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往好了說是無牽無掛,往壞了說就是消息不靈通,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就他不知道。

  皇帝說了晉省吏治沒有起色的話別人不罰就罰他,他能怎麼辦?

  琢磨來琢磨去,被逼無奈想出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皇帝覺得有問題就是有問題,現在和當地官員打成一片已經來不及,既然融入不進去,那就一個也別想逃。

  在他的嚴查嚴辦之下,山西糾察吏治的成績出奇的好,畢竟當官的沒幾個是真正清白的,只要想查肯定能查出點東西,大批官員落馬被查,其他官員也不敢輕舉妄動,山西官場自然清明的無處可及。

  於是乎,不少官員為了自保主動辭官,短短半年的時間,山西境內光知府就缺了二十多個,連衙門的正常運作都支撐不起來。

  官府衙門沒法運作,馮起炎又是個邏輯自成一派的神經病,這事兒能怪誰?

  第69章

  *

  山西省的嚴查直到現在都沒結束,喀爾吉善兢兢業業當他的「帝王鷹犬」,絲毫不敢鬆懈,生怕皇帝不開心直接拿他開刀。

  他鐵面無私肅清官場,山西那些不清不白的官兒無處遁逃,豈是一個亂字了得。

  但是皇帝依舊不依不饒,還繼續給喀爾吉善下旨意讓他再接再厲,要是不盡心陽奉陰違讓他查出來,到時候大小官員一併從重治罪,喀爾吉善尤其重。

  喀爾吉善:……

  總之就是,只有喀爾吉善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在皇帝的高壓之下,喀爾吉善只能繼續嚴查嚴打,把同僚得罪完了也不敢收手。

  他能怎麼辦,他也很絕望啊。

  他只是個巡撫,愣是把都察院和吏部的活兒也給幹了,天天忙的腳不沾地皇帝還不滿意,夜裡連個踏實覺都睡不上,短短兩年的時間跟過了二十年一樣漫長。

  幸好他本人有本事,在京城的時候磨鍊出應對各種狀況的能耐,不然這個巡撫他還真干不下去。

  和親王覺得喀爾吉善在地方官中已經算是佼佼者,上任一年把學政和布政使全部送進了大牢,第二年以貪污腐敗和失察的名頭撤了省內二十多個知府和知縣,擼了河東鹽運使的官職,連繼任的山西布政使和按察使上任之前在別處犯的事兒都一起扒拉出來治罪,連只狗路過都得挨兩巴掌再走。

  這倒霉催的,大概出門沒看黃曆才被皇帝老哥盯上當槍使。

  山西省九府十六州,一共才幾個知府,他這撤了一輪又一輪,在當地沒有根基還大肆肅清官場,能活到現在也不容易。

  哦,人家本來不願意這麼得罪人,架不住他不得罪人就得罪皇帝,實在沒辦法了只能獻祭同僚。

  嘖嘖嘖,好一出狗咬狗的大戲。

  乾隆本來對山西那邊的情況還算滿意,要不是在山西搞這齣已經打草驚蛇,他甚至還想在別的地方故技重施。

  在他手裡沒有法不責眾,天底下的讀書人多的很,官員缺的太多就多開幾場恩科,不信所有考出來的都是貪官。

  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他明白,也沒想讓所有的官員都清廉到揪不出一點錯誤,只要官員做好本職工作,有點小錯貪點小錢他睜隻眼閉隻眼當看不見就是,但是官員放縱家僕欺壓百姓、強搶民女買賣人口這種事情絕對不行。

  《大清律例》是擺設?朝廷的威嚴不存在?一個個的想翻天啊?

  現在看來,地方官兒的確是想翻天。

  乾隆捏緊拳頭,周身氣壓低的嚇死人,「朕前不久才下旨褒獎喀爾吉善並讓他年底進京述職,今兒京城就來了個馮起炎,這真的是巧合?」

  和親王仔細想想,非常認真的點點頭,「四哥,我覺得應該就是巧合。」

  姓馮的就是個神經病,神經病不好掌控,就算有人想給皇帝找不痛快也不會拿個神經病當筏子,有腦子的人都知道這種沒法掌控的人最容易偷雞不成還蝕把米,找個正常人來幹這事兒不比找個神經病來的安心?

  由此可見,馮起炎單純就是個意外,就是出現的時機太巧,所以顯得像是受人指派。

  不過話說回來,這馮起炎出現的的確太巧。

  前兩□□中才有人彈劾山西的案子中涉及到的高官多是滿人,說滿人學問學問不行做官做官不行根本不適合外放為官,建議朝廷以後不要再派滿人出任地方要職,讓他們在京城當擺設就行。

  京城那麼多人盯著,不會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惹是生非。

  乾隆看到彈劾摺子的時候鼻子都要氣歪了,他承認喀爾吉善報上來的官員中滿人居多,但是朝中的漢人也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

  惹是生非的滿人官員多是因為地方高官本就滿人多,漢人顯得少是因為漢人能官居高位的本就不多,他們怎麼不說漢人不能出任地方要職?有這麼拉踩的嗎?

  然而回過頭來一想,滿人出京就貪污受賄,漢人出京就結黨營私,不管什麼人只要頭頂沒人盯著就開始搞事兒,這朝廷還能不能好了?

  更氣了有沒有!

  連續幾道彈劾摺子氣的乾隆皇帝在養心殿大發雷霆,當皇帝不容易,想當個明君更是難上加難。

  行,朝中漢人不是覺得滿人不適合外出當官嗎?他不查了行不行?

  其實乾隆更想把各省的高官全部換成滿人來泄憤,朝中漢人說滿人不適合外放,他偏不,他是皇帝他說了算,有本事讓漢臣一個出問題的都沒有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