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又說胡話,喝酒!喝酒!”

  只是那懷疑的種子,還是就這麼灑了出去。

  作者有話要說:兩章合一章,無二更。

  小劇場:

  但那將軍身後一個穿著鮮卑服飾的少年對他歉意地頷了頷首,還露出了一個慚愧的笑容。

  盧家娘子:(羞)那可怕的將軍身邊還有這般親切的少年……

  若干人:(笑)哈哈哈英雄救美可惜我家將軍是女人你想以身相許報恩也報不了哈哈哈哈哈……

  ☆、第281章 帝王的傷痛

  賀穆蘭闖了崔浩宅邸的事情無疑於在大魏掀起了滔然大波,這世上最愛腦補的就是聰明人,而魏國的聰明人實在是太多,如果說平民百姓和軍中兒郎聽到這種事的第一想法是“花木蘭這廝真講義氣”的話,那麼這些聰明人想的問題就要複雜到天上去了。

  花木蘭到底有什麼靠山,敢對崔浩動手?

  花木蘭這麼做是不是主家賀賴氏在後面操縱的?誰都知道年前拓跋燾應該就立了拓跋晃為太子的,結果被崔浩勸止了,賀賴家怎麼能甘心?

  聽說當日大宴的時候,花木蘭和賀賴雄還有說有笑來著。那老頭子對誰笑過嗎?一定是有什麼陰謀!

  那文士為何要毀了狄葉飛,為何崔浩不管不問,難道崔浩真的如外界所說不願意重用寒門,可出於拓跋燾的授意又不得不收,只好默認這種行為。

  而花木蘭的打臉,是拓跋燾對崔浩不聽話的敲打?

  種種種種,都隨著花木蘭交給白鷺官的那個門客吐出來的信息而更加撲朔迷離。

  這個文士,竟然是出身劉宋的,當初先帝打下陳郡時歸附的魏國,但依舊保持著和劉宋的聯繫,在他的隨身物品中找到了不少劉宋才有的精緻物件。

  而更讓人難以意料的是,順藤摸瓜去查這個門客的過往時,竟發現這個劉方曾經也在拓跋范手下做過門客,因為字寫的好,專門負責謄抄文書。

  他若不是字寫的好,崔浩也不會指他做狄葉飛的先生了,這個時代,一手好字能顯現出一個人的涵養和風骨,字是非常重要的。他輾轉數個主公底下混飯吃,靠的就是一筆出色的字跡,據說他的先祖是陳郡謝家的門人,所以才會一筆漂亮的謝氏字體。

  而謝家,現在效忠的是劉宋。

  至於拓跋范,其身份更加尷尬。他是拓跋燾的弟弟,只比他小一歲,從小性情溫和秀雅,所以並不符合鮮卑人武勇的審美標準,但他的母親卻是出身大名鼎鼎的慕容鮮卑,這位拓跋范的母親慕容夫人因為身份很高,導致除了拓跋燾以外,他無論是在年齡上還是出身上都合適做一位儲君。

  拓跋范還有拓跋燾沒有的優點,那就是多子。還沒到十八歲時,就有四個兒子。他的長子拓跋良長得頗似先帝,生下來就結實健壯,而拓跋燾到了二十歲上還沒有一個兒子,不是懷孕時就沒了,就是早夭,外界都傳聞拓跋燾命中無子。

  “命中無子”,這對於一個已經登基很多年的皇帝來說是非常可怕的評價,尤其這位皇帝還喜歡以身犯險,屢屢親征。為了安定宗室和朝臣之心,拓跋燾曾經把拓跋范的兒子拓跋良接到宮中撫養,曾說過“兄弟的兒子就是我的兒子”這樣的話,但是並沒有過繼過來。

  拓跋范身體羸弱,不適合為君,但他的兒子拓跋良卻是可以的。所以當還在牙牙學語的拓跋良被抱進宮撫養時,即使拓跋范再怎麼不願意,心中也是高興的。為了表現自己並不在意,甚至後來又娶了不少妻妾,夜夜笙歌,生了好幾個兒子。

  可拓跋晃一生下來後,拓跋良在宮中的地位就變得尷尬起來。

  六歲的孩子已經知道不少事了,他之前是竇太后一直養著的,拓跋晃生下來後正值拓跋燾大軍出征,竇太后精力有限,又擔憂自己的偏頗會讓這個孩子在宮中受到冷遇,所以在和拓跋燾商議過後,就把拓跋良暫時還給樂安王府,專心養育拓跋燾的第一個兒子,等拓跋燾回宮之後才又把拓跋良接了回來。

  因為拓跋良回府的事情,拓跋范不知在明里暗裡被多少人嘲笑過竹籃打水一場空,即使拓跋燾大勝回朝接回了拓跋良,拓跋范也知道這個孩子算是白送走了。

  若之前攔在拓跋良前面的只有拓跋燾和拓跋提兩人的話,現在還多出了拓跋晃。生孩子這種事向來是這樣的,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有了第二個就有第三個,第一個站住了,拓跋燾還不知道有多少兒子,到時候拓跋良一輩子就要這樣尷尬下去了。

  算算時間,這門客進入崔浩家的時間,正是拓跋良回府的時間。

  拓跋范太過低調,慕容鮮卑因為被滅國後歸附魏國,依然還算是強族,拓跋范名聲也很好,為人寬厚善於調節糾紛,所以當時黑山大營爆出大將軍處事不公時,還有許多人提議讓拓跋范去做黑山的大將軍,鎮守邊關,可惜這事在崔浩的干涉下,最後不了了之。

  崔浩提出來勸諫拓跋燾的理由也很充分:他兒子被皇帝養了,他親父再手握十萬大軍,誰也不知道會出什麼事。

  小皇子,如今還沒周歲呢。

  所以說若是崔浩和拓跋范有矛盾,安插這麼一個道德敗壞之人在他府里,倒也說的過去。

  可安插的是個劉宋之人,這其中就讓人玩味了。

  那門客會招供,也牽扯到五石散。

  許多豪門都會用五石散控制客卿和從人,這劉方也是如此。他原本在最早的主家哪裡被騙著用了五石散,後來就再也戒不掉了。

  他原本憑著這一手字,也是能好好生活的,但是服食五石散後漸漸負擔不起藥資和美酒的花費,便開始輾轉去不少富貴之人手下辦差,也為人做些刺探消息的事情,換取銀錢。

  這人原本數次想要尋死,審訊工作極為困難,可是等到了五石散的藥效發作之時,素和君只是捧著一盒藥,就讓他乖乖把所有的一切都吐了個乾淨。

  他會進崔浩府中,是拓跋范的示意。

  崔浩喜歡以字識人,他的字確實極好,又有北方難見的謝家之風,所以當有熟悉之人對他舉薦此人時,崔浩就留下了他,給家中子弟寫字帖,順便謄抄文書。

  這實在是一個不入流的門客,並不值得崔浩注意。

  那舉薦之人走的門路,卻是崔浩的一個姻親,平棘公李順。這李順的妹妹嫁給了崔浩的族弟,一直想攀崔浩的關係,但崔浩覺得這個人太過“俗氣”,在朝堂上並未怎麼幫過他。

  李順是個能言善辯又八面玲瓏之人,知道崔浩看不上他,也就不經常求他,但像是推薦一個門客這樣的事情,崔浩還是肯給他面子的。

  一個小小的門客,不但牽扯出拓跋鮮卑的宗室,還牽扯出漢臣自己的內訌(也許不是內訌,但李順會幫拓跋范,就說明他已經倒向拓跋范了)。

  花木蘭從宮中出來立刻就大鬧崔府,不但讓什麼都還沒知道的劉方沒辦法在東窗事發之前逃走,也讓人知道了許多豪族在用五石散或控制或破壞別人的神智,而且針對的是年輕的將領。

  狄葉飛實在是太過微末之人,若此事不是花木蘭鬧到拓跋燾那裡,即使狄葉飛深受其害後查明了真相,崔浩也會顧及李順和拓跋范的身份而不敢揭露出來,狄葉飛恐怕就真的這麼被犧牲了。

  莫覺得崔浩是拓跋燾忠心的臣子就會幫著打擊拓跋范,他畢竟是士族之首,是不會一邊踩自己的姻親下水一邊得罪宗室的。

  某種意義上,他阻止拓跋燾立拓跋晃為太子,還幫過拓跋范的兒子。

  這裡面唯一沒淌到渾水的,恐怕只有控制著軍中力量的鮮卑貴族。可花木蘭卻恰恰代表的是鮮卑人出身的軍中派系,有些人就開始懷疑是不是幾次大征柔然後讓鮮卑貴族們實力大增,開始想法子左右挑撥,進一步削弱其他諸派的力量了。

  軍中是寒士拼搏最好的溫床,也是唯一不怎麼看重出身的地方,軍中的中層以下獎勵大多來自於普通的軍戶,若是真的斷絕這條晉升之道,這些鮮卑大族們也將面臨無人可用的境遇,就是為了這個,他們也不會坐視快速晉升的將領們淪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而被陷害的狄葉飛,其背後站著的是高車一族,高車一族現在是由古弼和崔浩共同作為“招撫使”的,古弼和崔浩的“宰相”之爭也一直隱隱有些苗頭,崔浩若先失了高車的信任,那麼最終只會讓高車人倒向古弼這一邊,加重他在朝中的砝碼。

  這下子,連若干人為什麼會跟著花木蘭去鬧崔府都有了原因。

  這其中重重,可謂是複雜無比,這般互相爭鬥之下,最終得利的只有拓跋燾和賀穆蘭,而這個,也正是拓跋燾苦心策劃的結果。

  賀穆蘭藉由此事立刻贏得了軍中的好感,而軍中,正是拓跋燾為賀穆蘭規劃的“職業路線”。

  不光如此,賀穆蘭“不畏強權”、“關心同袍”、“武藝卓絕”的名聲也藉由她的舉動傳揚了出去,一個名將成長最需要的是什麼?正是眾望所歸的“名望”。

  賀穆蘭軍功有了,戰績也有了,可名望卻不是三兩天能積累起來的,有這麼個“軼事”在這裡,至少人人都希望能交上她這樣的朋友,這便是“義”了。

  鮮卑人以武立國,拓跋燾需要軍中有不同的聲音,而非一言之地。賀穆蘭和狄葉飛這樣的年輕將領必定會給軍隊注入新鮮的血液,拓跋燾知道自己會不停的發動戰爭,那麼這些新鮮的血液總有一天會成長為真正的名將,成為鎮守一方的肱骨之臣。

  有第一個花木蘭,就有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

  出身不高的人為了能站住腳步,除了抱緊拓跋燾,誓死效忠以外,幾乎沒有其他路走。由於除了皇帝外不需要去攀附其他權臣,所以他們不需要昧著良心行事,也不需要像很多大族和門閥那樣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家族,再考慮個人的前程,最後才考慮朝中的得失和百姓的需求。

  對於拓跋燾來說,用他們不需要冒太大的風險,也不怕他們成長起來後成為尾大不掉之勢,這便是“取士”比“蒙蔭”要好的原因。

  至於揪出了劉宋那邊和拓跋范的暗棋,也算是意外驚喜。

  拓跋燾到現在還找不到黑山行刺他的兇手,殺鬼臨死之前給花木蘭等人留下的“到彼岸去”、“國王諸子”、“母牛愛惜孩子”云云的遺言,隱隱也和拓跋范對的上號。

  他們先前以為殺鬼說的是哪位敵國的國君,“到彼岸去”云云也是暗指某個地方。

  現在對應起來,殺鬼說的怕是彼岸的劉宋已經和國王養育的“諸子”聯合了起來,那句“母牛愛惜自己的孩子,儘管饑渴交加外出尋找水糙,可無論找沒找到都會回來,而小牛長大後,也會如此對待它的母親”這一句,原本讓他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還以為是殺鬼的母親被人控制,現在想想,拓跋范為了自己的兒子想要謀取皇位,也是對的上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