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頁
越浮玉怔住。
如法真方丈所說,他真的只是見見她,沒有任何責備的話,而是講了蘊空小時候的幾件趣事。
「蘊空極為聰慧,從小過目不忘,白雲寺的經文他很快就看完了,不知從哪裡聽說,廣覺寺經書更多,當天晚上他一個人揣著饅頭要去廣覺寺,被守門的師兄攔住才作罷。」
越浮玉笑了,給法真方丈倒茶,「那時候他幾歲?」
「六歲,」像每一個疼愛孩子的家長,法真方丈眼底閃爍著慈藹的光,「第二天貧僧聽說這件事,帶他走了三天去廣覺寺。結果走進藏經閣,蘊空看一眼架子上的經書,轉頭問慧景方丈,只有這些麼?」
越浮玉幾乎能想像出畫面,白白軟軟的小和尚,身穿小號僧衣,手短腳也短,高一點的門檻都過不去,偏偏一臉嚴肅,眉頭微蹙。
她忍不住笑彎了眼,「慧景方丈一定很生氣。」
法真方丈:「並沒有,慧景方丈只告訴他,現在的經文很少,但以後可以由他來填滿。此後很久,蘊空都把填滿廣覺寺藏經閣當做目標。」
笑容散去,越浮玉逐漸沉默。
法真發現她的變化,緩緩解釋,「貧僧並非責怪公主,而是想告訴你,蘊空六歲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絕非外物可動搖。」
話已至此,越浮玉怎麼會不知道法真在勸慰自己,她頓了頓,「是他請您來的?」那夜蘊空看出她的愧疚與無法釋懷,所以請法真方丈來勸慰她麼?越浮玉想笑,眼睛卻莫名發脹。
法真點頭,笑而不語。
*
隨著一場場秋雨落下,京城開始轉冷,官員們卻心頭火熱。
舞弊案和太傅案結束,數十官員被貶,位置也隨之空出來,由其他官員填補。
升官的喜意很快衝淡之前的惶恐,千秋子被封太傅,蘊空也正式被封國師,此外正式成立僧錄司,監管天下僧人。
新官職初設立,一切都是未知,因為目前只有蘊空一個僧官,所有問題都由他處理。剛剛和禮部商議好官服制式,大理寺又來人,恭敬詢問,「有僧人犯法,但人在寺廟中,該如何處理?」
蘊空蹙眉,很快起身,「具體發生何時?貧僧和您一起去。」
一行人來到白雲寺,才明白事情經過。
明誠是今年剛剃度出家的小沙彌,京城出現疫病時,白雲寺的僧人都下山幫忙,明誠也是其中一個。
疫病期間,他負責照顧一對老夫婦,老人的兒女早早過世,只剩二人相依為命,可惜天不遂人願,爺爺終究沒挺過來,只剩奶奶一人。
疫病結束後,明誠擔心奶奶無人照料,偶爾下山看望對方,還會抽時間做工,賺來的碎銀子全用來接濟老人。
因為他和蘊空都來自白雲寺,老闆格外相信他,甚至提前預支一個月的銀子。偏偏明誠最近被罰,再也不能偷偷下山,老闆見明誠許久不來,以為自己被騙,就報了官。
僧人的事,似乎該歸寺廟或者僧官處理,但老闆又狀告對方,縣令不知道怎麼辦,把案件遞到大理寺,最後問到蘊空這裡。
聽完前因後果,蘊空行禮,「國法高於戒律,諸位大人按規矩處理即可。」
大理寺卿官員也正有此意,本來就不是大事,只是忌諱蘊空出自白雲寺,才折騰這麼久,他迅速回禮,「謝謝國師大人。」
大理寺卿走後,法真方丈與蘊空沉默許久。
法真嘆息,「這件事做得對,而且按照戒律,為師並不知如何處置明誠。」沙彌十誡,似乎不足以處理這個問題。
事發突然,趕到白雲寺已經是傍晚,冷月高懸,蘊空半張臉藏在陰影中,看不清神色,「如今大申有越來越多的寺廟僧人,陛下也有意推廣佛法,可弟子縱觀天下經書,卻找不到一套完整的清規戒律。這樣的佛法,如何能成為國法?」
佛教由天竺傳來,主要依靠僧人口口相傳,加上語言不通,難免出現一些經文不全、詞義不通、甚至自相矛盾的問題。
蘊空六歲發現這件事,讀遍天下經文後,依然沒找到答案,那時候他生出一個朦朦朧朧的念頭,而這幾年,尤其最近編撰經文,這個念頭愈發強烈。
他抬頭看向北方,眼前似乎出現廣覺寺空蕩蕩的藏經閣、與公主府里嬌縱心軟的姑娘,佛珠沉沉墜在手心,蘊空陷入沉默。
……
今日蘊空散值早,兩人約好見面,然而等了半個時辰也不見對方,只等到一個氣喘噓噓的小廝,告訴她佛子突然有事,恐怕無法赴約。
「難怪母后總抱怨父皇。」謝過小廝,越浮玉忍不住吐槽,獨自用完晚膳入睡時,還信誓旦旦抱怨,等明天見到蘊空,一定讓他補償自己,結果她這一等,就等了三天,而且等到的依舊是佛子有事。
越浮玉叫住小廝,「最近朝中並無大事,大前天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國師一直忙到現在?」
小廝不敢隱瞞,一五一十講述那日發生的事,最後還告知大理寺處罰結果。
總而言之,不是什麼大事,越浮玉卻像聽到什麼令人難過的消息,坐在原地良久,久到小廝開始冒冷汗,懷疑自己是不是說錯話,越浮玉才啞著嗓子開口,「本宮知道了,麻煩你特意跑一趟,回去復命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如法真方丈所說,他真的只是見見她,沒有任何責備的話,而是講了蘊空小時候的幾件趣事。
「蘊空極為聰慧,從小過目不忘,白雲寺的經文他很快就看完了,不知從哪裡聽說,廣覺寺經書更多,當天晚上他一個人揣著饅頭要去廣覺寺,被守門的師兄攔住才作罷。」
越浮玉笑了,給法真方丈倒茶,「那時候他幾歲?」
「六歲,」像每一個疼愛孩子的家長,法真方丈眼底閃爍著慈藹的光,「第二天貧僧聽說這件事,帶他走了三天去廣覺寺。結果走進藏經閣,蘊空看一眼架子上的經書,轉頭問慧景方丈,只有這些麼?」
越浮玉幾乎能想像出畫面,白白軟軟的小和尚,身穿小號僧衣,手短腳也短,高一點的門檻都過不去,偏偏一臉嚴肅,眉頭微蹙。
她忍不住笑彎了眼,「慧景方丈一定很生氣。」
法真方丈:「並沒有,慧景方丈只告訴他,現在的經文很少,但以後可以由他來填滿。此後很久,蘊空都把填滿廣覺寺藏經閣當做目標。」
笑容散去,越浮玉逐漸沉默。
法真發現她的變化,緩緩解釋,「貧僧並非責怪公主,而是想告訴你,蘊空六歲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絕非外物可動搖。」
話已至此,越浮玉怎麼會不知道法真在勸慰自己,她頓了頓,「是他請您來的?」那夜蘊空看出她的愧疚與無法釋懷,所以請法真方丈來勸慰她麼?越浮玉想笑,眼睛卻莫名發脹。
法真點頭,笑而不語。
*
隨著一場場秋雨落下,京城開始轉冷,官員們卻心頭火熱。
舞弊案和太傅案結束,數十官員被貶,位置也隨之空出來,由其他官員填補。
升官的喜意很快衝淡之前的惶恐,千秋子被封太傅,蘊空也正式被封國師,此外正式成立僧錄司,監管天下僧人。
新官職初設立,一切都是未知,因為目前只有蘊空一個僧官,所有問題都由他處理。剛剛和禮部商議好官服制式,大理寺又來人,恭敬詢問,「有僧人犯法,但人在寺廟中,該如何處理?」
蘊空蹙眉,很快起身,「具體發生何時?貧僧和您一起去。」
一行人來到白雲寺,才明白事情經過。
明誠是今年剛剃度出家的小沙彌,京城出現疫病時,白雲寺的僧人都下山幫忙,明誠也是其中一個。
疫病期間,他負責照顧一對老夫婦,老人的兒女早早過世,只剩二人相依為命,可惜天不遂人願,爺爺終究沒挺過來,只剩奶奶一人。
疫病結束後,明誠擔心奶奶無人照料,偶爾下山看望對方,還會抽時間做工,賺來的碎銀子全用來接濟老人。
因為他和蘊空都來自白雲寺,老闆格外相信他,甚至提前預支一個月的銀子。偏偏明誠最近被罰,再也不能偷偷下山,老闆見明誠許久不來,以為自己被騙,就報了官。
僧人的事,似乎該歸寺廟或者僧官處理,但老闆又狀告對方,縣令不知道怎麼辦,把案件遞到大理寺,最後問到蘊空這裡。
聽完前因後果,蘊空行禮,「國法高於戒律,諸位大人按規矩處理即可。」
大理寺卿官員也正有此意,本來就不是大事,只是忌諱蘊空出自白雲寺,才折騰這麼久,他迅速回禮,「謝謝國師大人。」
大理寺卿走後,法真方丈與蘊空沉默許久。
法真嘆息,「這件事做得對,而且按照戒律,為師並不知如何處置明誠。」沙彌十誡,似乎不足以處理這個問題。
事發突然,趕到白雲寺已經是傍晚,冷月高懸,蘊空半張臉藏在陰影中,看不清神色,「如今大申有越來越多的寺廟僧人,陛下也有意推廣佛法,可弟子縱觀天下經書,卻找不到一套完整的清規戒律。這樣的佛法,如何能成為國法?」
佛教由天竺傳來,主要依靠僧人口口相傳,加上語言不通,難免出現一些經文不全、詞義不通、甚至自相矛盾的問題。
蘊空六歲發現這件事,讀遍天下經文後,依然沒找到答案,那時候他生出一個朦朦朧朧的念頭,而這幾年,尤其最近編撰經文,這個念頭愈發強烈。
他抬頭看向北方,眼前似乎出現廣覺寺空蕩蕩的藏經閣、與公主府里嬌縱心軟的姑娘,佛珠沉沉墜在手心,蘊空陷入沉默。
……
今日蘊空散值早,兩人約好見面,然而等了半個時辰也不見對方,只等到一個氣喘噓噓的小廝,告訴她佛子突然有事,恐怕無法赴約。
「難怪母后總抱怨父皇。」謝過小廝,越浮玉忍不住吐槽,獨自用完晚膳入睡時,還信誓旦旦抱怨,等明天見到蘊空,一定讓他補償自己,結果她這一等,就等了三天,而且等到的依舊是佛子有事。
越浮玉叫住小廝,「最近朝中並無大事,大前天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國師一直忙到現在?」
小廝不敢隱瞞,一五一十講述那日發生的事,最後還告知大理寺處罰結果。
總而言之,不是什麼大事,越浮玉卻像聽到什麼令人難過的消息,坐在原地良久,久到小廝開始冒冷汗,懷疑自己是不是說錯話,越浮玉才啞著嗓子開口,「本宮知道了,麻煩你特意跑一趟,回去復命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