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次來九大隊,主要是先認識一下況葉等人,同時再了解一下他們目前的生活狀況。

  劉洪安和石麗華的年齡都不算小,其中劉洪安的子女甚至也都到了下鄉的年紀,就在去年也下了鄉。

  隨著況葉等人和兩位相互了解了一些基本的信息,雙方的關係也變得不那麼陌生,甚至還因為劉洪安也是知青的父母,周光旭等人對他的態度更是親近了幾分。

  兩人又本就是在原本的單位擔任幹部的,待人處事本就有不少經驗。

  因此在聊天的過程中,雙方都算的上融洽。

  兩人幾乎從衣、食、住、醫療,甚至娛樂活動,全面的問了況葉和周光旭他們的生活狀況。

  因為知道兩人的身份,加上其談話非常有技巧,況葉和周光旭他們倒也實實在在的述說了自己在九大隊的生活狀況。

  這期間,兩人甚至還穿插這問了問,他們有沒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忙解決。

  況葉這邊基本上沒什麼,畢竟他有制售藥品的收入來源,甚至還有空間的加持,生活其實比大多數人都要過得好。

  而且九大隊這邊對待他們這些知青,也算得上公正,極少數想要找麻煩的隊員,也被大隊長等人約束得很好。

  在加之他教授過隊員們認識草藥,大家也承他的情,在九大隊況葉算是過的相當的不錯。

  而周光旭他們,倒是有些困難。

  這其中和隊員們相處倒還好,雖然比不上況葉和陳繁儀,但隊員們也大都很友善,就算想找麻煩的人,只要找到大隊長這邊也會很快處理。

  不過在其他方面或多或少都有些困難。

  農村的生活和城鎮的生活相差不小,上工幹活有相當的辛苦,但最終的收入卻有是要看老天爺的臉色。

  這點收入,想要過得很好,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至於娛樂活動,這個時代的農村少的可憐,加上十年動盪,春節放假都取消了,相關的節目更是再也見不到。

  下工之餘,周光旭等人能夠消遣的方式,也就是和同住的幾人聊天嘮嗑。

  再多就是那幾本快要翻爛的書籍。但現在能不違規的書,內容也就那麼些,多翻閱幾次也就沒了興趣。

  「陳隊長,陳知青,現在還沒回來嗎?」聊到最後,時間也快十一點了,石麗華問了一聲旁邊的大隊長。

  石麗華和劉洪安今天就見到況葉和周光旭六人,大隊上的另外一名知青陳繁儀到現在都沒露面。

  他們是知青帶隊幹部,自然是希望這一次能基本上摸個底。

  雖然也從況葉他們這了解了一下陳繁儀,但沒見到人,還是有些遺憾。

  「應該是,今天早上隔壁三大隊的隊員急著把人拉過去了,說是家裡的媳婦生產,現在應該回不來。」大隊長陳慶國說道。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今天石麗華兩人實在來得不湊巧。

  要是平時的話,陳繁儀上午的時候,一般是在在醫療站的,但今天不實在是事出有因。

  三大隊那邊有孕婦生產,其家裡人為了安心,找到陳繁儀這邊,她自然得過去一趟。

  雖然每個生產大隊都有赤腳醫生,陳繁興他們也接受了好多次的培訓了,但真到關鍵的時刻,附近的隊員更願意找的還是陳繁儀。

  她的醫術在這些年,已經深受大家的認可,婦科方面更是受女性隊員們的信賴。

  而孕婦生產,最是沒有個時間定論,這個時候陳繁儀還沒回來也實屬正常。

  石麗華自然也是知道這一點的,對於大隊長的解釋也理解,最後只能帶著些許遺憾離開。

  不過他們下一個目的地就是三大隊,要是情況允許的話,或許能和陳繁儀聊上一會兒。

  隨著兩位帶隊幹部離開,況葉也和周光旭他們告辭。

  回去的路上,他就在思考知青帶隊幹部這一事,之前他和兩位幹部聊天的時候,也稍稍打聽了一下他們來此的原由。

  在結合之前看到的報導,也算是清楚了事情的原由。

  這其實也應該是,去年八月全國知青會議確認的統籌解決知青問題的後續。

  據劉洪安兩人所說,他們是去年年底的時候,就報名申請了成為知青帶隊幹部。

  在一月的時候,省城就組建了第一批知青帶隊幹部,人數約有三百六十多人。

  之後進行了一系列的培訓,陸續的前往全省各地。

  和以往的帶隊幹部只是護送知青下鄉,以及待個把月調研不同;他們會常駐縣城的各級知青辦,協助搞好知青工作。

  而且除了省城,其他各地有知青下鄉的城鎮,都派遣了同樣的帶隊幹部下鄉。

  他們的出現,況葉倒是持比較樂觀的態度。

  之前和兩人聊天,他敏銳的感知,其實也能稍稍判斷兩人的情況,其作風應該是比較正派的哪一類幹部,之後應該會給知青這個群體帶來一些好的改變。

  想到這,他的心情自然是不錯。

  帶著這樣的好心情,豐水公社又迎來了一批新的知青,這一次不知道是因為帶隊幹部的原因,下鄉的知青比前兩年多了三分之一左右。

  豐水公社迎來了二十名新知青,這次九大隊這邊也分配到一名叫做嚴國勝的知青。

  是個十九歲的小伙子,和龔振江、張志為一樣,都是錦城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