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實今天獵物收穫頗多,太子狩獵團隊獵到不少東西,太子分了兩隻雉雞給趙長寧。看朱明熾還獵到了幾隻獐子,笑道:“這個東西的肉味道好,不知二哥可願意割愛?”

  朱明熾道:“自然。”又對隨從說,“還不快把獐子給殿下送過去。”

  朱明熙見獐子拿過來,分了兩隻給趙長寧,讓她拿回去吃。趙長寧得了二殿下獵來的獐子,太子獵來的野雞,覺得自己就像個賣野味的……她看了朱明熾一眼,太子殿下用他的東西賞人,也不知道二殿下會不會多想,兩人生出罅隙。

  當然,她還得到了大臣們更多的注意力。他剛才不僅為太子殿下包紮傷口,還被賜了這麼多野味。可見太子待他的確不一般。

  天已經要全黑了,大家才得興而歸。朱明熾和隨從落在最後面,慢悠悠地走著。

  “殿下,您看太子的意思,是不是要試探您……”隨從低聲道。

  他指的是太子讓朱明熾she箭,還有拿他的獐子賞人的事。

  “不知道。”朱明熾說,又從箭壺裡抽了只箭出來,搭在弓上,眼睛一眯幾乎沒瞄準,破空she出,將剛才釘在靶心的箭以凌厲之勢破得四分五裂,正中靶心。

  第38章

  長寧回府後,立刻讓顧嬤嬤給自己準備外出的細軟銀兩,派人去東院問了,七叔卻不在府上,不知道去了哪裡。

  趙長寧只得在他書房裡拿了名帖來用。

  正好竇氏過來看她,點了油燈。親手給兒子補袍子上的缺口,針在頭髮里篦了篦。

  “你怎的剛進大理寺就要外出公幹,人生路不熟的,仔細吃虧。”竇氏放下針瞧趙長寧的臉,兒本來就瘦,從科考到做官,眼見著下巴又尖了些,“我聽你祖父說,長淮在翰林院做的極好,有個大學士都很賞識他,竟還提拔了他做了副手,比榜眼還受賞識。娘原覺得你立刻做官是再好不過的,現卻覺得慢慢來未必不好……”

  趙長寧的手微微一頓,她當然不會跟母親說她可能會官位不保的事。

  至於趙長淮能在官場如魚得水,她一點都不驚訝。趙長淮這個人,最大的本事不是在讀書上面,官場很適合他。他討厭一個人,能不動聲色地把人家掐死,但表面上卻能與對方稱兄道弟半點不顯露。這樣的本事她可學不來,她要是不喜歡一個人,當真就態度冰冷不能掩飾。

  母親才知道提拔未必是好事麼!她知道這次要是官位不保,再被送回翰林院,怕此生也別想被重用了。

  長寧嘆了口氣說:“您不用操心我的事,好好操持家裡就行。”

  “莫讓你弟弟踩到咱們頭上去了。”竇氏握了握兒子的手,“他自小就不喜歡你,讓他得勢,你不會有好日子過的。都怪為娘的,當年心思狹隘,怕他搶了你的位置……”

  “娘!”趙長寧突然醒悟過來什麼,看著母親,語氣嚴肅了許多,“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竇氏目光躲閃,不想說話。

  但兒子盯著她不放,她才嘆氣:“他跟你不一樣,他畢竟才是唯一的男孩,娘就是怕……”

  趙長寧頓了一頓:“當年他發高燒,您卻帶著我回娘家……難不成您?”

  竇氏眼眶微紅,她鬢邊帶白,神情頹然地點了點頭:“為娘怕他是你父親唯一的兒子,會對你不利。娘的確是……正好他又生了病,娘就想著……”竇氏說到這裡自己也說不下去,畢竟還是個活生生的孩子。

  “你弟弟趙長淮,心思重得很!他知道,他這么小的孩子竟然就想得明白……有的時候看我的眼神冷冰冰的,叫人害怕。倘若有天叫他得勢了,哪裡還有咱們的處地……”竇氏是第一次跟兒子說這樣的話,原她一直不敢告訴他。

  趙長寧沉默,難怪趙長淮這麼恨她們。這事要是擱在她身上,她也能恨一輩子,得勢之後再報復回來。

  “我知道了,我會注意的。”她淡淡地道,跟竇氏說,“這些事有兒子操心,您看著妹妹的婚事就行了。”

  竇氏是為了她才做得出這樣的事,可憐天下父母心,她這樣溫和的一個婦人。

  竇氏原來是真的想害趙長淮,他肯定是知道的。長寧輕輕叩著桌沿,抬頭看著趙長淮的那個方向。

  以前她還覺得,自己對趙長淮好一些,說不定某天他會接受。現在卻不能肯定了。

  第二日晨起,趙長寧穿了常服,依舊是烏紗帽,但圓領長袍是不帶補子的,束帶,黑靴。與城門口和徐恭會和。徐恭背了個包裹在門口徘徊,上了趙長寧的馬車,對她拱了拱手:“大人,早!”

  徐恭是舉人出身,資歷不夠,估計是要一輩子在司務這個職位混的。但凡舉子出身,就對進士特別恭敬,因此他逢人就笑呵呵的。“大人,其實出門公幹,按說下官的級別只夠給您寫寫文書,但夏評事和吳評事都不願意來……”

  “你來就成。”趙長寧叫四安從壺裡倒了碗羊辱,遞了他,“我從家裡帶出來的。”

  徐恭家境一般,羊辱是第一次喝,咕嚕咕嚕幾口就沒有了,長寧又遞給他一碟蛋餃。竇氏臨走的時候給她裝的,吃也吃不完。徐恭一嘗才發現蛋餃里裹的是蝦仁和貝肉。心想官紳家庭的確比他們這樣平民出身的生活優渥了不少。頓時就被馴服了,跟著趙大人公幹真好。

  出了京城之後走在官道上,田野阡陌縱橫,種的全是一片片玉蜀黍,此時還只有半人高,不時有農婦挎著籃子走在官道上。有時候路過農舍,還有雞叫聲傳出來。趙長寧都看得津津有味,她還沒出過京城。

  徐恭發現這位大人雖對人冷淡,卻有些孩子心性,看這些也能目不轉睛,頓覺好笑。

  等中午到了通州縣城,長寧就不看了,直接囑咐車夫去找通州縣衙。

  通州縣衙因是臨近京城的縣,倒還算氣派,門口守著兩個穿青衣,系紅腰帶的差役。見他們二人穿著官服來的,也不敢怠慢,先請進門,馬也卸了下來牽進馬廄去餵糙。“二位稍坐,小的立刻去通知縣太爺!”

  不一會兒,穿官服的縣太爺就匆匆過來了,趙長寧一看此人並非周承禮,與他交換了名帖,問道:“本官原聽說,通州知縣不是姓周的嗎,怎麼又不是?”

  “大人說笑,請坐喝茶。”許縣太爺請二人在縣衙後院喝茶,他年過四十,留了美髯鬍須,“老夫已任通州知縣十多年了,未曾聽說過姓周的知縣。不知大人前來有何事?”

  七叔竟然從來都不是通州知縣!他說過他身負要職,沒想連知縣的身份都是假的。

  那他究竟在做什麼?整天神出鬼沒的沒個正經。

  趙長寧嘴角輕動,眼下有要事,可管不得周承禮的事。她讓四安把卷宗拿上來:“許大人,我們此次前來,是想查陳蠻殺害其師顧章召一案,縣衙遞交上去的卷宗里陳蠻殺害恩師的物證不足,所以我才來重審。這是文書。”

  趙長寧臨走前特意找人批了文書,否則也不是誰來都能受理的。

  許大人的臉上露出笑容說:“二位大人舟車勞頓,不如先在縣衙歇息下,吃了午飯再說。若要提審犯人,也不是當即就能審的,我下午還受理一樁分田的案子,總得等到明天開堂。”

  眼下已經過正午了,兩人還沒有吃飯。

  趙長寧笑了笑:“許大人待客有方,我等二人的確也餓了,倒不推辭了。”

  許大人讓人去外面買了熟牛肉,半隻臘鵝給兩人加菜,陪著喝了兩盞酒。到了下午,許大人又說讓他們去看看通州縣城,通州此處通運河,縣城十分繁榮,比京城也不差。趙長寧這時候不急著提審了,跟徐恭一起從縣衙出來,走在路上看著通州的運河。

  來往的船隻無數,有的裝貨有的卸貨,河對岸就是一家貨行,很熱鬧。等轉過這條街人才稍微少一些。

  徐恭道:“大人,前面有家茶樓,不如咱們進去坐著喝杯茶再說。”

  趙長寧卻站在原地沒有動,她轉身面對運河。只見河上停著一艘烏篷船。修眉俊眼,清貴逼人的白衣公子正靠著船,挑著魚竿釣魚:“探花郎出門公幹來了?”

  “沒想紀大人也來公幹,紀大人說一聲,我們也好同路了。”趙長寧笑道。他那輛破船跟周圍的精緻的畫舫比,活像一艘破爛,不知道他從哪裡弄來的。

  紀賢收了魚竿,笑吟吟地看著他:“趙大人,你不了解我的為人,我勸你先收手,不要跟我對著幹。也就你們沈大人,還能稍微對付我一些。”

  “我不過是查案子,沒有和紀大人對著幹的想法。”趙長寧說完便拱手,“告辭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