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徐驕此時卻是鐵了心,一意要在心上人面前掙這一份殊榮,故意扯開衣襟露出健壯的胸肌左右張顧道:「這是天大的一樁功勞,還望在座的各位給小子一份薄面,等我去了陸上幫大傢伙把前站打好,各位再消消停停地過來享福!」

  近大半年的時間,昔日的水猴子長得高了壯了。半掀開的粗布衫子裡是肌理分明的腱子肉,雙眼顧盼間頗有威儀,兼之行事說話剛強幹練,在島上新生一代中向有聲望。於是一眾人等唿哨聲拍巴掌聲此起彼伏,竟是人人相和稱許。

  曾閔秀見狀不好再攔,只好裝作無可奈何的樣子苦笑,轉頭對林碧川和煦言道:「這小子還是太過年輕,我思來想去還是請四哥在一路提點他,以免他到了陸上犯了野性,到時傷人傷己不說,壞了島上的大事就不好了!」

  林碧川心知肚明這女人是在將自己的軍,可是這個當口上又如何拒絕得了?他微微抬頭望了一眼裴青,就見那位年青將軍正不動聲色地端著茶盞,連眼皮都沒有抬,右手食指卻在茶盞上極快地點擊了兩下。

  這一切都發生了毫息之間,林碧川心念急轉立刻就做了決定,笑眯眯地站起來道:「蒙五弟妹看重,我這把老骨頭少不得要到陸上跑一遭。說起來有些年頭沒有回去了,老父老母的墳前也不知有無人打掃,還有家鄉的那些認識的老人兒還在不在!」

  這話說得有些煽情,赤嶼島上的人又不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哪個沒有個七姑八姨三朋四友。但是操了這個營生,只得百般隱晦自己的出身斷了凡世間的牽袢。所以思及此處,大家對於朝廷的招安又多報了幾絲急切和盼望。

  246.第二四六章 危機

  廣州,光孝寺。

  二月春風裡, 路上行人往來如織。香霧繚繞中, 傅百善恭恭敬敬地在大雄寶殿前上香磕頭。釋迦摩尼佛身著鎏金衣, 結跏趺坐於蓮花寶座之上, 左手為托印置於胸前, 結螺髻發額寬眉細,雙耳垂肩鼻樑挺秀, 寶相莊嚴雙目微斂,似笑非笑地俯瞰著芸芸眾生。

  從倭國回來後帶她來過這裡,那座小廂房裡四季長明燈前供奉著的,就是裴青生母裴氏明蘭的牌位。想起第一次到這裡的情形,對神佛之事從來都是將信將疑的傅百善, 從那時起就在心底里感到了一絲由衷的敬畏。

  很多年前, 還是少年時的她跟著曾姑姑到這裡來拜謁德清大師時,曾經無意當中闖入那處廂房。因為思及自己隱秘的身世, 傅百善不免憐惜這位孤孤單單的婦人,隨口吩咐一個路過的小沙彌將牌位前的長明燈全部加滿。

  這世上的事情兜兜轉轉,仿佛又回到了原處。那時, 年少彷徨的傅百善做夢都想不到, 這位裴夫人竟然就是七符哥的生身之母。

  兩個人在倭國交心之後已經無話不談,裴青特地帶她過來正經行了大禮。特特來告知母親, 自己從今往後不再是孤單的一個人了, 讓母親放下心中執念早日重入輪迴。在那時, 傅百善才斷斷續續地知曉了愛人的種種過去, 有青澀的愛戀,有對未來的憧憬,有防不勝防的陰詭,有來自親人的唾棄,更多的是母子兩人的相依為命。

  那回祭拜之後,裴青親手將裝了母親骨灰的瓷罐埋入一顆開得正好的紫荊樹旁。

  紫荊樹先花後葉,一簇數朵花冠如蝶。最奇持處是其開路無固定部位,上至頂端下至根枝,甚至在蒼老的樹幹上也能開花,因而又有滿條紅的美稱。古人有詩曰:風吹紫荊樹,色與春庭暮。此樹寓意家人和睦子孫興旺,廣州人向來喜歡在堂前屋後溝崁田間栽種。

  傅百善那時曾經提議將裴夫人葬在青州,清明寒食祭掃也方便一些。裴青卻笑著搖頭,「母親生來便不是看中這些的,如若不然,也不會一怒之下放棄尊貴的世家夫人的地位,誓要與我同進退。再說,光孝寺山明水秀氣度儼然,定能庇佑母親在另一個世界的安康!」

  這回,裴青負責朝廷招撫赤嶼島的一幫人眾沒有空暇過來,傅百善便一人前來拜祭這位命運多舛的婆母。

  將墳碑上掉落的紫荊花拂去,傅百善雙手合十低低祝禱:「我雖然沒有和您見過面,卻總感覺前世里有些淵源。我和七符哥吵過嘴鬧過矛盾,但我保證此生此世,不管再遇到什麼糟心事我都不會離棄他。現在我們過得很好,七符哥什麼事都先跟我商量,我答應的他就去做,我不答應的他絕不會去做。我很高興他把我放在首位,日後我也會對他很好很好!」

  一陣微風吹拂而過,枝頭上妍穠的紫荊花便落了幾朵在傅百善的肩上,仿佛有人在悄聲應答一般。

  身後有腳步聲傳來,卻是一位穿茶褐色衣和青絛玉色袈裟的年輕和尚,依舊是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翹著下巴打量了兩眼道:「小僧五年前見過女檀越,那時你也是站在這位裴姓夫人的牌位前。難怪師傅說過一切法皆是世間法,來的總歸會來,去的總歸要去。當一切回到原點,心才會更加坦然澄淨。」

  傅百善見當年的小沙彌變成了如今的模樣,不由噗嗤一笑,忽覺得有些不莊重,連忙躬身為禮道:「懷炳大師一向可好,聽說你已經成了光孝寺的新任主持,真是可喜可賀。只可惜我們一家人早早搬走了,不然一定時時聆聽大師的教誨!」

  昔日傅百善和這位小沙彌還有一點小小的摩擦,如今想來那一幕幕就恍如隔世一般。德清大師在此處停留了三年,因其佛法精深信眾頗多,他圓寂之後,懷炳便繼承了他的衣缽,駐留在此成了新一任的主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