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也好恨,如今吃的這個啞巴虧,到現在都找不回來。

  李順以為自己收到沮渠蒙遜重病不治的消息是涼王估計設下的陷阱,讓他不得不為涼國效力,事實上這件事卻不是他設計的,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密信給李順的渠道里怎麼會加上這麼一封信報。

  沮渠牧犍正是以為他快要死了,所以不管不顧的暴露了佛門在魏國的密使求助回國,一路上還遇到各方襲擊,差點送了性命,佛門死傷慘重才把他成功的由水路送回。

  可是沮渠牧犍一回國就知道了父親一點事都沒有,不但沒事,還對他私自離開使團回國大為惱火。

  直到這時,沮渠牧犍和沮渠蒙遜才知道他們都被人算計了,更可怕的是,他們甚至不知道是誰算計他們。

  也不知道那封信到底是誰給了李順的,到底真的是附在沮渠蒙遜給李順的信中,還是在李順的帳中被動了手腳。

  這件事如果不處理好,沮渠牧犍就有欺君之罪,他也根本解釋不清楚自己的動機,除非沮渠蒙遜說出李順和涼國已經勾結,但這明顯是不可能的。

  這啞巴虧是吃定了。

  對於沮渠牧健來說,可怕的還不僅僅是自己差點死在路上,而是一旦因為他回國的關係而讓魏涼兩國關係僵持,他也不必爭取儲位了,第一個就先失了人心。

  現在沒有人想和魏國打仗。

  可憐沮渠牧犍原本以為父親要掛了,趕緊跑回來爭奪王位,結果父親沒事,還因此讓父子關係有些失和,要不是有嫂子大李氏吹枕頭風,說不得沮渠蒙遜真乾的出“大義滅親”的事。

  正因為如果出了這種事得到最大利益的肯定是沮渠菩提,沮渠牧犍已經一心認定是沮渠菩提之母孟皇后和其身後的勢力所為。

  孟皇后身為中宮之主,是有門路進入沮渠蒙遜的書房調換信件的,宮中早有傳聞,說中宮裡有通往王宮所有地方的地道,只是禿髮王族走的徹底,沒有抓住一個能夠知道地道路徑的知情人罷了。

  說不得這位皇后住在後宮裡無聊,早就已經找到了不少地道。

  可惜沮渠牧健再怎麼不甘也沒辦法拜託被幕後的大手擺了一道的事情,沮渠蒙遜為了保住這個兒子,也只能費心鋪墊,想法子挽回局勢。

  只可惜賀穆蘭選擇了直接在朝堂上撕破了臉,根本不給涼國任何面子,直接讓沮渠蒙遜交出人來。

  要知道以他的身體,隨時都有可能崩了,若他真交出沮渠牧犍讓他出使,一來一回多則一年,少則七八個月,說不定他真連奔喪都來不及,到時候沮渠菩提就要為王。

  沮渠蒙遜自己現在還在搖擺,一方面怕後戚勢大菩提淪為傀儡,一方面又怕佛門支持沮渠牧犍太過會讓他太過倚仗佛門,從而消耗國力,所以還在對兩個兒子觀察之中……

  但因為魏國忌憚沮渠牧犍,他的心現在已經漸漸傾向於三王子了。

  菩提畢竟太年幼。

  這朝臣喧鬧,沮渠蒙遜的腦中電光火石間也不知想了多少,正在想著該如何見招拆招,已經有孟氏一派的朝臣站了出來大叫道:

  “請大王宣三王子前來對質!”

  “是,事關國體,怎可只聽一面之詞,請三王子速速來殿!”

  兩邊眾口一言,都逼著沮渠蒙遜快點把沮渠牧犍交出來,而賀穆蘭則是想看看沮渠牧犍的身體是不是已經恢復了,源破羌的話是不是真的,自然也持著節杖義正言辭的要求沮渠牧犍出來解釋清楚。

  此時沮渠蒙遜騎虎難下,朝堂上也亂成一鍋粥,在魏國使臣群情激奮、怒目瞪視之下,沮渠蒙遜只能叫來幾個宦官小聲吩咐了幾句,讓他們去請沮渠牧犍前來。

  幾個宦官都是他真正的心腹,一出光明殿立刻朝著東宮一路小跑。有占據末位的官員朝門外望去,一看幾個宦官沒去皇子們在宮中暫住的西宮,反倒去了東宮的方向,忍不住心中冷笑連連。

  大約過了快半個時辰,就在所有人都不耐煩的時候,滿臉蒼白的沮渠牧犍被領著進了殿中,大汗淋淋地向著沮渠蒙遜和賀穆蘭行禮。

  賀穆蘭定睛看去,只見他雖臉色蒼白,卻沒了之前氣色萎頓的樣子,跑了這一節路也沒有氣喘吁吁,顯然身體已經大好了。

  一干使臣發現他沒有之前虛弱的樣子,頓時各個心中更是惶恐,已經認定他是故意裝病拖慢使團的速度,幾乎就差沒有指著他的鼻子罵卑鄙小人。

  源破羌原本等到似睡非睡,聽到沮渠牧犍來了一下子睜開了眼睛,兩道目光似冷箭一般she了過去,引得沮渠牧犍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這一路還算客氣的護軍將軍為何突然就對他變了臉,像是仇人一般。

  魏國先前那位使臣又義正言辭地質問了他一次為何擅自脫隊,脫隊之後又去了哪裡,誰料沮渠牧犍竟張口應對,將黑鍋全部栽到了李順身上。

  “是李使君告訴我,父王已經病重,我心憂父王的身體,加之自己又得了急病怕死在路上拖累了使團,便脫隊星夜回返……”

  這話和魏國使臣說的倒是類似,可是卻和沮渠蒙遜之前所說的託詞完全不對,什麼生病了正好知道附近有名醫云云更是對不上號,眾人頓時神色不一地朝他看去,堂上一片沉默。

  沮渠蒙遜一顆心猶如浸入了千年寒潭之中,直凍得透徹心扉。

  這與他剛才和心腹們所吩咐的完全不同,他根本就沒有讓沮渠牧犍攀咬出李順的意思。

  李順已經是個死人了,就算說他不是又有什麼用,都是死無對證的事情,反倒引起魏人反感,或是因此調查李順,挖出他們暗中勾結的事情……

  是誰……

  又是誰在暗算……

  沮渠蒙遜寒著臉朝著殿外望去。

  哪裡還有那幾個宦官的影子。

  ☆、第401章 盆滿缽滿

  一場大朝,魏國人在北涼掀起了軒然大波。

  沮渠牧犍的半路脫團、一路裝病,以及攀咬不幸被豹子襲擊而得了恐水症的李順等等都成為了他被攻訐的目標。

  隨著有心之人的推波助瀾,沮渠牧犍曾經在魏國梅園之中得罪遍了平城的貴族子弟只為了自己立威,結果被花木蘭狠狠羞辱打的人事不能自理的事情也被揭了出去。

  一下子所有人都恍然大悟。

  原來什麼一路生病,是因為被花木蘭打到半身不遂,恐怕臨時脫團也是對花木蘭又怕又恨找的藉口。

  這世上的“事實”,原本就是你越遮掩出的錯越多,更何況沮渠牧犍說的也完全不是事實,會造成這樣的結果也就正常的很了。

  就在沮渠牧犍的好事傳的沸沸揚揚之事,姑臧又發生了幾件事,引起了人們的議論紛紛。

  一是張掖至敦煌一代今年乾旱,以至於糧食顆粒無收,百姓屢屢暴動。

  就在魏國使臣到達北涼的第二天,沮渠蒙遜國主下令賑濟,由東邊諸城運送糧糙入西境救災,為防止沿路有暴民和馬賊搶掠糧糙,派了三千人的護衛隊押送。

  這次賑災,宮中興平公主發動了後宮眾多嬪妃捐出了自己的脂粉錢,以及一些沒有王室徽記的首飾,用這些錢委託內府另外湊了一些糧食送往敦煌,用以賑濟老弱病殘。

  此舉一出,議論紛紛。

  因為興平公主之前並不是什麼有政治手段的女人,在深宮中很少高調行事,在她被封為“興平公主”之前,人們甚至不知道沮渠莎娜是第幾位公主。

  有些人認為這是做戲給魏國的使臣看,有的夸這位公主宅心仁厚,不管怎麼說,民間的好口碑是傳出去了,如今都誇她“菩薩公主”。

  魏國也樂見其成,有一位賢名遠傳的公主作為嬪妃,對於魏國來說是好事。

  第二件事,是沮渠牧犍的王妃李敬愛被宣詔入京,作為興平公主的娘家人主持送嫁事宜。

  照理說,興平公主送嫁要輪也輪不到這個三嫂,可惜她上面兩個嫂嫂都是寡婦,福氣不夠,二嫂更是已經為尼修行,自己的母親份位又低,算來算去,只有西涼公主出身的李敬愛可以委此重任。

  北涼的王室和貴族都對這位女子抱有極大的尊重,除了因為她花容月貌,文采斐然外,更大的原因是因為她代表著西涼遺民的歸屬,沮渠牧犍剛剛任酒泉太守時,便是因為李敬愛的幫助實現了酒泉的穩定和復甦。

  去年敦煌叛變,沮渠蒙遜封沮渠牧犍兼敦煌太守,也是李敬愛數次往返酒泉和敦煌之間,勸降西涼遺民放棄抵抗。

  二則是因為她出淤泥而不染,並沒有被整個北涼王室帶的浪蕩放肆,甚至於,沮渠牧犍只敢在姑臧胡來,回到酒泉後一直是規規矩矩的,敦煌遺留的西涼遺民都極為尊敬這位公主,有誰對這位王妃調笑或不敬的地方,往往沒有什麼好下場。

  再結合沮渠牧犍已經回國卻無人知曉的情況,許多北涼人都認為李敬愛應該是作為轉移眾人視線的理由被宣召的。

  外界傳的沸沸揚揚,北涼王宮裡也是一片混亂。

  沮渠牧犍扯出李順之時,沮渠蒙遜實在沒法子挽回局面,只好在大殿之上突然“暈倒”,一場混亂掩蓋了接下來的事情,甚至讓北魏使臣這幾天都被請出了宮中,住在姑臧的使館裡,誰也摸不到長明宮裡的消息。

  誰也不知道沮渠蒙遜什麼情況,沮渠牧犍留在宮裡“侍疾”,賀穆蘭原本目的就不是真的逼的沮渠牧犍怎麼樣,此時也是見好就收,留在使館裡等消息。

  長明宮。

  “查的如何?是哪邊的人?”自沮渠蒙遜去宣召沮渠牧健的宦官失蹤後,宮中的御侍就忙了好幾天,四處清查這些宦官舊日往來的情況。

  這幾個宦官都跟隨沮渠蒙遜許多年,一直忠心不二,而且人人都口齒伶俐,還會一些武藝,沮渠蒙遜並不是一個苛待手下的人,宮中的宦官擠破了頭都想去他身邊,這麼大浪淘沙了十幾年,留下的無一不是忠心和能力都值得信任的人選。

  誰料就是這些值得信任的人選,卻在今日差點讓魏國和涼國撕破了臉面。

  “並沒有查到什麼,他們都是謹小慎微之人,平日裡彼此甚至有所不和,和各方的聯繫也少。”幾個御侍不眠不休查了幾天,宮人也不知道抓了多少,得到的消息還等於沒有一樣。

  “只有王流曾經出入過東宮大夫人那裡幾次,但是都是奉陛下的命令去給大夫人送東西,沒有一次時間超過一刻鐘的。”

  “大李氏那裡不必懷疑,她根本都足不出戶。”

  沮渠蒙遜煩躁地擺了擺手。

  大李氏生性放蕩,長相妖艷,早已經成為沮渠王族幾個男人們的禁臠,她自己知道自己名聲不好,出去也是多受嘲諷,已經久不入社交,也根本不怎麼出門,完全沒有任何對政治上的野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