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魏勉年輕時就是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哪裡懂這些文縐縐的東西,聞言一時大汗,忙恭敬地回道:「卑下是個粗人,這本書是麾下百戶裴青所有。那日卑下急著要新的海防草圖,就直接命人到他的房中去取。不想手下人粗魯,將裴百戶桌上的物事都混在一起拿了過來,其中就有這本《滿井遊記》。時日一久,連卑下也忘記還了,就放在我這大營里蒙塵了!」

  應旭高挑了眉毛興味盎然,「就是那個一晚上踽踽跟著倭人數百里,最後將倭人盡數斬殺於羊角泮的裴青嗎?我是聞名已久,奈何總是緣慳一見,沒想到他對於這類文人的文章還如此喜愛,且不乏真知灼見。」

  他翻動著手中的紙張,一時談興頗濃,「……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這一句旁邊的批註語是——健若沒石之羽,秀若出水之花。字字珠璣且顏筋柳骨,真真是一員不可多得的儒將啊!」

  對於裴青這位手下第一愛將,魏勉自是得意,「王爺,不是我為自家人吹噓,小子人長得精神,手上功夫也不錯,腹中自有錦繡璇璣。這幾年青州左衛的布防都是他跟著我身邊的幕僚們斟酌著定下的,要不是太過年輕資歷不夠,便是千戶也當得的!只是不巧,今夜恰逢他值守巡營,要不然給您召來見一見就知道了!」

  不能馬上見到本人,應旭心裡也有些遺憾。重新把遊記拿在手中道:「那你就跟裴青說一聲,這本書我拿去研讀一二,回頭再給他還回來!」 魏勉連連謙道不敢,這才小心開囗問道其來意。

  應旭站起身來緩緩走了幾步,雍容背了手看向窗外天際的一道殘月,肅顏道:「自我治理東南海防以來,可以說是處處制肘舉步維艱,朝中、地方、軍中、民眾之間千絲萬縷,牽一髮而動全身。不怕你笑話,這幾年我連做夢都在想怎麼根治這塊痼疾。今天到你這裡來,我就打開天窗說亮話,我想下一盤大棋。怎麼樣,魏指揮使可有膽量和我一起同作下棋人如何?」

  秦王應旭從不當著將領擺親王的架子稱孤稱王,即使是與普通的兵士交談也能讓對方感受到尊重,這便是他的一項極令人稱許的本事。魏勉跟這位王爺打過幾回交道,自然知道這位天潢貴胄的脾性,連忙躬身應諾。

  應旭的眼眸自然更加和煦了,招呼著人近前來。魏勉抬眼一看,卻見往日熟悉的大營內間裡不知何時布置起一個巨大的沙盤,盤中山石河流,城鎮碉壘標註得清無比,各處布防都盡收眼底。

  看到魏勉眼中驚詫,應旭不禁昂頭自傲道:「這是我幾年來走遍東南各地,採集各處風土親手丈量後製成的沙盤,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為翔實的地理文志。依託此物,我制定出了一攬子東南海防規劃,現已上奏皇帝批准。我堅信只要措施得當,倭人再不敢上岸騷擾百姓了!」

  細說下來,這其實是個龐大無比的計劃,應旭擬定在長江兩岸建有衛、所、巡檢司、烽堠、艦船。並在東南各省共設有山東、揚州、金山、浙江、福建、廣東等六個總督備倭都司,同時各省專置按察副使一員,負責巡視、監察海道,稱為「海道副使」。

  山東的布防則是以大嵩衛、青州左衛、威海衛為中心,向周圍輻射。軍事設施以衛所為骨架,配以城堡、軍寨、墩台,輔以巡檢司,達到「設衛所巡司,以控之於陸」的目的。這套嚴密的防禦體系,一旦實施給沿海地區帶來的影響必定是空前的。

  隸屬衛所的守御千戶所全部系磚城,周三里高二丈闊一丈二尺,設樓鋪十五,池闊一丈,深一丈,共屯兵千人。這其中位於海陽所半島與大陸接壤處,古稱之沙溝寨,在此屯兵可南防海上入侵之敵,東西隨時協同沿岸各守御點對敵作戰,北靠大陸有堅強後盾,可據此設為為軍事要塞之地。

  大山寨備御千戶所,位於大嵩衛西大山東北麓,也系磚城,周長四里,高一丈五尺,闊一丈五尺,門四,樓鋪十五,池闊一丈,深七尺。此次添加的是衛所下設軍寨、煙墩、炮台等軍事設施。軍寨是駐軍駐地和屯糧之所,煙墩則為瞭望報警之設,每墩設守墩兵四個,發送信號,白天點菸,夜晚點火敲鑼。

  大辛家小寨子、鳳城寨前、小紀北山、大閆家北山及三駕山等地均設有軍寨。煙墩則數百米設置一個,如大辛家方里及草島嘴、小灘西山、六甲西山、石人泊梅花嶺和三駕山、黃塘東山、魯口東山、行村靈山、荊家東山、西小灘西山等處都需設置。

  擬定設置炮台五處,分布於大嵩衛、青州左衛、海陽守御千戶所,大山寨備御千戶所及草島嘴。此外還有獨立的海防機動部隊文登營以及設置於衛所之間沿海空曠地帶的乳山巡檢司和行村巡檢司,形成衛連所,所轄寨,寨連墩。每值倭寇侵擾,一墩點火放煙,營、衛、所、寨、墩、司等立即互應,共御來犯之敵,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防禦體系。

  這套恢弘的整體構築被後世史學家們稱之為「海上萬里長城」,但是此時除了幾個大些的衛所和有限的幾個前哨碉壘,其餘還只是沙盤上的一個雛形。要是真正實施下來,還要規劃出其中的種種細節,沒有個數年的工夫是拿不下來的!

  看著這位皇子站在沙盤邊上侃侃而談,魏勉暗自咋舌,心道果然是皇帝的兒子不愁錢花。要知道,每年朝廷劃撥的銀兩都不夠軍餉的開支,加上衛所派系林立,一向都是各自為政,錢款周轉幾次之後不知有多少流失,最後就不知所蹤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