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他清楚放火之人的身份,也知曉他放火的目的就是為了謀害公主,所以為了斷絕後患,他才選擇不和嬤嬤一同離開。
鍾毓猜,或許是因為他受了傷無法走遠。
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應當是他要湊齊十九顆人頭的數。
因為只有他也死在火海里,連同那具狸貓換太子的宮女屍首,所有人才會相信,長春宮裡十九個宮人連同長公主一起全都葬身於火海。
十九位宮人的屍骨數目解決了,那公主的呢?
最能讓放火之人確定長公主已經死了的證據是她的屍首。
可那個時候,皇宮之中同公主一般身量的幼兒不可能出現。
因為除了後宮妃子會誕下皇子皇女之外,旁的宮人不可能懷孕,更不可能在宮中生產。
她記得岑鳶說過,先帝與先皇后情比金堅,膝下一女二子皆為皇后所出,所以除了被送去外祖家的當今聖上之外,長春宮失火的時候宮裡不可能再找得到一個幼兒,更不可能恰巧出現一具幼兒屍體。
既然如此,那長公主的屍骨又是如何偽造的?
電光火石之間,鍾毓忽然想起原本應該只少一根大臂骨的屍骨數目,最終卻憑空不見了兩根腿骨和五根臂骨。
難道......公主的屍骨是由宮女的腿骨與臂骨拼湊而成的?!
仿佛猜到了鍾毓心中所想,許久都未說話的丞相忽然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話。
「當年主持大理寺驗屍的人,是我。」
話音落下,鍾毓的腦袋一瞬間變得清明起來。
是了,從聽到這樁舊事開始,她怎麼就從頭到尾都忽略了最重要的那個——
審定卷宗的人。
「所以當年那個侍衛只來得及將宮女的屍骨偽造成公主的,後來是你,在發現整座皇宮都找不到那顆幼兒腦袋的時候,意識到或許有人將公主救了出去。」
「於是你明白了失火一事根本就不是天災,而是有人故意為之,但你不知道放火的人是誰,所以只能暗中將長春宮屍骨的真相壓下去,告訴世人,火場中的那具幼兒屍骨確實是長公主程羨今的。」
鍾毓一字一句說出真相的時候,她心中也是萬般的不敢相信。
倘若所有事情的真相真的如自己猜想這般,她無法想像,眼前的這位大梁丞相,究竟是哪裡來來的膽子,敢在皇嗣之事上動手腳。
「從察覺到公主屍骨有異,到大理寺稟報至御前的那份卷宗,你......」
鍾毓想問一句「你究竟存著什麼樣的心思」,卻沒想到丞相直接打斷了她的話。
「就在我察覺到屍骨有異的同一日,邊境突然傳回一封緊急軍情,一直龜縮在淮山以北的西蠻人忽然異動,那時的我尚不知宮中失火一事與西蠻異動之間有關。」
「就在我親自入宮,想要將大理寺搜查屍骨的結果告知於先帝時,與第一封軍報只隔了半日的第二封加急,在我之前送到了皇帝手中。」
「直到看到皇帝震怒,立刻下旨御駕親征的時候,我才突然意識到,長春宮的失火,或許與西蠻人的進攻有關。」
「為什麼?」鍾毓下意識問道,「你為什麼會認為,長春宮的失火會與西蠻人的進攻有關?」
「因為放火之人的目標,原本是長公主和二皇子兩個。」
鍾毓一怔,霎時便明白過來。
成安二十一年,太子程璟堯感染熱病夭折。
即便當時的皇帝還身強力壯,即便那時的二皇子僅僅只是位年僅一歲的幼兒,可朝中上下都明白,儲君之任向來都由嫡子所擔,倘若嫡子夭折,那便接由皇后所出之庶子繼承。
太子染病夭折,如果皇后再無所出,新太子必定是二皇子程乾。
倘若成安二十二年上元節那日程乾沒有被先皇后送去外祖家,倘若一切都如放火之人所預料的那般不出任何差錯,那長公主和太子一定會雙雙葬身火海。
屆時,大梁皇室便再無子嗣。
如果有人想要奪權篡位,這個時候聯合外族入侵引誘皇帝御駕親征,取其性命後再帶兵攻入京城,登上皇位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所以你才將屍骨一事瞞了下來。」鍾毓看著丞相,聲音不知為何有些顫抖,「因為你不想打草驚蛇。」
「你想替大梁,揪出那個叛徒。」
第九十二章
話音落下, 房間內頓時安靜下來。
丞相面上看不出什麼表情,只一雙眼沉沉看著她,雖未說話, 但眸中似有千言萬語。
「你想替大梁揪出那個叛徒, 又想將長春宮縱火一案查清楚, 所以你咽下了原本要對皇帝說的屍骨疑點,轉而將失火一事定為天災。」鍾毓一字一句將自己的推測說出, 她目光平靜看著丞相,心下卻如振擂鼓。
如果丞相方才對她說的話沒有一句摻假, 那從成安二十二年的長春宮大火以後一直到今時今日,這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梁丞相, 幾乎布了整整十九年的局, 殫精竭慮只為將那縱火之人揪出來。
可十九年如一日, 今日又為何要對自己全盤托出。
鍾毓想不清也參不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鍾毓猜,或許是因為他受了傷無法走遠。
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應當是他要湊齊十九顆人頭的數。
因為只有他也死在火海里,連同那具狸貓換太子的宮女屍首,所有人才會相信,長春宮裡十九個宮人連同長公主一起全都葬身於火海。
十九位宮人的屍骨數目解決了,那公主的呢?
最能讓放火之人確定長公主已經死了的證據是她的屍首。
可那個時候,皇宮之中同公主一般身量的幼兒不可能出現。
因為除了後宮妃子會誕下皇子皇女之外,旁的宮人不可能懷孕,更不可能在宮中生產。
她記得岑鳶說過,先帝與先皇后情比金堅,膝下一女二子皆為皇后所出,所以除了被送去外祖家的當今聖上之外,長春宮失火的時候宮裡不可能再找得到一個幼兒,更不可能恰巧出現一具幼兒屍體。
既然如此,那長公主的屍骨又是如何偽造的?
電光火石之間,鍾毓忽然想起原本應該只少一根大臂骨的屍骨數目,最終卻憑空不見了兩根腿骨和五根臂骨。
難道......公主的屍骨是由宮女的腿骨與臂骨拼湊而成的?!
仿佛猜到了鍾毓心中所想,許久都未說話的丞相忽然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話。
「當年主持大理寺驗屍的人,是我。」
話音落下,鍾毓的腦袋一瞬間變得清明起來。
是了,從聽到這樁舊事開始,她怎麼就從頭到尾都忽略了最重要的那個——
審定卷宗的人。
「所以當年那個侍衛只來得及將宮女的屍骨偽造成公主的,後來是你,在發現整座皇宮都找不到那顆幼兒腦袋的時候,意識到或許有人將公主救了出去。」
「於是你明白了失火一事根本就不是天災,而是有人故意為之,但你不知道放火的人是誰,所以只能暗中將長春宮屍骨的真相壓下去,告訴世人,火場中的那具幼兒屍骨確實是長公主程羨今的。」
鍾毓一字一句說出真相的時候,她心中也是萬般的不敢相信。
倘若所有事情的真相真的如自己猜想這般,她無法想像,眼前的這位大梁丞相,究竟是哪裡來來的膽子,敢在皇嗣之事上動手腳。
「從察覺到公主屍骨有異,到大理寺稟報至御前的那份卷宗,你......」
鍾毓想問一句「你究竟存著什麼樣的心思」,卻沒想到丞相直接打斷了她的話。
「就在我察覺到屍骨有異的同一日,邊境突然傳回一封緊急軍情,一直龜縮在淮山以北的西蠻人忽然異動,那時的我尚不知宮中失火一事與西蠻異動之間有關。」
「就在我親自入宮,想要將大理寺搜查屍骨的結果告知於先帝時,與第一封軍報只隔了半日的第二封加急,在我之前送到了皇帝手中。」
「直到看到皇帝震怒,立刻下旨御駕親征的時候,我才突然意識到,長春宮的失火,或許與西蠻人的進攻有關。」
「為什麼?」鍾毓下意識問道,「你為什麼會認為,長春宮的失火會與西蠻人的進攻有關?」
「因為放火之人的目標,原本是長公主和二皇子兩個。」
鍾毓一怔,霎時便明白過來。
成安二十一年,太子程璟堯感染熱病夭折。
即便當時的皇帝還身強力壯,即便那時的二皇子僅僅只是位年僅一歲的幼兒,可朝中上下都明白,儲君之任向來都由嫡子所擔,倘若嫡子夭折,那便接由皇后所出之庶子繼承。
太子染病夭折,如果皇后再無所出,新太子必定是二皇子程乾。
倘若成安二十二年上元節那日程乾沒有被先皇后送去外祖家,倘若一切都如放火之人所預料的那般不出任何差錯,那長公主和太子一定會雙雙葬身火海。
屆時,大梁皇室便再無子嗣。
如果有人想要奪權篡位,這個時候聯合外族入侵引誘皇帝御駕親征,取其性命後再帶兵攻入京城,登上皇位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所以你才將屍骨一事瞞了下來。」鍾毓看著丞相,聲音不知為何有些顫抖,「因為你不想打草驚蛇。」
「你想替大梁,揪出那個叛徒。」
第九十二章
話音落下, 房間內頓時安靜下來。
丞相面上看不出什麼表情,只一雙眼沉沉看著她,雖未說話, 但眸中似有千言萬語。
「你想替大梁揪出那個叛徒, 又想將長春宮縱火一案查清楚, 所以你咽下了原本要對皇帝說的屍骨疑點,轉而將失火一事定為天災。」鍾毓一字一句將自己的推測說出, 她目光平靜看著丞相,心下卻如振擂鼓。
如果丞相方才對她說的話沒有一句摻假, 那從成安二十二年的長春宮大火以後一直到今時今日,這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梁丞相, 幾乎布了整整十九年的局, 殫精竭慮只為將那縱火之人揪出來。
可十九年如一日, 今日又為何要對自己全盤托出。
鍾毓想不清也參不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