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夜晚恍然似不真實,在遠離洛陽百里之外的偏僻小鎮,夜深人靜,四野幽謐,只能聽到布穀鳥悠遠低沉的鳴叫,也許只是她思念過深而做的一個綺夢。

  但是又與以往不盡相同。他們都用盡全身的力氣,仿佛這是此生最後一次繾綣糾纏,分別的儀禮。帳幔圍成的方寸之地,初春夜間的寒意都被蒸騰的熱力一掃而空。汗水從他額上滴下來,灑在她光潤汗濕的胸口,轉瞬又被熨帖廝磨的肌膚碾成粉碎。

  許多次她聽到他紊亂而急促的喘息,僅剩的一點神思讓她溫言勸誡:兆言,你慢一點,輕一點,別傷著肺。但是究竟有幾個字真正說出了口,還有多少被他狂野的動作撕裂撞碎,她自己都分辨不清,只能緊緊抱住他,像溺水的人攀住一點浮木,任憑他將自己送到浪尖高處,再跌落下來,反反覆覆,載沉載浮。

  即便是最後的巔峰時刻,她覺察到他像以往一樣準備退出去,她沒有鬆開手,反而更緊地抱住了她,將他留在自己懷裡,留在自己身體裡,烙下屬於彼此最深刻的印記。

  恍惚不知時間流逝,直到門外齊進悄悄扣了扣門扉:「陛下,二更將過,再不走要趕不上明日早朝了。」

  穎坤躺在他臂彎里,她又累又困,但是不捨得睡過去。此處距洛陽城百餘里,他們驅車走了三天,即使千里良駒換馬疾馳也得兩個時辰。她把耳朵貼到他心口,聽到那裡面仍帶著驚悸的餘韻,混濁翻騰的聲響。心中再多的話也難以成言,出口就成了輕輕的一句:「以後……不許再這樣了。」

  兆言道:「以後,也沒機會再這樣了。」

  剛剛平定下的心緒瞬間又翻湧,她喉中哽咽堵塞,無法開口。

  兆言看著她眼中情緒翻滾強自忍耐,輕聲問道:「當日你送走仁懷太子靈柩,是不是也像現在一樣捨不得?」

  穎坤皺眉:「活人和棺柩怎麼能一樣?」

  兆言心頭大震,嘆道:「有你這句話,我就算把命交代在這兒也值了。」

  穎坤捂住他的嘴:「不許說這種不吉利的話。兆言,你……你得好好的,長命百歲。」

  他無言以答,唯有拿開她的手低頭吻下去。他想答應,想許諾,想說你等著我,總有一天……但是自己也不能確信是否真能堅持等到那一天,終於還是無法成言。

  空口應諾,不如身體力行。能做到的才叫承諾,否則就是自欺欺人的空談。

  三更時分他悄無聲息地帶著侍衛走了,沒有驚動其他人,也或許他們是知道的,但是第二天上路時沒有人提起,包括紅纓。

  穎坤早上起來才發現他在枕邊留下一紙詔令。回到燕州後,她遵照詔令上所寫,將前朝留下的離宮內金銀珠玉錦繡寶器盡數拆解封箱輸送洛陽以充國庫,宮人遣散,宮室封閉。此後十年,這座耗費了千萬巨資、象徵著前朝奢靡腐朽並最終致其沒落的溫泉行宮,除了幾名看守的年老宦官,再無人踏入。

  ☆、第111章 尾聲清 平樂

  吳武帝沈兆言,平生最顯赫的功績是憑武力收復了前梁割讓給鮮卑魏國的燕薊十二個州郡,一改吳朝開國之後重文輕武、軍力積弱之狀,也因此在身後得尊諡曰「武」。武帝之後,歷代中原王朝的疆域國界再也沒有縮回長城以內,長城及其周圍的崇山峻岭保衛了中原百姓世代的安寧——當然,舉國被北方的遊牧民族打得稀爛繼而取而代之的朝代也不是沒有,這就是後話了。

  除此之外,與其史書上英武豪邁揮斥方遒的形象不同、不為人們所廣泛熟知的是,武帝其實也是一位勤勉務政的帝王,私生活更是清寡儉樸到吝嗇的程度,有兩件史實可為佐證。

  其一,武帝一生只娶過一名皇后和兩名嬪妃,這在帝王中不說絕無僅有,至少也是非常特別的。其中皇后早逝,後宮常年只有兩位妃子,武帝曾多次下令放出英帝時沒入掖庭的宮人,先後達數千人。據傳武帝後宮最少的時候只有宮女內侍五百人,就連民間有些名門望族所蓄僕婢都比這個多。但誰敢和皇帝比家世比排場?隨著宮人一同削減遣散的,還有京中大戶們的女婢家奴。

  從這點上來說,武帝也算引領了洛陽世族權貴的儉省之風。京中一度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凡是在京任官者,家中女眷有個一妻兩妾的上限。皇帝都只有一後二妃,當臣子的納那麼多姬妾,是想超越天子儀制嗎?為仕途考慮也得做出不戀女色、忠忱報國的樣子。

  但是飲食男女乃人之大欲,不能因為皇帝自己清心寡欲,就讓臣下也跟著當和尚。而且皇帝清心寡欲也不是因為他是聖人,而是由於在北伐戰場上受過傷,肺上留下宿疾,太醫叮囑以靜養生,少近女色,其實心裡保不准多懊惱當了皇帝還不能左擁右抱流連溫柔鄉呢。

  大臣們雖然明面上克制著少納妾,私下卻興起蓄養家妓外室之風。還有從地方上初調入京不識趣的,覺得讓皇帝多納嬪妃才是一勞永逸之道,宮中兩名妃子年紀也大了,人老珠黃色衰愛弛,於是奏請皇帝廣納佳麗,採選良家少女以充後宮。

  對此,皇帝陛下的回應是把奏摺一合扔到御案上,端起一旁太醫專門調配的清肺養生茶喝了一口:「這些人是嫌朕活得太長了嗎?」

  從此這樣的奏章就再也沒出現過。

  這句話會傳出來,自然是當著臣子的面說的。而朝臣會進入皇帝起居之所,則是武帝的另一樁逸事,也是其勤勉儉省的例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