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常升大怒:「高麗國國王真是個陰險卑鄙,兩面三刀的小人!」

  朱棣將一封信遞給馮勝,說道:「李成桂的手下不滿高麗國國王的昏庸,學著當年趙匡胤黃袍加身,認了李成桂為主,李成桂決定倒戈,起兵勤王,他攻下了都城,殺了高麗國王王耦,奪了玉璽,成了高麗新的國王。這是他剛剛給我寫的親筆信,表示和北元決裂,不會支援納哈出一兵一卒。」

  作者有話要說:  二更送上,別忘記留言哦

  ☆、第264章 宴會驚魂

  且說燕王就藩,來到北平,天高皇帝遠,洪武帝再也管不到自己兒子納不納妾,所賜的高麗絕色貢女七點仙剛到燕王府,就被李成桂派來的秘使偷偷接回了高麗國,有情人終成眷屬。燕王府放出消息,說七點仙水土不服,舟車勞頓,一命嗚呼了。

  七點仙的弟弟海壽繼續留在燕王府當差,成為了朱棣和李成桂秘密聯繫人,海壽十幾年如一日的慫恿姐夫李成桂起兵,滅掉高麗國,殺掉國王王耦,為金家人報仇雪恨。

  朱棣為了牽扯高國麗和納哈出,也有意結交支持李成桂,並提供了秘密打造的火炮□□等武器,李成桂兵強馬壯,加上愛妾七點仙吹了十六年的枕頭風,他終於決定下手了。

  高麗國和北元一樣,國運到了日落西山的地步。李成桂的軍隊勢如破竹,攻破都城開城,將整個王姓皇族,無論男女老幼都趕到了海船上,大船行至江華島和巨濟島之間的海峽時,鑿穿船隻,整個高麗王族徹底覆滅。

  就連高麗國並非王族,只是姓王的家族都被迫改為母族的姓氏,一時間王姓在高麗絕跡。

  李成桂成為新王,並上表國書,稱高麗國末代國王王耦血統並非正統,乃是奸臣辛旽和妃子的私生子,偽王殘暴昏聵,且勾結北元,對大明陽奉陰違,李成桂不得不替天行道,剷除了偽王王耦,對大明俯首稱臣。

  李成桂上書曰:「伏惟小邦自恭愍王無嗣薨逝之後,辛旽子禑冒姓竊位者十有五年矣。迄至戊辰春,妄興師旅,將犯遼東,以臣為都統使,率兵至鴨綠江。臣竊自念小邦不可以犯上國之境,諭諸將以大義,即與還師,禑乃自知其罪,遜位子昌。」

  「昌亦暗弱,難以蒞位……於是一國大小臣僚、閒良、耆老、軍民等以為軍國之務不可一日無統,推戴臣權知軍國事。臣素無才德,辭至再三,而迫於眾情,未獲逃避,驚惶戰慄,不知所措。伏望皇帝陛下以乾坤之量、日月之明,察眾志之不可違、微臣之不獲已,裁自聖心,以定民志。」

  此外,李成桂擬了兩個國名,「朝鮮」和「和寧」,遣使者交給洪武帝,請求大明裁定國號,洪武帝覺得「朝日鮮明」文雅古韻,便御筆勾下了「朝鮮」,下詔曰:「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本其名而祖之。體天牧民,永昌後嗣。」

  朝鮮立國,李成桂遷都漢城(今首爾),是為朝鮮□□,封了愛妾七點仙為和義翁主。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且說李成桂攻破開城,北元納哈出堅守金山,斬殺軍馬為糧食,望眼欲穿都盼不來高麗國支援的糧草,卻聽到了高麗覆國,李成桂登基的噩耗。

  納哈出自知大勢已去,燕王朱棣親自入軍營招降,朱棣身邊大多是張玉、火里火真這種從北元投降的大將,在諸人的勸說下,納哈出決定投降大明。

  不費一兵一卒就贏了納哈出,主帥宋國公馮勝大喜,為表示大明的誠意,當夜開宴,將納哈出請到上座,兩軍盡歡,痛飲美酒,就當大家舉杯一笑泯恩仇時,酒宴突然變故橫生!

  酒過三巡,大家都喝得有些微醺,納哈出說的都是蒙古語,他將杯子裡的酒澆在地上,和身邊的大將說了一句話。

  開國公常升聽不懂蒙古話,身邊有一個趙指揮使懂得蒙古語,他臉色突變,在常升耳邊說道:「不好,納哈出對親信說他們只是詐降,等把我們灌醉了,他們就反攻大明軍隊。」

  常升大怒,酒勁上頭,沒有多想,立刻走過去拔刀劈砍納哈出!納哈出是主賓,由朱棣親自作陪,眼瞅著納哈出即將當場斃命,朱棣掄起椅子格擋常升的大刀,推開了納哈出。

  納哈出一怔,而後也拔出佩劍刺向常升,用蒙古語怒吼道:「原來招降是假的!豎子安敢暗算與我!」

  見主帥受辱,納哈出手下大將也紛紛摔杯拔劍,方才充當翻譯的趙指揮使目光閃過一絲嘲諷的笑容,毅然拔刀砍去,被剛剛投降的北元大將們一哄而上,當場斃命。

  大明主帥老將馮勝當機立斷,將常升拉到身邊,啪啪兩個巴掌扇過去,「胡鬧!多喝了幾杯酒就開始耍酒瘋!差點惹得軍隊譁變!你這個醉樣真是辱了你父親開平王常遇春威名!」

  馮勝老當力壯,兩個巴掌也沒有留情面,常升的臉都被打腫了,牙齒都被打飛了一顆,整個人驚呆了。

  朱棣首先棄劍,大聲叫道:「放下武器,方才開國公喝醉了!你們別跟著起鬨!」

  洪武帝法古建邦,本質是對武將不夠信任,利用親生兒子們節制武將,所以燕王發號施令,無人不敢從。

  就連主帥馮勝也解開了佩劍腰刀,放在酒桌上。

  但是剛剛投降的納哈出不為所動,依然持劍而立,方才他的手下已經砍死了趙指揮使,恐怕覆水難收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