾,無聲地敲擊著紫檀椅面,幾乎用耳語般的聲音輕道:「你真的不知道他們一行人想幹什麼嗎?看見朕真的陷入昏睡,劉肅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親自下筆草擬了聖旨。他們沒有找到朕的敕命之寶,就加蓋了朕日常用來鑑賞書畫時慣用的小印。你說,這道不倫不類的聖旨上會寫些什麼?」

  秦王立刻變得比剛才的晉王更加惶恐,砰地一聲跪在地上,他就是傻子也知道劉肅會在聖旨上寫些什麼。無外乎就是以皇帝的名義推舉自己為太子,等皇帝大行之後,就可以依仗這道聖旨繼承皇位。皇后被軟禁,皇帝陷入昏迷,原本一切都是可行的,只是沒有人會料到皇帝的病情竟然是假扮的。

  聖旨被乾清宮太監阮吉祥輕輕地擱在地上。

  通體有織錦雲紋的青黃兩色絹本緩緩展開,前端為青色絹布,上有銀色雙龍圍繞奉天誥命四字。字體為風格端莊的小楷,氣度雍容圓潤飄逸,布局工整嚴謹跌宕有致,除了沒有蓋上最後一道敕命之寶的印璽蓋章,這就是一道貨真價實的聖旨。

  曾經所有的一切原來離自己這麼近,秦王雙眼緊閉一下,額頭重重地磕在堅硬的地面上嘶聲道:「劉肅身為一朝首輔,卻失卻了臣子的本分,忘記父皇對他屢屢施恩。軟禁當朝皇后娘娘是其罪一,擅自草擬聖旨假詔示下是其罪二,條條都是誅九族的大罪。兒臣雖是無心之過卻也難逃罪責,伏乞父皇聖心獨~裁……」

  皇帝緩緩靠在楠木圈椅上,明亮的燭火卻映得他的臉龐陰暗不明,他長長地吐了一口氣並沒有答話。這場史書上成為庚申之亂的宮變最後草草收場,大概除了皇帝自個,沒有人知道這位君王為什麼會縱容兩個年長的兒子在太和門前肆意廝殺。

  341.第三四一章 翻船

  三月時, 待塵埃落定之後一家人重新在平安胡同的小宅子裡相見,彼此都覺得有些物是人非。不過短短半月未貝,卻已恍如隔世。

  到了晚間, 夫妻二人齊頭並肩地躺在架子床上說悄悄話。傅百善想起這些日子的忐忑難安,抬腳就踹了過去道:「怎麼這麼大的事都瞞著我,若非我那日帶著一家老小跑得快,被晉王裹挾起來的話你多少也要挨著一個謀逆的邊兒。到時候, 看你怎麼跟我爹娘交代?「

  裴青故意嗤牙咧嘴地苦笑道:「這段時日發生的事太快了,我在西山大營里消息本就慢人一拍, 只得未雨綢繆將爹爹先調往莊子上收拾以防萬一,幸好你機警將孩子們都帶了出去。你不知道,皇帝雖然表面上原宥了那些朝臣的不得已, 心裡卻是種了刺的。只待騰出手來,這些尚書侍郎只怕都要挨個換上一遍。」

  傅百善半響沒有說話,良久才問道:「那位皇帝鬧出這一場,就是為了看這兩個兒子整這麼一出么蛾子?」

  裴青眼裡閃過一道寒芒,悠悠嘆道:「當今這位皇帝在位三十年向來是隨心所欲唯我獨尊,有什麼東西不是在他手心裡掌握著呢?秦王晉王鬧得再歡,在皇帝的眼裡不過是跟兒戲一般。他們再怎麼鬧騰, 其實並沒有執掌實際的兵權, 手底下至多數百人。晉王就不用說了, 純粹書生意氣一個。就是秦王在登州駐守近十年, 一離開了登州就什麼也不是了!」

  他捉過妻子纖長的細指, 「皇帝上了春秋, 其實早就在謀劃身後之事。那日他將四皇子輕描淡寫地交給我,讓我帶去西山大營。美其名曰讓四皇子受些錘鍊,隨行之人卻俱是我從未見過的精幹之人,我就知道京中勢必有變。」

  傅百善低低道:「皇帝最終還是屬意四皇子嗎?人人都道這位皇子因為又心疾決計活不過二十歲,所以秦王晉王再怎麼斗,都沒有將這位皇后嫡子放在眼裡,難不成這也是皇帝使的一出障眼法嗎?」

  裴青其實也想不通其中的緣故,但現在這是唯一且合理的解釋。他皺著眉想了半天,「吳老太醫仁心仁術,有一回與我閒聊時無意間說起了一件平生得意之事。就是在一個十歲孩子瀕臨至死之際,與他的夫人施行了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挽救之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