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果親王很不服氣,「二十四叔有話說。」

  莊親王的表情很是一言難盡,「那是你二十四叔有個好哥哥。」

  「跟誰沒有似的。」小果親王哼唧兩聲,一板一眼的講道理,「就算我比現在長一輩,阿瑪變成兄長又能怎樣,他是二十四叔的好哥哥,為什麼不能是我的好哥哥?我那麼乖,那麼聽話,那麼懂事兒,汗阿瑪不可能不喜歡我。」

  莊親王:……

  嘖,牙酸。

  他是個大人,不跟小奶娃一般計較。

  嘖。

  莊親王感覺再說下去他雞皮疙瘩都起來了,趕緊換話題了事,「今天先讓你適應適應,從明天開始每天出來讓侍衛帶你跑幾圈,騎馬費勁兒,回去多吃飯別餓著,不然以後長不高。」

  弘曕重重點頭,「十六伯放心,我一定不餓著自己。」

  運動量上去,營養攝入自然也要上去,他這兒沒什麼孩子病了要餓著的道理,吃什么喝什麼他說了算,只要不橫向發展就行。

  莊親王點點頭,把不省心的小侄子送回萬方安和,然後溜達著離開圓明園。

  天氣漸涼,正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時候,聽說武備院最近造了不少新槍,過幾天去那邊看看,他好長時間沒碰武器,不能教侄子的時候現學。

  臭小子那麼懶,到時候指不定不願意學。

  弘曕開開心心回去找吃的,不關心接下來的課程怎麼安排。

  只要不讓他去上書房丟人,怎麼安排都沒關係,當然,他能學到哪種程度就另說了。

  反正不用和卷王侄子們做對比,他學的會就學,實在學不會就算,皇位不用他繼承,狀元將軍也用不著他,他能顧住他自己就不錯了。

  不是他說,他是真的覺得大清的皇族教育很卷。

  按照上書房的培養方案,正經畢業的阿哥們找不出一個廢物,如果地球只有大清,沒有從外面而來的威脅,說不準他們還真的再延續幾百年。

  都說他們家五哥荒唐,再怎麼荒唐人家也是接受過正統皇家教育的王爺,放在真荒唐的人身上那叫荒唐,放在他們家五哥身上那叫大智若愚。

  他不一樣,他是真愚。

  不知道五哥現在怎麼樣了,他在廣東吃的慣嗎?

  小果親王在心裡念叨了幾句,吃完點心揉揉肚子,感覺這個點兒可以去皇帝老哥那裡蹭一頓晚飯,於是整理好衣服去九州清晏蹭飯,順便看看有沒有廣州那邊送回來的書信。

  奏摺他不看,家書總得給他看看吧。

  五哥真是的,寫信也不知道給他親愛的弟弟寫一份,都八百里加急了多一份信能怎麼樣,還得他特意去扒拉才能見著。

  等他以後能全天下亂跑了,他的家書也只寫一封,誰有本事誰先看,沒本事的只能別人看完他再看。

  此時,廣州海關衙門,和親王看著他帶來的晉商面對本地商人舌戰群儒,再一次感嘆他們家十六叔的好主意。

  讓商人來對付商人,一個字:絕!

  第54章

  *

  廣州十三行並不是十三家,最開始也不叫十三行。

  當年康熙爺平定台灣開海禁,下詔設立金絲行和洋貨行兩家貨行,金絲行負責向本地的商販收「赴稅課司納稅」,洋貨行負責向西洋商人收「販來貨物及出海貿易貨物分為行稅」,兩家都不是官府派人負責,但是也算是背靠官府的官商。

  那個負責向西洋商人收稅的洋商行就是十三行的雛形,他們最開始由十三家行商承辦,因為效率高辦事兒快,所以民間俗稱十三行。

  十三行的行商家數變動不定,少的時候只剩下四家,多的時候有二十多家,他們內部的競爭也很激烈。

  畢竟沒人嫌錢多,十三行不僅可以自己派船去海外經商,還有官府撐腰壟斷了洋商來大清的交易,蛋糕就那麼大,分蛋糕的人越多每家分到的就越少。

  朝廷開海禁之後相繼組建了粵、閩、浙、江四大海關,但是只有廣東粵海關專設監督,足見朝廷對粵海關的重視。

  當然,也有可能是只有粵海關的收入歸內務府,其他三個海關的收入歸戶部,皇帝看重粵海關,上行下效自然對粵海關更為關注。

  廣州十三行在康熙年間競爭激烈,如今更是各方商人都眼饞的香餑餑。

  洋人購買茶葉、絲綢等各種物件兒都得經過十三行,廣州五十多家繡坊,三千多個繡娘趕工都不夠洋人買的,聽說他們光廣繡披肩一年就能賣十多萬條,可想而知能賺多少錢。

  ——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二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

  可惜不管外人怎麼眼饞,廣東的商人在這事兒上有先天的優勢,他們眼饞也眼饞不來。

  朝廷規定,洋貨行的商人必須是「身家殷實,貲財素裕」,也就是說家底必須豐厚,不然做生意賠了賠不起容易讓朝廷跟著丟人。

  如果只是這樣那別人也不是不能插手,廣東商人有錢,其他地方的商人也有錢,海上的生意幾乎穩賺不賠,只要膽子夠大,出還一趟回來就是上百倍的收益,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這年頭能掙到家業的膽子都不會笑。

  但是吧,人家都叫廣州十三行了,自然是廣州本地商人沾光。

  那些人自己內部爭的激烈,一旦有外人想插手就會一致對外,他們排擠外人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