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人又商量了會齊、張兩家的事情,杜監察便起身告辭了。

  送走杜監察,趙允旻擔憂地看著華琬。

  “趙郎不必擔心,我沒事的。”華琬朝趙允旻安然一笑,她已經不是原先那怯弱膽小,心中滿藏哀思的小娘了,她對爹娘的思念,一如爹娘對她的期盼。

  從舅舅收留她,到遇見陶嬸娘、羅院使、殿下,上天已待她不薄。

  華琬知道,是爹娘化作星辰在天上保佑她,她會堅強,會開心,會與殿下一起守護所有善良的人。

  如此她才能不負爹娘的期盼,不負心中的思念。

  趙允旻擁華琬入懷,“阿琬,我會替我們爹娘報仇,讓爹娘沒有遺憾。”

  ……

  眼見到了午時,華琬也不著急回凝光院。

  挽起袖子要準備午飯,趙允旻卻攔在門帘外。

  “阿琬,你在屋裡休息,我去廚房。”趙允旻的青色直綴在陽光下翻卷著淺淺流雲紋。

  “這不適合。”華琬驚訝地抬眼看趙允旻。

  “合適,尋常百姓家男主人下廚做的飯菜會比女主人做的更美味。”趙允旻自信地笑道:“所以京城有名酒肆的大廚皆是男子。”

  華琬搖搖頭,真是會胡說,婦做炊、夫添柴在百姓家是常見,可拋去酒樓大廚不論,連她爹那般疼娘的,也煮不熟一鍋米飯。

  君子遠庖廚,那些文人儒士都害怕灶灰髒了他們乾淨如雪的袍衫。

  對上趙允旻的目光,華琬知道殿下是吃了秤砣鐵了心,只好道:“我去幫你。”

  “阿琬不相信我,”趙允旻一邊笑一邊皺眉,“穆堂主送了我幾本好書,昨兒我雕了黃楊木壁掛,阿琬也可為壁掛畫龍點睛。”

  努力找事兒供她打發時間,也不肯她下廚幫忙,華琬點點頭,“趙郎真會烹飪?”

  “我小時候在甄家,見過廚娘準備午飯,生火,下油,熱鍋,食材,放鹽,每一步皆牢牢記著。”趙允旻笑問道:“阿琬想吃什麼,告訴我。”

  殿下聰明沒錯,可煮菜與背書,恐怕還是有不一樣的。

  “麻餅卷豆芽吧。”華琬挑了樣最簡單和尋常的吃食。

  “好,阿琬等我。”

  華琬見殿下喜笑顏開地去廚房,不自覺地抬手摸了摸肚子,會不會挨餓?

  罷了,既然決定什麼事都相信殿下,也不差這一件。

  華琬尋出穆堂主送來的舊書,坐在桌案旁翻看。

  穆堂主言這些書皆是從甄家書房救出來的,數年過去,書卷依然保存完好,頁白處是細細密密的注釋。

  當年甄家長輩以博學多識和獨創的‘甄’體字在新宋學子中享極高聲望。

  書頁上的注釋顯然出自甄家長輩之手,哪怕華琬看得不是很明白,也忍不住肅然起敬。

  正翻看著,書卷里落出一張花箋,華琬撿起要放回書中,餘光看見上面隨手寫的詩句,‘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與書卷上的注釋不同,這行小詩是娟秀花楷,出自女子之手。

  四書五經華琬不透,但詩詞能看明白。

  華琬蹙了蹙眉,這句詩在思念亡國,當初甄家是被發現勾結外邦而被定的謀逆罪。

  華琬正驚訝,外頭傳來怦怦砰嘭嘭的聲響,似乎是從廚房方向傳來。

  華琬閉了閉眼睛,她就知道不能讓殿下下廚房。

  拈起裙裾匆匆趕去,廚房裡已經一片狼藉,屜籠和碗碟都散在地上。

  灶台里旺火熊熊,鍋子裡水滾沸了也沒人理睬,趙允旻還拿著菜刀從容不迫地切芽菜。

  “阿琬,你怎麼過來了?”哪怕是站在灶台前,趙允旻身姿也能如修竹。

  華琬走到趙允旻身邊,“殿下,烙餅的麵糊呢,芝麻洗了嗎。”

  “阿琬,一回生二回熟,我覺得自己已經摸索到了門路。”趙允旻答非所問。

  麵糊水放少了,已經干硬成一團,芝麻撒一地,趙允旻用引火的茅草遮擋,欲蓋彌彰。

  至於芽菜,也被切成了碎屑。

  華琬毫不猶豫地擠開趙允旻,利索地開始和面烙餅煮湯。

  “趙郎的手要執筆挽弓,千萬別被小事絆了腳。”

  “烹小鮮如治大國,”趙允旻雙眸映著火光,晶亮晶亮的,“阿琬果然比我厲害。”

  華琬抿了抿唇,問出心中疑惑,“趙郎,當時甄閣老府邸,真的有西周人嗎?”

  第229章 始因

  趙允旻未打算隱瞞華琬,認真地說道:“有,但甄家並無通敵和謀亂之舉。”

  原來甄閣老年輕時曾與一位從西周到新宋求學的學子薛元若相熟。

  那時西周還是依附新宋而存的小國,二人在太學同窗三年,君子相交,有高山流水之情。

  薛元若學成回西周,兩人約定每三年見面一次,在那之後不久,薛元若娶了西周公主。

  西周國雖小,卻富庶,亦是新宋和後齊之間的屏障。

  新宋前皇帝發兵攻下西周時,甄閣老尚且是朝中一名低品官員,根本無人聽他說話。

  西周皇族被坑殺,甄閣老深念舊友薛元若,想盡一切辦法,救下薛家年僅三歲的幼女。

  甄閣老對外只稱是遠親遺孤,女孩改名思若,留在府中,被甄家視為己出,悉心教導。

  女孩漸漸長大,甄閣老本想為女孩尋一門好親事,不想女孩與甄閣老的嫡子甄文祈青梅竹馬,兩情相悅,甄閣老開明,樂意二人在一起,成就一段佳緣。

  甄家上下和樂融融,不料被外人察覺到思若身份,齊家更夥同寇清禺,誣陷甄家人謀反。

  “其實甄家將舅娘身份藏得極隱秘,我們亦不知外人如何察覺,”趙允旻輕嘆,“甄家定罪時,舅娘的身份被指為西周公主,實則不然,可在睿宗帝心中,甄家已是逆臣,其餘細節、證據、真相,都不重要了。”

  華琬聽了心裡沉甸甸的,皇上不辨是非,自是奸臣當道。

  “殿下,先才我看了穆堂主送來的書卷,其中一本夾了張花箋,花箋上寫著思念亡國的詩句。”華琬抬起清澈的眼睛,沒有再說下去。

  甄夫人被救時年紀雖小,可也能記些事情了,甄夫人是西周人,思念亡國無可厚非,只是詩句藏在書卷中,以為隱秘,卻還是被有心人看了去。

  趙允旻一愣,錯處真有可能出在這裡,畢竟當初有無數眼睛虎視眈眈地盯著甄家。

  時過境遷,許多事情也探不得究竟了。

  “殿下,拿張乾淨碟子過來,我要開始烙餅了。”

  華琬笑容明媚溫暖,趙允旻鬆口氣,他一直擔心華琬對甄家有埋怨。

  碟子放在了華琬手邊。

  “今天又辛苦阿琬了,待我琢磨兩日,廚藝定能精進。”

  “殿下要謀大事,不能讓蕪雜小事分了心。”

  “不,我說到做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