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提到雲如珍時,竇洪的唇明顯動了動,像是想說什麼,卻又不願再提。
這時,房門被推開,有人端藥進來。
此人也穿一身白衣,消去往日雍容,變得素靜不少。竇姀立馬起身,給大娘子讓了座。
而當雲如珍放下藥,坐到竇洪床前時,他冷冷哼了聲,別過頭:「你來做什麼?」
雲氏抬手揮退了竇姀,朝那人打量,「我自是來笑話你的,當初你把瓶翠賣到勾欄去,如今也遭報應了吧!瞧你今日這樣,兩個最愛的女兒相繼死去,連你喜歡的蘭兒也病了,如今你可不比我慘?」
這話放在往日,竇洪一定會跟雲氏吵起來。
然而現在的他好像看破紅塵,再也生不起氣來,只抿住唇不說話。
雲氏心頭忽然酸起,也不知為何而酸。明明是厭透了的人,瞧他如今行將就木,不復當年風采,心裡反倒不好受。
她也不說話,開始搗騰碗裡的藥,輕輕吹:「你不是說要報復我麼?你若還想報復我,就快些好起,免得我又豢養幾個面首,讓你竇家多幾個子嗣......」
竇洪一聽,突然惡狠狠瞪她:「你敢!」
雲如珍終於笑了,不再看他,「敢不敢不是我口頭怎麼說,而是做了後才知曉。」
......
竇姀和弟弟離開竇家的這日,正是五月初五的端午。
此次離開,她帶上苗巧鳳,與梨香院的幾個丫頭。
在家門口與竇府眾人辭別後,竇姀登上馬車。與此同時,幾個小廝也拿東西塞入馬車裡。
竇姀著眼一瞧,發現這些都是紙燈——細細的竹柄,燈籠有茶白的、鵝黃的、淡粉的、青碧的...顏色繁多,但這些紙面卻都是空著的,沒有題字,也沒有作畫。
不久後,竇平宴登上馬車。
馬車徐徐駛動,竇姀忍不住問他:「咱們帶這些東西上路做什麼?美則美矣,但行路周折,免不了要受損的。」
他不直答,眼眸卻晶亮,「阿姐還記得今天是什麼日子嗎?」
「端午?」
竇平宴點頭,撫摸她的臉,認真道:「是了。等晚上行到城郊,我們就去河邊題字放紙燈吧?你當初欠我的,如今補上。」
「欠你的?」竇姀發疑,「我何時欠你了?」
提起這事,他就有點不高興。抱住她悶悶道,「都不記得了?那年你為了氣我,把我們做的紙燈全燒了。我至今都還記得你當時有多淡漠,現在心裡過不去......」
竇平宴說完,又在她脖子上咬了下。
竇姀呼痛,登時推開他:「你能不能別老咬我,我這脖子得被你咬廢掉!」
話音落下,她就被攬入一個懷抱。
那人替她揉脖子,毫無悔改地笑:「誰讓你老是負我呢?我每每氣不過,只能咬你解恨了......阿姐若恨我,也可以咬我。」
說罷,他還真指了指自己的脖頸,「不過你要輕些,咬重我可沒了。你就像我咬你那般,都是抓好力道來的。」
竇姀瞪一眼,真是懶得理這種無賴。
果然,就像竇平宴算的那般,馬車行駛到郊外時,已經入夜了。
竇平宴拉她下車,在河邊找了處平整的石塊,將紙燈放上。
她看弟弟光鋪紙燈,也沒拿筆墨。正想打笑他是不是忘帶了,轉頭竇平宴鼓掌,小年就從另一輛馬車下來。
竇姀打著燈籠,遠遠看見,小年手裡拿的,好像還真是筆墨與硯台。
竇平宴捧了點河水放入硯中,開始磨墨。磨好後筆尖一蘸,遞給竇姀:「寫吧。」
「寫什麼?」
竇平宴恨恨捏她的臉,「當然是寫我們昔年所寫的!」
他不再多說,乾脆握起她的手,在那彩紙上一筆又一筆,寫道「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游遍九衢燈火夜,歸來月掛海棠前」......
竇姀驚奇地發現,這些詩都是他們從前寫過的。他竟還記得,又原般原樣抓她寫了一回。
最後寫完,他收好筆墨,一手提著這些紙燈,拉她走到河邊。
兩人把紙燈一盞接一盞的放入河中。
任其漂泊。
月色下,竇姀瞧著河中斑駁的流光,潺潺到天際。
憶起不知何年何月他說的,我和阿姐執手寫的,燈漂去天際,咱們必得上天庇佑,福澤深厚呢。
初夏又快到了,晚風輕醉拂面。
竇平宴盯看兩人的燈會漂到何處,衣袖下,將她的手牽得很緊。
就像回到了當初,他們只有彼此。
如兩隻蜉蝣,只在世間的某一隅。
或許是不見天日的小屋,或許是假山昏暗的洞裡,也或許是燒火的灶台邊、灌木叢生的湖魚池,都是偌大竇府的某一隅。
而小時候的他們,就在這一隅中相依為命,相望相守。
——全文完——
/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時,房門被推開,有人端藥進來。
此人也穿一身白衣,消去往日雍容,變得素靜不少。竇姀立馬起身,給大娘子讓了座。
而當雲如珍放下藥,坐到竇洪床前時,他冷冷哼了聲,別過頭:「你來做什麼?」
雲氏抬手揮退了竇姀,朝那人打量,「我自是來笑話你的,當初你把瓶翠賣到勾欄去,如今也遭報應了吧!瞧你今日這樣,兩個最愛的女兒相繼死去,連你喜歡的蘭兒也病了,如今你可不比我慘?」
這話放在往日,竇洪一定會跟雲氏吵起來。
然而現在的他好像看破紅塵,再也生不起氣來,只抿住唇不說話。
雲氏心頭忽然酸起,也不知為何而酸。明明是厭透了的人,瞧他如今行將就木,不復當年風采,心裡反倒不好受。
她也不說話,開始搗騰碗裡的藥,輕輕吹:「你不是說要報復我麼?你若還想報復我,就快些好起,免得我又豢養幾個面首,讓你竇家多幾個子嗣......」
竇洪一聽,突然惡狠狠瞪她:「你敢!」
雲如珍終於笑了,不再看他,「敢不敢不是我口頭怎麼說,而是做了後才知曉。」
......
竇姀和弟弟離開竇家的這日,正是五月初五的端午。
此次離開,她帶上苗巧鳳,與梨香院的幾個丫頭。
在家門口與竇府眾人辭別後,竇姀登上馬車。與此同時,幾個小廝也拿東西塞入馬車裡。
竇姀著眼一瞧,發現這些都是紙燈——細細的竹柄,燈籠有茶白的、鵝黃的、淡粉的、青碧的...顏色繁多,但這些紙面卻都是空著的,沒有題字,也沒有作畫。
不久後,竇平宴登上馬車。
馬車徐徐駛動,竇姀忍不住問他:「咱們帶這些東西上路做什麼?美則美矣,但行路周折,免不了要受損的。」
他不直答,眼眸卻晶亮,「阿姐還記得今天是什麼日子嗎?」
「端午?」
竇平宴點頭,撫摸她的臉,認真道:「是了。等晚上行到城郊,我們就去河邊題字放紙燈吧?你當初欠我的,如今補上。」
「欠你的?」竇姀發疑,「我何時欠你了?」
提起這事,他就有點不高興。抱住她悶悶道,「都不記得了?那年你為了氣我,把我們做的紙燈全燒了。我至今都還記得你當時有多淡漠,現在心裡過不去......」
竇平宴說完,又在她脖子上咬了下。
竇姀呼痛,登時推開他:「你能不能別老咬我,我這脖子得被你咬廢掉!」
話音落下,她就被攬入一個懷抱。
那人替她揉脖子,毫無悔改地笑:「誰讓你老是負我呢?我每每氣不過,只能咬你解恨了......阿姐若恨我,也可以咬我。」
說罷,他還真指了指自己的脖頸,「不過你要輕些,咬重我可沒了。你就像我咬你那般,都是抓好力道來的。」
竇姀瞪一眼,真是懶得理這種無賴。
果然,就像竇平宴算的那般,馬車行駛到郊外時,已經入夜了。
竇平宴拉她下車,在河邊找了處平整的石塊,將紙燈放上。
她看弟弟光鋪紙燈,也沒拿筆墨。正想打笑他是不是忘帶了,轉頭竇平宴鼓掌,小年就從另一輛馬車下來。
竇姀打著燈籠,遠遠看見,小年手裡拿的,好像還真是筆墨與硯台。
竇平宴捧了點河水放入硯中,開始磨墨。磨好後筆尖一蘸,遞給竇姀:「寫吧。」
「寫什麼?」
竇平宴恨恨捏她的臉,「當然是寫我們昔年所寫的!」
他不再多說,乾脆握起她的手,在那彩紙上一筆又一筆,寫道「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游遍九衢燈火夜,歸來月掛海棠前」......
竇姀驚奇地發現,這些詩都是他們從前寫過的。他竟還記得,又原般原樣抓她寫了一回。
最後寫完,他收好筆墨,一手提著這些紙燈,拉她走到河邊。
兩人把紙燈一盞接一盞的放入河中。
任其漂泊。
月色下,竇姀瞧著河中斑駁的流光,潺潺到天際。
憶起不知何年何月他說的,我和阿姐執手寫的,燈漂去天際,咱們必得上天庇佑,福澤深厚呢。
初夏又快到了,晚風輕醉拂面。
竇平宴盯看兩人的燈會漂到何處,衣袖下,將她的手牽得很緊。
就像回到了當初,他們只有彼此。
如兩隻蜉蝣,只在世間的某一隅。
或許是不見天日的小屋,或許是假山昏暗的洞裡,也或許是燒火的灶台邊、灌木叢生的湖魚池,都是偌大竇府的某一隅。
而小時候的他們,就在這一隅中相依為命,相望相守。
——全文完——
/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