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后那邊呢?皇后那邊有什麼動靜沒有?”

  沮渠蒙遜想到孟皇后腦子更痛,他根本不敢想像如果一向豁達或者說無所謂的孟氏一旦對他生出了意見,這日子該怎麼過。

  長明宮裡多少侍衛的武藝是孟家所授。

  所有王子年幼時都受過這位皇后的照顧。

  就算是她設計了沮渠牧犍,恐怕他那個兒子都不敢齜牙。

  “我覺得應該不是皇后殿下。”一個侍衛低著頭大著膽子說道;“皇后這幾日都在御苑中行獵,根本沒管前朝來使的事情。”

  北涼王宮裡太亂,孟皇后除了保護好自己的兒子菩提,就是在宮中想法子散心,她並不信佛,也不信教,甚至連後宮的事都很少管,在北涼算是一個異類。

  若不是她三番四次救過沮渠蒙遜,恐怕這個皇后之位也早就被擼下來了。

  “有沒有可能是天王那一派的……”宰相宋繇知道沮渠牧犍並不是“天王派”選定的“天王”人選,而沮渠蒙遜因為遲遲不肯徹底推行“天王制”已經得罪了不少人,覺得有可能是佛門的一次示威和警告,故而有此一問。

  “怕就怕是那邊啊……”

  沮渠蒙遜忍不住一陣頭暈目眩。

  “那邊要是也按耐不住了,才真是麻煩。”

  “大王該保重玉體。”宋繇見沮渠蒙遜突然搖搖欲墜,連忙伸出手去撐他一把。“有興平公主周旋,至少能保涼國幾年之內無虞。只要大王和三王子殿下能夠安內,佛門安撫百姓,漢人治理地方,又怎麼懼怕魏國的鐵騎?”

  “你就別安慰我了,我大涼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一個沒走好,根本就沒有幾年的時間。”沮渠蒙遜搖了搖頭。“再這麼繼續查下去也是沒用,罷了,我去一趟皇后那。”

  “大王……”

  宋繇欲言又止,不知該如何開口。

  “你放心,皇后性子雖烈,但我們幾十年夫妻,她不會真做出什麼事來的。”

  沮渠蒙遜笑了笑,拍了拍宰相的肩頭,擺駕去了中宮。

  孟皇后所出的三個兒子,都是文武雙全之人,概因孟皇后武藝超群。二十年前,宦官王懷祖半夜潛至沮渠蒙遜寢宮突然行刺,北涼王不備,被刺傷了腳,孟王后聞訊後獨身趕至寢宮,將刺客擒拿,一時震動朝野。

  孟皇后的父親是西域白馬羌的首領,刀法的宗師,孟皇后兄弟皆在軍中任職,然而孟氏兄弟說起自家人的武藝,皆稱這個姐妹才是家中繼承了父親衣缽的真正傳人。

  沮渠蒙遜當年還是酋長之子時,聽聞孟氏的武勇,所以才歷經考驗求娶回孟氏,之後征戰多年孟氏都不離不棄,在戰場上沮渠蒙遜多次陷入危險之中,全靠孟氏上下全力營救。

  孟家的功績,是實實在在隨王伴駕殺出來的,更可敬的是,這一家子都不好名利,孟家在沮渠蒙遜當了涼王之後只是繼續出任軍中的將職,對朝野的紛爭和傾軋毫無興趣。

  沮渠興國和沮渠政德兩兄弟能率領軍隊東征西討,立下文武雙全的名頭,和母族在軍中鼎力支持有很大的原因。

  而沮渠牧犍從小由漢人名士教導,是西域頗有才名的賢王,然而這種賢名對於崇尚英雄的胡人來說,實在是不及武勇上的名頭的。

  沮渠牧犍難道不想“文武雙全”嗎?他可也是身材魁梧的好漢,要是對武勇並無追求,也不會鋌而走險在梅園作弊了。

  但他在北涼軍中實在不可能達到他所追求的目標,沮渠政德和沮渠興國兩位皇后所出的嫡子早就占據了一切該有的美譽,他無論如何追趕也及不上先天就有優勢的兩位兄弟。

  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成就自己“賢王”的美名。

  送走沮渠蒙遜,宋繇也在宮人的護送下出宮回府。

  臨出長明宮前,他又回身看了一眼宮中的院牆。

  他是最早察覺沮渠蒙遜其實屬意沮渠牧犍之人,所以才把自己的族弟推薦到沮渠牧犍身邊做謀士。

  但這一切都建立在孟皇后無意為兒子爭取王位上。

  沮渠政德死了,沮渠興國死了,沮渠菩提才七歲,只要這位皇后知道顧全大局,哪怕外臣再怎麼為菩提謀劃,沮渠蒙遜一封遺詔就能改變一切。

  可惜……

  “哎,孟皇后若是好惹之人,沮渠牧犍又何至於如今牆倒眾人推……”宋繇嘆了一口氣。

  “這天,看樣子是要變了啊。”

  ***

  北涼使館。

  涼國國主沮渠蒙遜以“身體不適無暇接待”為由,讓夜宴那日在宮中宿下的魏國使臣居於使館之內,沒有出乎魏國人的意料之外。

  使臣居於宮中原本就並不合適,夜宴那日可能是為了讓眾人見到興平公主才那般行事,然而真到了開始送親階段,涼國人不見得希望魏國人能夠居於宮中時時刺探。

  北涼位於河西要地,來往的兩地使臣和客商也不知多少,使館也比平城的還要富麗堂皇,甚至為了顧及各地使者的口味以及風俗習慣,將使館建成了許多風格的別院,每個別院都有屬於別院風格的譯官、郎中、廚子等從人。

  就舒適程度,魏國人甚至認為使館比宮中還強些。

  而且北涼的朝臣們已經意識到這群魏國人可能是能干涉到下一任涼王人選的重要對象,尤其是以沮渠牧犍背後的酒泉派官員和敦煌派官員,更是積極的想修復魏國和沮渠牧犍的關係,這幾日來各種禮物和珍奇瓜果不停的送入北涼使館,直讓每一位使臣都賺的盆滿缽滿。

  就連使臣身邊所有的隨從都得了不少的好處,就因為這些官員們都想打聽使臣的喜好和性格,有多的得了十幾兩金子,少的也至少得了幾兩。

  這些官員為了日後的儲位人選和目前效忠的主子,可謂是一擲千金。

  沮渠菩提的擁護者大多是軍中的將領,和魏國使臣打交道的方式就是來“切磋武藝”,直接找上賀穆蘭去。

  賀穆蘭身上陽氣過盛,慈心大師曾經建議她每日儘量消耗自己的體力,北涼的將領許多都是有真本事的,一干虎賁軍將領日日切磋不斷,也算是達到了慈心大師的“囑咐”,賀穆蘭的武勇之名也傳了出去。

  她目前二十餘戰,未嘗一敗,手下諸多將領也是勝多敗少,其中雖然也有北涼人不敢真的下殺手的原因,但自古“武無第二”,真打起來哪裡顧得了那麼多,這一較量之下北涼人日日心驚肉跳,就怕魏國鐵騎各個都是這個水平,那亡國之日也就不遠了。

  正因為這些明爭暗鬥,魏國的使臣一個個過的圓滿無比,文臣日日有人投其所好,吟詩作對,偶爾美貌胡姬來一對;

  武將每天有人切磋,論證兵法,更有寶馬名器相送,跨馬遊街好不快活。

  就連一向diao絲慣了的賀穆蘭一伙人都已經被這繁華的生活刺激的眼睛都紅了,完全不知道由儉入奢之後怎麼轉回去。

  “將軍,又有好東西!”興高采烈的陳節拉著虎賁軍親衛扛了幾個巨大的圓瓜進來,放在大廳的中央。

  “將軍,是宮中送來的,說是西邊波斯的商人帶來的,叫做波瓜,一路炎熱壞了不少,只有這麼多能吃,除了給源將軍和幾位使臣的,涼王全給您送來了。”

  賀穆蘭剛剛送走一位武將,惹得汗流浹背,此時見到一筐翠綠帶著花紋的西瓜被端了進來,頓時精神一震,眼淚都要下來了。

  誰能理解她的悲劇啊!穿越到現在,一天到晚吃的水果就是棗子、李子、杏子之類,曾經有一次陛下賜下了“胡瓜”,她還以為是西瓜或者哈密瓜,結果東西到手一看。

  我擦類!不就是幾根發育不良的黃瓜嗎?

  蔬菜也是就那麼幾種,主食吃的最多的是沒什麼味道的胡餅已經各種豆飯。

  魏國能做飯的豆子一共是七種,七種阿喂!除了廚子沒人知道有啥區別,一頓豆飯吃下來能放一晚的屁。

  大米是稀罕物,脫殼不脫殼一起煮,麥粉粗的能噎死人,栗米吃多了不消化,所有蔬菜的種植方法全是“糞大水勤”,讓看了幾次如何種蔬菜的賀穆蘭幾乎是無肉不歡。

  自從到了北涼,每日各種蔬菜水果數不勝數,傳說那些張騫通西域帶回去的稀罕貨現在大多在南朝,因為北方的胡人們不擅長育種栽培,賀穆蘭也是到了北涼才真的看到各種後世常見的水果。

  “將軍你怎麼熱淚盈眶?”蠻古嚇了一跳,“難道這些波瓜有問題?”

  “沒問題,沒問題,好的很!”

  賀穆蘭從筐子裡撈出一個西瓜,熟練地拍了一下。

  唔,又空又飄,手感好。

  嘭嘭作響,是熟瓜。

  “拿刀來!”

  賀穆蘭伸手要刀。

  “這個要儘快吃,快壞了。”

  “啊?涼王還給我們快壞的瓜?”陳節一邊嘀咕一邊早有準備的掏出一把小刀。這些天他們開了許多不同種類的瓜,小刀幾乎是隨身帶了。

  賀穆蘭揮臂將西瓜對剖、再剖、再再剖、均勻分為八等分,率先取出一塊“豪慡”地啃了起來。

  熟悉的甘甜進入口中,雖然有些過熟的味道影響了口感,瓜瓤也是沙的不是脆的,可賀穆蘭還是吃的又滿足有快。

  眾人見賀穆蘭吃的高興,一人拿了一片,一個個啃的就如吃人參果一般,恨不得連瓜皮都舔上一遍。

  “好吃,好甜!”

  蓋吳居然嗜好甜食,這幾天屬他吃的最多。

  “這些黑的是什麼?”袁放卻注意到其他東西,從口中吐出一顆吐在掌心,“是瓜籽?”

  陳節和蠻古等人吃起來連籽都懶得吐,那羅渾連瓜皮都啃了,賀穆蘭第一個吃,三兩下吃完後點了點頭,又開了一個瓜,裝作也不確定的樣子點頭。

  “應該是瓜籽。”

  他們之前吃了許多種瓜,賀穆蘭會開瓜挑瓜不打眼,可再表現的經常吃的樣子就古怪了。

  袁放是商人習性,聽到之後大叫一聲:“都別給我吞了!瓜籽全部給我吐出來!”

  蠻古吃的正急,被袁放的大吼噎住。

  “咳咳……搞什麼!嚇死人了!”

  “有瓜籽說明能種啊!這瓜從波斯來,連涼王都送快要壞的來待客,可見並不常見,這些瓜籽留下來帶回去,說不定能種出波瓜賣!”

  袁放把地上吐了的籽一顆顆撿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