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程煥眼眸猛地一縮,面上閃過一絲驚懼,「不,內廷起過非常大的波瀾。二十年前,文德太子患疾薨逝,那時節朝堂內外可是死了不少人。連我昔日的東主浙江左承宣布政使章敬亭,也是在大祭拜的時候被人舉告才鋃鐺下獄,轉眼間煊赫氏族就家破人亡各自分飛。」

  裴青暗暗抽氣,他自然知道昔年的那段公案,甚至屢次觸摸到了一些邊角,這其中還有自己媳婦兒傅百善的身世之謎。難道徐琨所掌控的秘密跟二十年前的事有干係?皇帝的幾位嬪妃都是跟了他多年的老人,那麼這個秘密跟文德太子的薨逝又有何干係呢?

  程煥細細想了一下道:「加派人手查探徐琨的真正下落,大理寺戒備森嚴進出的人員都有記錄,細細追查下去肯定有收穫。只有找到他本人才是真正的突破口,才能揪出幫他調換的人,興許還能找出二十年前的蛛絲馬跡!」

  裴青也是如此著想,他站起身子伸了個懶腰道:「今日我看了十幾人掉腦袋,渾身怕是沾了些血氣,就在外院洗個澡換身衣服,不去內院嚇孩子和珍哥了。」

  程煥哈哈大笑道:「當年我們在青州左衛查方百戶被殺一案,也是徹夜分析那些案卷情報,如今又來秉燭夜談重溫當年的情形,倒也算是一樁美談!」

  兩人正在談笑,外面就有僕從稟報,「鄉君曉得大人回來了,叫大人不要在外院將就趕緊回去歇著。還有小姐今天會笑了,鄉君說你再不回去就錯過了!」

  這話一落,裴青哪裡還坐得住,跟程煥草草作了一個揖,就像風一樣捲走了,只剩下老先生孤身一個人哭笑不得地站在原處,嗟嘆了兩聲後只得獨自將那些案卷又翻看了一遍。夜深露重,很久之後老先生才突然明白他們今日的猜測,竟然已徑無限於接近事實的真相。

  302.第三零二章 春荒

  徽正十八年初春,東南一帶遇見罕見洪澇, 放眼望出去村村鎮鎮俱是一片荒蕪。正值春季, 佃農們栽下的秧苗才顯現一點綠意,就被大水沖得不見蹤影。各州各府的官員向朝堂請求賑濟的摺子, 立時便像雪片一樣堆積在御案之上。

  除了平日在太和門的例行常朝,乾清宮內的燭火整夜整夜的亮著,中書省、樞密院、御史台等大臣的御前奏聞密集地等著皇帝的裁奪,平穩運行三十年的帝國終於遇到了一回不能把握的罕見天災。

  上朝時, 不管是幾品的官階都小心翼翼地夾著尾巴。劉肅去年末終於從謹身殿大學士升任為內閣首輔, 俗語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模樣看著竟比往年還要少興幾分。他的袖子裡揣著一份才收到的奏摺,相信皇上看了之後會龍顏大悅的。

  磬音渺渺響鞭沒處,臉上帶了三分疲憊之意的皇帝落座後輕嘆道:「洪澇過後,東南各地處處都是荒澤綿延泥濘一片,村鎮冷冷寂寂全無人煙如同鬼蜮一般。每州每鎮都上了摺子伸手要錢要糧, 民眾嗷嗷待哺,春荒的時日久了必定會造成大亂。朕坐了這個位置三十年,從來沒有遇著這麼大的災患,各位卿家有何良策不如暢所欲言。」

  朝堂立時便像民間的洗澡堂子一樣熱鬧起來, 有人說先把抗擊北元的兵力收回一部分發還鄉里, 一來緩解巨大的軍費開支, 二來可以充實安定東南的民心。這話立刻讓兵部的幾員老將大怒, 摩拳擦掌地就要上來教訓那個信口雌黃的人, 堂前頓時顯得有些亂鬨鬨的。

  劉肅老神俱在地等眾人說了個七七八八之後, 才上前一步恭敬道:「這是青州府知縣快馬加鞭呈上來的摺子,說去年春月時當地的佃農花大力氣種植了一種叫做番薯的新作物。這東西性賤易於種植,春季時栽下後秋季就可以收穫無數。就是因為有了這個番薯,青州登州鰲山等地雖然同受洪澇,卻是人人衣食無憂!」

  皇帝聞言大喜,忙將青州知縣的摺子拿在手裡翻來覆去地看。忽然看到了一個有些眼熟的人名,就抬頭問道:「這個傅滿倉是誰,這個名字好像在那裡見過,不過這名字起得實在是好。滿倉滿倉,家家戶戶的糧倉只要滿了,朕還愁什麼?」

  一旁站著的乾清宮總管太監阮吉祥就微微掀開眼皮細聲回道:「這傅滿倉應該是傅鄉君的父親,十幾年前他任廣州九品巡檢一職時,一年就為朝廷收繳上來幾百萬兩稅銀,那時候您也是如此誇獎這位傅大人的!」

  皇帝不由一怔,隨即哈哈大笑道:「好像是有這麼一回事,朕那時還在說這簡直是一員福將,走到哪裡都能幫朕扒拉銀子。這回他不扒拉銀子怎麼改種地了,怎麼一種還真捯飭了一點名堂出來?這個番薯到底是什麼東西,在坐有人嘗過沒有,真能當糧食充飢?」

  劉肅忙上前答道:「這個傅滿倉善於農事,前年在青州時搗鼓這個番薯就獲得成功,周圍十里八鄉的老農都引種了這個東西。他到京城之後,專門買了田莊侍弄,秋天時滿坑滿谷都是豐碩的果實。他除了饋贈親朋之外,多餘的就拿出來售賣,老臣有幸品嘗一二,的確可當菜品又可當主食。」

  說完他一擊掌,殿外的宮人就端了幾個托盤出來,青花瓷碗裡盛著各式各樣的吃食。劉肅撫須笑道:「還請皇上原宥老臣的越俎代庖,這是臣從家裡帶來的番薯,依照傅滿倉的說法做了些吃的,請陛下和各位同僚嘗嘗看,咱們再往下說一二!」

  阮吉祥過來笑著揀了一碗番薯粥,一碟油炸蔗糖番薯球,用銀針細細勘驗一遍之後才遞到皇帝面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