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這場皇位的爭奪,就成了多方亂鬥。年長的皇子各自擁兵自重,爭鬥不休;年幼的也自然有想藉機謀取利益的臣子支持,伺機而動。最終還是背後有整個拓跋氏族強兵支援、提前控制了上京的拓跋辛勝出,先後殺了三名帶兵襲京奪位的皇子,擁立十四歲的宇文徊登基即位。宇文徊年紀尚幼,母親是西域胡姬,早就撒手人寰,連個舅家親戚都沒有,可謂孤立無援,只是拓跋辛的傀儡罷了。

  但是拓跋辛再怎麼跋扈囂張,名義上還是宇文氏的臣子,殺了三名皇子已屬理虧,而宇文斆還有那麼多兒子,他根本殺不過來。而他只是倚仗宇文斆寵幸而得勢的佞臣,缺乏威信,難以服眾,立了小皇帝,還是有兩名皇子公然反叛,稱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妄圖篡奪魏朝江山。

  除了皇子不服,其他臣屬又有幾人甘心再受拓跋辛壓制擺布。當年皇后太子和慕容籌被拓跋辛所害,這已是眾人皆知的秘密,老皇帝卻這麼多年都沒有為替髮妻長子平反報仇,慕容氏的族人除了對拓跋辛恨之入骨,對宇文斆也早寒了心。那邊皇子權臣打得不可開交,慕容氏的族長一紙檄文送到上京,細數拓跋辛的九大罪狀,稱皇帝如果不誅此奸臣,我慕容氏就此脫離魏國,自立為王了。

  牆倒眾人推,歷來都是如此。魏國鼎盛強大時,確實「萬國徠臣,四夷咸服」,自詡為四海共主,天子正統,連南邊的中原吳朝都要對它俯首納貢;然而一旦國勢傾頹,內亂頻起,周邊那些臣服的國家一個個也脫離藩屬,甚至想趁亂擴張版圖,興兵犯境。東面的高麗、女直,先前就與魏國時戰時和、進退膠著,這種時候當先跳反;北面的室韋緊隨其後;連西邊與魏並不接壤、隔著幾個小國的回鶻也虎視眈眈,意圖趁機與之爭奪西域的霸權。周邊這些較大的鄰國中,吳國反而是出手最遲的一個。

  ☆、第六章 劍氣近2

  穎坤六月就先行回了雄州,此時上京已經開始騷亂,洛陽還未下達命令,但楊行乾已經開始著手準備,運糧調兵。女直人橫掃沿海三州時,偶爾也有散兵游勇越過吳魏邊境到滄州擄掠,都被吳軍擊退。

  七月皇帝下制親征北伐,八月諸軍在雄州、定州一帶集結,兵分三路,副元帥薛純從西路進攻蔚州,楊行乾從東路進攻薊州,皇帝親率主力沿歸義、涿州一線北上,最後三路合圍奪取燕州。

  穎坤聽說兆言要御駕親征心裡還打了個突。她離開洛陽回到邊關,協助哥哥事務繁忙,這段時間心緒也逐漸平順下來。但是一想到馬上又要和他見面,還是在這遠離京師的邊陲,不禁又忐忑難安。

  距離真是神奇的阻隔,所謂眼不見為淨,離洛陽千餘里,站在雄州城頭眺望北方的無際平原,心境似乎也與在京中時全然不同。幾個月前發生的那些糾葛不再那麼錐心,恍然如夢,太后、杜貴妃、大娘、萱兒,她們的面容也都淡了。

  兆言卻是例外。數月不見,他的臉卻頻頻出現在腦海里,五官神態鮮明如在眼前,時而溫和微笑,時而動情熱烈,時而痛徹心扉。因為距離和時間變淡的,反而是十年前那青澀稚嫩的少年,他是真的離她遠去了。

  七郎一抵達雄州就來找她,他被安排在中路軍跟隨御駕,是皇帝的裨將副手,正是志得意滿意氣風發。穎坤也沾了他的喜氣,興沖沖地問他:「七哥,你現在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是不是我想去前軍還是中軍、想要什麼職位,你都可以一句話幫我要來?」

  七郎心裡高興,嘴上還謙虛道:「什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話是這麼用的嗎?」

  穎坤道:「中路軍有七萬之眾,你僅次於陛下,可不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說要緊的,現在還來得及把我安排到前軍去嗎,是不是我一走被薛亮那小子撿了便宜?」

  七郎卻斂起笑容:「末兒,你還是留在後軍吧。」

  穎坤一愣:「七哥,你最了解我了,我這人脾氣躁沒耐心,恐怕不勝後軍之責。」

  七郎道:「你又不是十七歲了,還能那麼毛毛躁躁的?我第一次上戰場還不是在後軍運糧?等全軍深入燕州,糧草運濟就會成為大問題,大哥這次又得領兵出戰,交給你我是人也放心,事也放心。」

  穎坤聽他說「人也放心」,問:「七哥,你擔心我上戰場有閃失?我也是楊家的兒女,當了這麼多年武將了,你對我這點信任都沒有?」

  七郎嘆了口氣:「關心則亂,就算你武功天下第一我也會擔心。這倒還是其次,我只是覺得……」

  他遲疑了片刻,穎坤盯著他,他才小心問道:「末兒,你當真要去燕州嗎?留在後軍,就不必進燕州城了……」

  穎坤被他問得一怔,沒想到七哥會有這麼細緻的心思。她垂下眼笑了笑,復又抬頭道:「燕州我去過好多回了,有什麼不能進?」

  七郎道:「哥哥只是不想你再難過。」

  穎坤笑道:「都過去八年了。七哥難道覺得我是個把私情看得比國家大事還重的人,因為燕州有我的傷心事,就會為此放棄自己一貫的心愿主張?如果今天的戰場不是燕州,而是爹爹和哥哥們殞命的無回嶺,七哥難道會因為故地傷心就不去了嗎?」

  七郎不由拍了拍她的肩:「哥哥說不過你。前軍已經行至白河沿岸屯兵,我也沒有權力干涉,你想上陣的話,就跟我在中軍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