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開國公常升、鶴慶侯張翼、普定侯陳桓、景川侯曹震、舳艫侯朱壽、永平侯謝成、宜寧侯曹泰、會寧侯張溫、懷遠侯曹興、西涼侯濮興、支平侯韓勛、全寧侯孫恪、瀋陽侯察罕。徽先伯桑敬、東莞伯何榮……

  一個國公十三個侯爵兩個伯爵!

  見藍玉歸來,武將們紛紛靠近了鐵柵欄,右腿前驅,左腿單膝跪下,行了一個軍禮。

  縱使同為階下囚,他們依然給予藍玉最大的尊敬。

  藍玉放緩了步伐,慢慢的走在過道上,凝視著每一個同袍戰友,一直走到最末端的囚室前站定,毛驤打開牢門,上鎖,轉身離開的瞬間,藍玉從鐵柵欄里伸手抓住了毛驤的手腕:「我死則死矣,誰叫我被劃入了嫡皇孫朱允熥的支持者呢。可是他們……他們是守護大明江山的基石、你們將基石粉碎,上面的亭台樓閣再美好也無濟於事,遲早會垮塌下來。如果到了那一天,大明江山將何以為繼?毛驤,念在你我多年的交情,請你將此言轉告給皇上,望皇上三思。」

  毛驤深深的看了藍玉一眼,關門上鎖離開,從頭到尾不發一言。

  從詔獄裡出來,秋天和煦的陽光晃得人眼花繚亂。毛驤閉上眼睛,光線穿過眼皮,是一片血色,待他緩緩睜開眼睛,看到是明黃色的秋陽。

  一將功成萬骨枯,而皇權又是建立在無數將領的熱血之下,代表皇權的明黃色,背面其實是鮮血的紅。

  毛驤命人叫來了已經升為千戶的明月和紀綱,從案頭堆成小山的藍玉謀反卷宗里抽出藍玉說燕地只知有燕王,而不知有皇上的一本,「我派你們兩個在燕地和高麗國十年,應該對那裡了如指掌,你們兩個說說,藍玉的話有幾句是真,幾句是假?」

  紀綱和明月對視一眼。紀綱嬉皮笑臉的說道:「大人,既然您要問我們話,應該把我們分開,單獨問詢才是。你不擔心我們會串供麼?」

  毛驤往後一仰,疲倦的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陽穴,「每日每夜的審問那些武將,我很累了,懶得多問,你們自己說吧。」

  明月說道:「屬下們在燕地收集情報多年,燕王悉心治理藩地,確實頗得民心……」

  ……洪武十八年,朱棣調撥燕王府的府兵和燕地的駐軍,輪流協助地方府衙興修白溝河和灤河的水利,朱棣甚至親自脫靴跳進淤泥里清理泥沙,絲毫不懼髒污,並和當地水工一起研究河道的走向,丈量土地,兩年時間就拓寬疏通了白溝河和灤河的河道,有了河水的灌溉,荒地變成了千里良田,緩解了燕地的糧食危機。

  徐妙儀生產三日後被趕出京城,跟隨朱棣就藩,一路舟車勞頓,朱棣曾經和妻子許願,要貫通京杭大運河,大船可以直接從京城到北平,但朱棣就藩後屢屢上書興修水利,卻被東宮懷疑是收買民心,所以一直藉口國庫不支反對朱棣貫通京杭大運河的奏摺。

  奏摺屢次被駁回,朱棣只得退而求其次,請求修建燕地白溝河和灤河的水利。或許洪武帝是出於補償心理,終於答應了朱棣的請求。

  燕王操練軍隊,凡有踐踏田地,損毀莊稼的,皆以數倍金銀補償。甚至帶兵屯田,開墾供應軍糧的田地時,也將良田讓給了燕地百姓,另尋低洼貧瘠之地屯墾,從來不與民爭利。

  其實普通百姓最大的夢想就是吃飽飯,穿暖衣,誰能讓他們吃飽飯,他們的心就向著誰。在他們眼裡,這一切是燕王的功勞。

  作者有話要說:  突然想起了徐後傳開場時朱元璋寫給常遇春的祭文,有一句「將軍在時,朕實所倚,將軍既往,將誰與謀?」

  現在想來,真是諷刺。

  好意思問這句話,忠實你,支持你的將軍們都被你殺掉了啊,常遇春的親外孫朱允熥的儲位也被你奪走,給了偏愛的庶孫朱允炆,還謀個屁。

  今晚第二更在八點。

  ☆、第269章 孽緣重生

  明月和紀綱負責東北的情報,藩王自然是他們暗中監督的對象……不過因為徐妙儀的關係,兩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少有不利於燕王府的情報傳到京城。燕地百姓對燕王的敬仰,稍微添油加醋一點點,就是收買人心,圖謀不軌。

  明月和紀綱熟知錦衣衛羅織罪名的套路,兩人小心翼翼的避開了所有可能的坑,使得皇上信任燕王府,讓東宮無計可施。

  毛驤閉著眼睛聽明月對燕王的評價,就當明月兩人以為他聽睡了時候,毛驤猛地睜開雙眼,「燕王府給了你什麼好處?」

  明月跪地說道:「標下句句屬實,若有隱瞞,標下願以死抵罪!不過若說燕地只知有燕王,而不知有皇上,那就言過其實了。天下之大,莫非王土,都用著洪武的年號,給朝廷交稅,燕地百姓怎麼可能不知道皇上呢。」

  毛驤並不看她,目光落在紀綱身上,「民間如此,那軍隊呢?」

  紀綱戰戰兢兢說道:「燕王……燕王軍紀嚴明,若非要說有什麼缺點,那就是太堅持原則,不知變通了。洪武二十二年,北平軍的司谷劉通貪墨軍餉,燕王居然命令劉通持刀,與被剋扣的三十名士兵白刃相向,標下當場看見劉通被砍成了□□!」

  「燕王面不改色,還說若再有人敢貪墨士兵糧餉,就是劉通的下場。大人,國有國法,家有家法,軍有軍法。燕王未免太嚴苛了。

  紀綱明貶暗褒,毛驤其實也聽得出來,但燕王這人對別人嚴格,對自己也是如此,每逢戰事必身先士卒,若有獎賞,大多分給了將士們,從不藏私,這樣的藩王忠君愛國,絕非追名逐利之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