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07章 混淆黑白

  李善長正想著措辭,洪武帝朝著他招手,「來吧,選一個,陪朕下完這個棋局。」

  李善長選了白子,看似隨意的落下一子。一刻鐘後,棋盤的和局立刻變了樣,白子占據上風,如蟒蛇般將黑子纏繞其中,勝負已分。

  朱元璋以前是個大字不識的鳳陽農民,而李善長是鳳陽書香門第出身,朱元璋起兵成了一方人物,身邊有李善長等幕僚教習他讀書寫字,說的都是大白話,能夠基本表達意思而已,至於下棋這種費神的風雅消遣,李善長在一刻鐘之後才大獲全勝,已經夠讓著朱元璋了。

  洪武帝爽快的棄子認輸,好像輸的還挺高興,感嘆道:「朕這個臭棋簍子,只配和徐達還有常遇春他們一起下著玩。」

  很平常的一句話,李善長此時聽得心驚,忙拱手說道:「人皆有長短,論下棋,微臣遠勝過皇上和魏國公他們。不過論治國打仗,微臣就自愧不如了。」

  洪武帝擺了擺手,「今日氣悶,咱們只說下棋,別談治國打仗這種頭疼的事情了。愛卿是鳳陽家鄉有名的才子,自幼就精通棋局。朕是佃農之子,你會下棋的時候,朕和徐達他們依然懵懂無知,在田地里搓著泥巴互扔著玩呢。有些差距,從托生娘胎里就註定了,以後拍馬都追不上的。」

  李善長裡衣已經被冷汗浸透了,說道:「皇上是真龍天子,微臣不過是一介凡夫俗子。皇上少時家中貧困,是老天為了磨礪皇上的心智而設下的劫難,書上也說,欲成大事,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皇上歷經種種劫難,方有今日之大明帝國,萬國來朝,海晏河清!」

  洪武帝笑了笑,「你呀,不愧為是大明宰相,連這些歌功頌德的話也比那些尋常官員說的好聽。」

  李善長寧可看到一個大發雷霆、劈頭蓋臉痛罵他一頓的洪武帝,也不願見此事和顏悅色,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過的朱元璋。

  李善長說道:「這些話句句都出自肺腑,皇上收復中原,一統天下,這樣的功勞,即使千萬年之後,中華大地也無人不知皇上的威名。」

  洪武帝卻搖頭說道:「此話說的尚早,朕也讀過史書,這歷史由朕這樣的人開創,但最後是由你這樣的人書寫。後人所知道的歷史,是你們文人用筆墨講述出來的,哪怕朕有生殺予奪的大權,但對於史書,朕一旦龍歸大海,還能管得了史官的筆嗎?」

  李善長忙說道:「皇上千秋鼎盛,萬歲萬歲萬萬歲!」

  洪武帝嘆道:「天子也會老,會死,希望在下一代人身上。打江山不容易,守江山更難。愛卿,下棋朕不如你,太子自幼受你教導,他的棋藝如何?」

  沒想到話題還是被洪武帝三言兩語又繞到了這裡,李善長膽戰心驚的說道:「太子自幼聰穎,現在和微臣對弈,大概十局五勝。」

  洪武帝一顆顆將棋子收入匣中,不辨喜怒,「這麼說,你和太子勢均力敵。」

  李善長趕緊補上一句,「是太子仁厚,憐微臣老邁,讓著微臣。」

  可是洪武帝又問了一句,「允炆也深得你的教導,他的棋藝比你如何?」

  李善長一直低著頭,不敢直視龍顏,鼻尖的冷汗滴到了界限分明的棋盤上,「皇孫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少年,從他八歲開始,微臣就少有機會得勝了。別說是微臣這種累於案牘的臣子,就連當今圍棋聖手,皇孫也有能力一戰高下。」

  提到最疼愛的皇孫,洪武帝臉上有些笑意,「所以朕剛才說了,有些差距,從托生娘胎里就註定了,拍馬都追不上。太子和允炆會投胎啊,從來不知飢餓是什麼滋味,剛學說話,就有一群儒士教他們讀書寫字。」

  「而朕呢,父母不識字,出生後稱了八斤,就隨口叫做朱重八,連個名字都沒有。從記事起,所有的記憶都和飢餓和死亡有關,爹娘,哥哥,還有兩個妹妹都餓死了,當時並不覺得多麼哀傷,因為家家戶戶都在餓死人,徐達和常遇春他們家也是,好像死人才是正常的,不餓死人反而奇怪,整個世界都那麼荒誕瘋魔,那些死去的人……他們,都沒投個好胎。」

  李善長說道:「皇上功高蓋世,平定天下,結束戰亂,他們來世投胎在現在的太平年歲,都是皇上的功勞。」

  洪武帝卻說道:「不對,怎麼可能都是朕的功勞呢。朕的朱明江山,愛卿至少出了一半之力。」

  李善長如坐針毯,乾脆站起來戰戰兢兢說道:「微臣不敢貪功,論功勞,魏國公徐達才是開國第一功臣。」

  洪武帝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兵馬能得天下,但治天下還要靠你們這些文臣。」

  李善長跪地說道:「江山輩有人才出。微臣年事已高,老眼昏花,於國事有心無力,請皇上許微臣告老歸鄉。」

  之前李善長已經兩次請辭,本來打算安排好退路,明年再第三次提出的,看如今這個情形,皇上分明是疑心自己了,還是趕緊服軟離開吧。

  李善長猜測燕王和徐妙儀凌晨回宮向朱元璋告狀了,但是所有的證據都被他搶走銷毀,朱元璋不可能聽信一面之詞就對自己翻臉。

  他畢竟是大明宰相,天下文人和文臣的領袖人物,可不像當年殺謝再興全家時證據確鑿,鐵證如山的時候。

  此時殺了李善長,洪武帝怎麼和朝廷百官解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