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當時,作為一個才剛剛十四歲的懵懂少年,兆言被他問得一愣。等他回過神來想要爭辯時,宇文徠已經先他一步走到前面去了。

  沈兆言,你有沒有非它不可、拼盡全力舍卻一切也想獲得的東西?

  比宇文徠更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人或事,有沒有?

  他望著宇文徠的背影,暗暗地與他比較,心底忽然澄如明鏡,一片透亮。

  有。

  他也有。

  ☆、第八章鳳求凰3

  宇文徠這一番驚人的舉動,當天就傳遍了洛陽大街小巷,自然也免不了傳到吳帝耳中。原本吳帝就有意選宗室淑女嫁給宇文徠為妃,左右試探他都不為所動,現在居然主動向楊家求親,還要娶作正室、將來立為皇后。試想假如魏國的皇后是吳國漢室女子,她生下的兒女就是嫡子,將來魏國皇帝有一半的漢人血統,這對兩國關係將會多麼有利。

  這樣的好事除了楊家那一門古板執拗不知圓融的榆木腦袋,恐怕沒有人會不動心。楊家人素來自詡忠君愛國,為國捨棄小家,現在卻拘泥於自家私怨而置國家利益於不顧,雖然一門五喪孤兒寡母讓人同情,又有點氣忿其不識時務。楊令猷是戰敗自刎而死,也不能完全算在魏太子頭上不是?打仗總會死人,真要計較起來就沒個頭了,冤冤相報何時了,還怎麼罷戰和談?

  還有那魏國太子也真是,喜歡誰家姑娘不好,偏要喜歡楊令猷的女兒,人家爹剛死在你手裡,披麻戴孝在靈堂里跪著,讓旁人想幫著做媒說情都拉不下臉登門。洛陽的美嬌娘那麼多,隨便挑一個別家沒仇沒怨的,歡歡喜喜地嫁過去,兩全其美不是更好?

  各種各樣的議論,人人心中自有自己的一桿秤。不過宇文徠拋下這個炸雷之後,連續幾天都沒再聽說下文,該宴飲宴飲該交遊交遊,只是行程又往後拖延了幾日,繼續留在洛陽城內,還與吳帝最寵愛、基本上已經內定為儲君的越王同乘一車遊覽燈會,與民同樂。

  一早就有傳聞說魏太子貌比潘安,加上求娶楊氏女這一段韻事,更給他增添了幾分艷異色彩。燈會上洛陽的少女們一看,太子果然如傳說的一樣俊美,風流痴情種偏被不解風情的武人之女拒之門外,真是暴殄天物,紛紛用或含蓄或奔放的方式表示傾慕,擲果盈車。甚至有女子一激動把手中未滅的花燈往車上扔,差點引燃帷幔著火,導致太子和越王不得不提前結束行程早早回宮。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侍衛忙著救火時有人趁亂向車上投擲石塊,沒砸到太子卻險些砸中年幼的越王,太子替越王擋了一下,胳膊還被砸傷了。肇事者趁亂逃匿,還引來洛陽民眾的不滿,要求大理寺和京兆府徹查,揪出這個居心叵測、妨害兩國交好的幕後元兇。

  總之,元熙十八年的這個春季,京都洛陽從朝廷到民間的主流都已經從戰轉為了和。畢竟對大多數洛陽民眾來說,千里之外的邊境戰役離自己太過遙遠,有太平日子過,誰也不想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為國戰死的將士固然值得敬佩追思,但打仗最終也是為了長治久安不是?現在不用打仗也可以求得太平,贈予鮮卑人的銀帛據說還不抵洛陽最有名的胡記綢緞莊一年賣出的銷量。連胡記的東家都放話說,如果把胡記送給鮮卑人能換來大吳百姓不受戰亂之苦,那他寧願把名下產業全部捐出。

  此舉無疑換來洛陽百姓的擁護愛戴,胡記的綢緞被搶購一空,連魏太子也特意派了使臣到胡記買下數匹上好絲綢帶回魏國,作為兩國民間友好的見證。胡記自然分文未取,只求太子信守盟約順應民意,吳魏永以為好云云,一時傳作美談。

  這樣熱烈歡慶的氣氛下,門前廊下喪儀未收的將軍府顯得格外冷清。年前朝中與楊公有交情的官員都已來過,喪期也不便慶祝待客,這年正月新春將軍府門可羅雀,索性緊閉大門,專心守喪不問外事。

  楊末和兩位兄長在家中守過了四七,宇文徠沒有再上門騷擾,卻等來一道意外的聖旨,道是皇帝感念楊氏么女孝心,體恤其孤苦,其祖功於社稷,其姐功於宮廷,皇帝認為異姓御妹,擇日入宮行結拜冊封之禮。

  受寵的妃嬪母親姐妹獲得夫人、縣主乃至郡主的封號並不是沒有先例,貴妃的姐姐就被封為陳國夫人,外甥女出嫁前封為靈昌郡主;皇帝為了撫恤表彰去世的功臣,將沒有兄弟親戚依靠的孤女認作義女,高祖女常義公主就是如此。但楊末上有兄長母親,就算是為了撫恤楊公遺孤,也沒必要認她為義妹,何況聖旨中對楊公的功績語焉不詳,歸於祖先囫圇帶過,事情又發生在這個節骨眼上,不免讓人往別處想。

  楊末沒等內侍宣讀完就起身拂袖而去,還是楊行乾代她接下的聖旨。

  她獨自一人跑去祠堂里父兄嶄新的靈牌前跪著,越想越覺得憋屈。吳國戰敗,在強敵面前韜光養晦,和談修好期間淡化以往的敵對,爹爹和哥哥們為國捐軀沒有得到任何身後之名,這些她都可以隱忍。但是井水不犯河水兩不相干,這已是楊氏家人容忍的底線。宇文徠出使洛陽舉城歡慶,她可以守在京郊避而不見,只要不碰面,五十里和五百里並無差別;但是他居然敢找上門來,還大言不慚地求娶,實在逼人太甚。不知他回去後又如何向陛下施壓,導致陛下下了這道聖旨。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結拜御妹封為公主,下一步自然就是賜婚結親。宇文徠打得一副好算盤,上門求親未成,就從陛下那裡下手。他以太子之尊求娶盟國——還是戰敗的盟國——一名將軍之女,陛下當然不能拒絕;而陛下下旨賜婚,臣子又如何忤逆拒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