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兆言被她問得一時語塞,她又道:「不是一定要有人撬開我的嘴灌下去才是被迫無奈,陛□處至尊高位,應當比我更理解什麼叫身不由己才對。」

  他懷著滿腔怒氣,被她這樣四兩撥千斤地輕輕一轉,那些氣憤怨怒都沒了落處,化作無盡的哀愁無奈:「末兒,我們之間……確實有很多阻礙,但是你跟仁懷太子血海深仇都能做了夫妻,我們這點非血緣的倫理阻隔難道比親人血仇還難消除?」

  穎坤澀然道:「我跟咸福不是也沒做成長久夫妻麼。」

  他的意氣漸漸平息下來,在她面前蹲下:「仁懷太子,其實我見過他一面的。你還記得嗎?他去你家求親,被你趕了出來,是我陪同他回的宮。他跟我說,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天底下沒有事不可為,只要你願意拼盡全力。當時那種情形,他是鮮卑太子,你是大吳臣女,身份並不相配,何況他還殺了你的父親兄長,他還不是明媒正娶,讓你做了他的太子妃?那些話我一直記在心裡,他能力排眾議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否則,不用你心裡暗暗比較,我自己也會覺得我不如他。」

  穎坤道:「陛下不必比較,也無須效仿。有些結本就無解,強求來的結果也不能長久。如果當時我能自主決定,或者從頭來一遍讓我重新考慮抉擇,我不會嫁給他的。」

  兆言眉尖緊鎖,泫然望著她道:「所以,如今你能自主了,沒有人脅威逼迫你了,你也不會嫁給我,是嗎?」

  穎坤笑得慘澹:「哪有姑母嫁給侄子的道理。陛下也說過,你當眾坐實了我公主的身份,姑侄關係怕是撇不乾淨了。」

  他猶不死心:「畢竟不是嫡親的,大家都知道你我並無血緣,無非就是背些閒言碎語,聽那些古板迂腐的言官絮絮叨叨,並無實際危害……」

  她伸手輕撫過他頰側,柔聲道:「陛下是明君,當受萬人景仰流芳百世,不該背負這些污名。」

  「為了一個明君之名而違背心意委曲求全,那是沽名釣譽。何況能不能流芳百世,也不是看帝王的私德。漢武幸衛霍,唐宗烝庶母,可是千秋百世之後,史冊上只記得他們的豐功偉績,這些污跡不過是一筆帶過,也不會因此有人覺得他們是昏君奸臣。可見帝王只要有足夠的功績,治國有方澤被後世,私德高潔固然錦上添花,缺一點也沒什麼大不了。」他越說越覺得心潮激盪,抓住她的手,「末兒,只要你願意,我不怕擔這點污名。外方的壓力我也自會承擔,臣下難道還能威逼皇帝?」

  「陛下倘若一意孤行,臣下當然不能違逆,那太后呢?貞順皇后和杜貴妃呢?還有她們為陛下生育的太子公主,陛下也能不顧他們的意願麼?」

  遠離洛陽,那些被刻意忽略的人事還是浮出水面。這句話戳中了他的軟肋,他的聲音低下去:「末兒,你是怪我輕許然諾,承諾不立後之事?貴妃他們,是我的過錯責任,後半生也當庇護奉養。你……能容下他們麼?」

  「我沒有怪你,但是大丈夫一言九鼎,承諾過的話就得說到做到。陛下應諾不再立後,我也曾發誓絕不改嫁,都得遵守。如果陛下出爾反爾言而無信,臣也會輕視陛下的。」她的手從耳畔慢慢撫下去,覆在他肩頭,「我不是容不下貴妃公主,而是……心中有愧,無顏見之。請陛下准許臣留守燕州,今生除非為母親送終,我……不會再回洛陽了。」

  ☆、第十三章 送將歸將4

  兆言蹲在地下仰首看了她許久,忽然把頭埋在她膝上,孩子氣地悶聲道:「你不回洛陽,那我也不回去了,我就在燕州陪著你。」

  穎坤撫著他發頂笑道:「陛下又鬧小孩子脾氣了,你是一國之君,怎麼能遠離京畿朝堂,滯留在邊城離宮呢?」

  兆言賭氣道:「這個皇帝本來也不是我自己想當的。論高瞻遠矚治國方略,朕不如太后;論先帝信愛名正言順,朕不如紹年。我不過是個趕鴨子上架的囫圇皇帝罷了。」紹年即越王兆年,兄長即位後為避諱而改名。

  穎坤道:「陛下不必如此妄自菲薄,且不說陛下執政以來四海昇平、國富民強,單是收復燕薊這一條,就是連高祖都未能達成的偉業,足以令陛下名垂青史、百世流芳了。」

  他的語氣還是悶悶的:「那也是因為我運氣好,碰上鮮卑腐朽敗落,不像高祖時正值鼎盛強大,數次北伐都鎩羽而歸。我可不會因此就飄飄然覺得自己文治武功可與高祖相提並論了。」

  她笑道:「好好好,我不拍陛下的馬屁了,陛下不是明君英主,只是個平庸的守成之君,行了吧?」

  他嘆了口氣:「我倒想當庸主昏君,這樣便可理直氣壯地把你留在身邊,誰敢反對就砍誰的頭。」

  穎坤抬槓道:「那要是臣自己反對呢?」

  他站起來從側方一把抱住她:「那我就強取豪奪、威勢逼迫,把你強擄進宮做我的寵妃。你要是敢不從,我就撤你哥哥的職、抄你的家,讓你母親嫂嫂們四處漂泊生活無依,你還敢不答應嗎?」

  穎坤忍俊不禁:「臣不敢,太嚇人了,幸好陛下不是昏君。」

  兆言摟著她的肩不放手,輕嘆道:「明君比昏君難做多了。小時候我就不明白,為什麼古往今來那麼多人野心勃勃想要當皇帝,當皇帝有什麼好,現在依然這麼覺得。要不是預兒還小,這個帝位我真想讓給他算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