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察覺有異,況葉聯繫了京市的周衛興,讓他走訪一下京市的藥材市場。

  一段時間後,通過周衛興傳來的消息,在結合廠里轉型的情況,他知道真正的大變革來了。

  但變革並不一定全是好事,無法跟上變革腳步的,將被無情的碾壓在腳下。

  就比如往年緊缺的藥材,在今年明顯有供大於求。

  這和全面計劃經濟,逐步轉向市場經濟息息相關。

  雖然況葉已經離開觀市近六年,但他對農村的情況也是比較關注的。他大學畢業那年,農業生產體制改革,全國性的包產到戶開始。

  今年的藥材市場變化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取消了藥材生產的指令性計劃。

  已經包產到戶的藥農,沒有劃撥的任務,就按照市場的變化來種植藥材。

  之前供應緊張的藥材,買得起好價,今年就種植的比較多。

  學過供需關係的都知道,供過於求必然會價格下跌。今年藥農沒要賣到理想的價格,甚至因為低價導致大量的虧損,明年必然會縮減種植面積,甚至乾脆轉種其他作物。

  這又會造成今年供大於求的藥材,在明年供不應求。

  想到這,況葉就有些頭疼,藥材市場的變化,對製藥廠的影響也許不大,雖然廠里正在轉型,但還有政府托底。

  京市的四季茶水鋪和加工坊卻體量小,很容易遭受重創。

  看來他得抽時間回京市一趟才行。

  買好車票,周末就回了京市一趟,況葉召集了周衛興和採購,以及加工坊的負責人。

  商量起藥材原材料的問題。

  加工坊已經經營一年有餘,有它的托底,四季茶水鋪在這期間也擴大不少,如今京市的門店已經有二十間門店。

  經營獲得利潤自然增加了不少,就去年況葉就獲利超過十萬元。

  本想今年繼續擴大經營,但察覺到危機,況葉得做一些準備。畢竟這是危機,也是機遇。

  今年爛價的藥材,況葉準備用一部分資金收購,保證明年四季茶水鋪的供應。

  再用一部分資金,和一部分藥農簽訂下一年的生產合同。今年爛價的藥材,如果沒有收入的保障,藥農明顯是不願意種植的。

  如果能順利簽約,明年自然不會缺收益。

  這些事都需要周衛興等人的配合,況葉做好計劃,實施的需要靠底下的人才行。

  當然他也不會讓人白忙活,相應的待遇也提前說好。

  一個周末的時間,把京市這邊的事情敲定,況葉繼續回鐵城上班。

  回廠上班後,況葉發現製藥廠,今年招收不少員工,其中還有好幾名大學畢業生,廠里是越來越熱鬧。

  但人員的增加,卻並沒有讓他的工作輕鬆多少。

  檢驗科的吳工退休,他的工作中心轉到了檢驗科,帶著之前培訓的員工和新來的大學生每天都忙得飛起。

  九月份的時候,之前的「利改稅」又有了進一步的調整,之前造成的問題還是沒能得到解決。

  時間匆匆而過,第二年況葉京市的產業獲利頗豐的同時,鐵城製藥廠這邊的成藥銷售遇冷。

  不過製藥廠還沒有完全轉型,這一年的成藥銷售還是保持住了基本盤。

  見此況葉提出改進生產技藝,提高成品藥的質量,以質量好為賣點占領市場,但卻因為一系列原因受阻。

  八五年的時候,製藥廠的幾款明星產品,有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原因,導致成本增加,甚至是產能不足,從而導致廠里的效益下降不少。

  這樣的結果況葉也沒有想到,他原本以為有政府這邊的兜底,製藥廠的原材料供應應該不是多問題,畢竟醫藥公司應該去年低價購入的藥材,應該留有庫存。

  看來是他低估了,經濟變革帶來的影響。

  八五年一過,改革的腳步也進一步加大,八六年鐵城製藥廠因為兩項政策的原因,人事上迎來了巨大的變化。

  承包經營責任制,以及廠長經理負責制,讓鐵城製藥廠完成了轉型。

  不過楊廠長,卻沒有再擔任原本的職務,而是被調任到了其他的單位。

  新上任的廠長,卻不是出自的兩位副廠長中,而是空降到鐵城製藥廠的。

  因為廠長的變動,廠內也掀起了站隊的問題。

  廠長經理責任制,讓廠長的權利空前的擴大,也讓很多人在最開始就選擇好了站隊。

  況葉並不是一個不懂世故的人,但涉及但自己的底線卻不會輕易的讓步。

  他在鐵城製藥主要負責檢驗科的工作,為藥品質量把關。

  也因此和新廠長產生了不少次衝突,但因為廠內的權利失衡,以及如今社會對相關改革的熱捧,況葉最終被邊緣化。

  看著廠里擴建的廠房、宿舍樓、學校,甚至還有醫院等設施,廠里幾乎把職工的生老病死都照顧到了,一切看著是那麼繁榮。

  這個時候況葉也卻也知道裡面深藏的危機,但他已經沒有了什麼話語權,不禁有種心灰意冷的感覺。

  這個時候他考慮起離開的事,八八年四月份的一則報導,更堅定了他的決心。

  四月的時候,《憲法》的相關修正,明確了私營經濟的法律地位。

  但辭職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各方面的原因,直到八九年年初,況葉才從鐵城製藥廠離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