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論是突厥人、匈奴人、盧水胡人、高車人、敕勒人,還是鮮卑人和漢人,花木蘭都有“打”過交道。

  “虎威將軍”花木蘭雖為人低調,但在敵軍中名頭卻是響得很。

  遊俠兒敢偷盜花木蘭的東西,是因為花木蘭如今沒有偏將,也沒有侍衛,偷不到最多就想法子逃跑就是,正面交手他們是不敢的。

  但從來沒聽說過有盧水胡做了遊俠的。魏境的盧水胡住在杏城一帶,因英勇善戰,便大多數以此為生,是類似於僱傭軍般的一群人,殺人截貨聽過,上門偷盜從來未有。

  何況杏城距離這虞城還有甚遠的路,千里迢迢跑來偷她的東西,就變得讓人匪夷所思了。

  花木蘭報出了自己的名字,身後幾個遊俠兒都是吃了一驚。他們聽不懂鮮卑話,但“花木蘭”的發音卻是聽得懂的。

  那幾個跟著首領的盧水胡人也是一般樣子,似乎很驚訝面前的鮮卑男人就是花木蘭。

  在賀穆蘭確定了自己身份的同時,那個捲髮青年持著彎刀跳了過來,二話不說開始攻擊站在門前的她。

  噹噹噹噹當!

  瞬間傾泄而下的火花將兩人的面容照得通明。賀穆蘭跟捲髮青年在極短的時間內交手了無數次。

  每當兩人的兵器相碰,從兵器上迸出的火花就引的其他人分外緊張,似乎那火能燒到他們身上一般。

  啪啪啪啪!

  這是盧水胡人最擅長的彎刀刀法,動作既輕盈又快到令人害怕。

  這捲髮青年即使在交手期間也都不吭一聲,賀穆蘭對這種入室偷盜不成反倒變為公然搶劫的人物十分反感,手下就沒留情,用力往前一架短刃,花木蘭的短刃就將這個胡人的武器撞得開裂,終於在“璫”的一聲後破碎開來。

  原本想用快刀緊逼花木蘭退後的捲髮青年突然碰到了賀穆蘭這一擊重擊,導致武器破碎,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咬牙切齒地向後退走。

  那幾個同樣捲髮的青年見首領敗走,也不糾纏,跟著他唿哨一聲轉身而逃。

  賀穆蘭不想追擊賊寇,她的財物還在身後,花木蘭的家人也在不遠處,此時若是調虎離山之計,那就哭都來不及了。

  一時間,場上只留下兩個被盧水胡人拋棄,嚇得一臉驚惶的遊俠兒。

  賀穆蘭上前一拳一個,放輕了手腳,直接揍暈了他們。

  隔壁聽到打鬥聲披衣起床的花家人,慌慌張張的點起了燈,等到了花木蘭的院子時,那些盧水胡人早就已經跑的乾乾淨淨了。

  “木蘭,你沒事吧?”花父是被花家小弟背著過來的。當年從軍時他渡水而戰凍壞了腿,所以一到天涼腿傷就發作,三十多歲就不得不還鄉屯田,遇到急事想要行走,還只能靠兒子來背。

  房氏和袁氏沒有出門,而是門窗緊閉留在屋子裡。賀穆蘭見還是驚動了老人,心中對那幾個盧水胡人更是起了怒意。

  “阿爺,阿弟,無事,來了幾個蟊賊想要偷東西罷了。”賀穆蘭用腳尖點了點地上兩個小賊,“人已經抓住了,你們莫慌。”

  “抓住就好,抓住就好。”花父看著女兒衣衫不整手持短刃的樣子,拍了拍花小弟放他下來。

  “蟊賊為何動起了武器,我剛才好像聽到金鐵相擊之聲,他們動刀子了?”花父蹲下身子檢查了下他們的手掌,“是偷東西的賊,繭子都在手指頭上,不在虎口。”

  賀穆蘭又一次對花父刮目相看。

  花家老爹不是在軍中做過斥候,就是天生是這塊苗子。

  他真的很像她的親生父親。她的親生父親是一個辦案經驗豐富的老警察,平時里也是這麼沉默寡言,但一遇到大事就變得分外可靠。

  “還有幾個盧水胡一起過來,看起來這幾個漢人的小賊倒像是被那盧水胡脅迫的。為首的胡人武力不弱,應該是有在涼軍中歷練過。”

  盧水胡人的身份太複雜,只要給他們錢,他們可以為魏徵戰,也可以為柔然出力,涼國還在的時候,許多盧水胡人身在大魏,卻偷偷給涼國運送各種物資,只因為涼國是盧水胡建立的國家。

  這支胡人在大魏口碑不是很好,但大魏各民族太多,一旦對其嚴厲鎮壓其他部族未免心寒,也就只能課以重稅來壓制他們發展了。

  “是來尋仇的?”

  花木蘭從軍這麼多年,和盧水胡人交手過也是正常。

  “撬我庫房之門,見一擊不得手就走,應該是來偷東西的。只不過被發現就起了強搶的心,一交手發現打不過,乾脆就跑了。”賀穆蘭也不知道他走的怎麼那麼乾脆,大部分人在這種情況下總是要仗著人多纏一纏看看的。

  她沒告訴花父他一口報出了她的名字,若是說了,花家老爹會更加擔心。

  “自古欲成大事者方才惜身,就怕跑掉的幾個盧水胡人還會再回來啊。”花父滿臉擔憂。

  “回頭家裡還是養幾隻狗吧”。

  自家女兒雖得了錢財,可總是不得安寧。

  實在不行,為了女兒的安危,還是回懷朔老家去算了。至少在那裡親戚朋友都是聚群而居的,左右也有個照應。

  花父在那裡想著去哪裡弄幾條好狗,花木托已經跑到花木蘭的庫房裡拉出幾條粗麻繩,把那兩個賊人綁的嚴嚴實實,然後犯起了難。

  “阿姊,他們怎麼辦?”

  “等他們醒了,我先問問看。”賀穆蘭看著地上兩個被捆成粽子一般的倒霉蛋,“等問到了想要的,將他們押到虞城縣衙交給游縣令,看他怎麼處置了。”

  第二天,花木蘭親自審問兩個遊俠兒。她雖是法醫,但也看過不少如何審問犯人的實例,所以沒過一會兒,她就得出了自己想要的。

  這些盧水胡一直隱藏在虞城一個廢棄的佛寺里,而那裡恰好是這群遊俠兒接頭的地方,前段日子他們偷盜花木蘭的財物不成反撞了鬼,那幾日自然是對其他遊俠兒一直津津樂道這段撞邪的經歷。

  而後這兩個倒霉蛋一落了單,就被這幾個盧水胡抓住了,還被脅迫過來帶路和開鎖。

  盧水胡人的兇悍是有了名的,這兩個遊俠兒還有家小,自然是不敢妄動。

  由於語言不通,只有那為首的褐色捲髮首領會說一些漢話,所以他們也不知道這些盧水胡是什麼人。

  但是從那幾個盧水胡從人喊首領的發音來聽,首領的名字大約是叫“蓋胡”或者“蓋吳”。

  ☆、第18章 求助木蘭

  賀穆蘭從來就不喜歡歷史,歷史這門課學的只能算是馬馬虎虎,莫說是北魏史,南北朝史,你讓她背出唐宋元明清以前的朝代都不一定行。

  所以很多時候她就模模糊糊的過,純粹把這裡當做一個完全不知道的新地方來對待。

  她剛剛穿來時,聽到花家老爹和她說鮮卑話,一直都沒把自己聯想到“花木蘭”上。鮮卑語的“花木蘭”和漢語的“花木蘭”還是有所區別的。她一直以為自己叫“賀穆爾蘭”,是個三十多歲還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待她最頭痛欲裂的那幾天過去後,吸收了一部分花木蘭最近的記憶,這才像是醍醐灌頂一般的開竅了。

  竟是那個大名鼎鼎的“花木蘭”!

  所以,以一個漢人的語言習慣來聽那幾個盧水胡人的名字,能準確無漢話口音的發出“蓋胡”的音,已經是很了不起了。

  賀穆蘭和花父都不知道“蓋胡蓋吳”到底是稱謂還是名字,不過既然是沒有什麼名頭的人,她也就沒當成太大的事。

  但就是這個沒有什麼名頭的人,居然真的做出了一樁大事來。

  ——他們綁架了在虞城逗留的崔家十二郎崔琳。

  崔琳並不是崔浩唯一的孫子,崔浩有五個嫡子,庶子更是不計其數。崔琳是他嫡次子的幼子,因從小聰穎,所以頗得崔浩的寵愛。

  但他和很多北方高門的子弟一樣,並未出仕。據說是因為寇天師曾給他批過命,他若入了朝堂,崔家滿門上下必遭浩劫,所以篤信天師的崔浩雖然惋惜,也只能含恨看著自家第三代中最傑出的子弟每日閒散度日。

  崔琳能說會道,交友甚廣,再加上他是不能出仕的,各方勢力和他交往起來也少了一份顧忌,漸漸崔琳就成了崔家的說客和“代言人”,經常出入權貴之地。這次他來找花木蘭,也是希望能靠自己的能力替崔家再添一門助力。

  崔琳此番被劫走,是因為魏帝拓跋燾決意打壓佛門而引起的事端。

  崔琳的祖父崔浩是大魏漢臣的領頭人,也是北方士族高門中最德高望重之人,歷經三朝,有兩位太子是因為他的意見而被立的儲君。

  拓跋燾的父親原本屬意的是拓跋燾的弟弟,當年正是崔浩以“立長”的道理據理力爭,才讓拓跋燾當上了儲君,而後他十五歲登基,崔浩也是一直忠心耿耿的輔政著這位皇帝到現在。

  鮮卑貴族和北方漢人的高門之間一直有摩擦,因為拓跋燾敬重崔浩,便時時在其中起著協調的作用。但最近幾年崔浩頻頻的提出“抑佛”的政策,直接點燃了胡人貴族們胸中的那腔怒火。

  鮮卑貴族和大半的異族胡人都是信佛的,鮮卑人篤信佛教由來已久,若不是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個寇謙之“寇天師”引得拓跋燾信了道教,甚至把國號改成了“太平真君”這種名稱,怕是大魏上至國君,下至百姓,都要信仰佛教了。

  越是動亂的年代,佛教就越吃香。

  起因是崔浩曾建議魏帝下旨命五十歲以下的僧侶還俗。

  崔浩做此提議,除了因為他信的是道教以外,更的原因是因為大魏連連征戰,有許多不願意服兵役的男丁都皈依了佛門。

  他們以全家之力供養佛寺,不用納稅,不用服兵役徭役,年紀輕輕就在佛寺中安閒度日,佛寺外卻有大量耕田無人可種,只能任其荒廢。

  到了打仗的時候,這些適齡的男子無法被徵召,就只好起用已經年老或年幼的男丁去征戰,造成了很大的民怨。

  拓跋燾聽取了崔浩的建議,下旨各地寺廟的五十歲以下的僧侶還俗,以充兵役和徭役。這一旨意自然是引起了不少僧侶的反彈,有的逃到願意庇護自己的信徒人家繼續當他的和尚,有的就逃亡山野間的野寺荒廟躲避還俗。

  許多鮮卑貴族為了藏起這些僧人,情願把自家的私莊拿出來贍養他們。

  為了能更快的推行“退僧還俗”的政策,拓跋燾“請”了大魏佛門的三位高僧緊摩羅、釋源迦和曇緣為質,逼迫各寺僧侶立即還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