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善長做夢都夢見洪都失守,朱元璋腹背受敵,敗走麥城,西吳就此滅亡……李善長對朱元璋這位主公的信心開始搖擺了,對張士誠的一再邀請開始有了含蓄的回應。

  畢竟張士誠的實力最強,倘若朱元璋敗,李善長良禽擇木而棲,還能另謀高就,利益不損分毫。

  這就是李善長的性格,永遠高瞻遠矚,永遠都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不見兔子不撒鷹,李善長是腳踏兩隻船的老狐狸,朱元璋沒有在張士誠的一再相邀下,李善長並未立刻背叛朱元璋,而是指使心腹暗中投靠了張士誠,並且出賣了一些無關緊要的情報當做投名狀,這其中就有參將李夢庚,先給張士誠一點甜頭嘗嘗。

  可是後來的局面出乎了李善長的預測:

  首先是李文忠和謝再興聯手打敗了叛變的蔣英,劉震,奪回了金華城,重新掌握了這個江南重地。喘息未定時,東吳張士信十萬大軍圍城,那時李文忠已經離開金華支援朱元璋去了,只留下謝再興和金華知府鸞鳳守城,守軍連帶著病殘都不足一萬。

  李善長以為謝再興也必敗無疑。他覺得謝再興和朱文正這對翁婿都會死,謝家大女兒真是苦命啊,一夜之間失去了丈夫和父親。

  可是奇蹟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令李善長無比汗顏:謝再興以弱勝強,一萬對十萬,再次守住了金華城。

  朱文正乾脆五萬對陳友諒三十萬,守住了洪都,這對翁婿創造了奇蹟,朱元璋也神奇的走出了困境,重振旗鼓。

  連連的奇蹟使得李善長重拾了對朱元璋的信心,成大事者,運氣比實力更重要,而好運氣似乎永遠站在鳳陽農民出身的朱元璋這邊。所以李善長和張士誠表明了他對朱元璋的忠心,斷絕了來往。

  可就在這時,變數出現了,謝再興和鸞鳳鸞知府發現左總管和麋萬戶被張士誠收買,在販賣私鹽的同時出賣情報給東吳,而這兩人被發現後被朱元璋下令砍頭,將頭顱掛在謝再興軍帳內,以警示他失察之罪。

  謝再興很震驚手下的背叛,和鸞鳳推斷背後肯定有更大的官員投靠了張士誠。

  為了引出叛徒,謝再興和鸞知府決定演一出「周瑜打黃蓋」的戲碼。

  首先謝再興藉口左總管和麋萬戶是被冤枉的,不滿朱元璋處死的命令,將兩人頭顱收殮埋葬,還在暴怒之下大鬧鸞知府的衙門,並大罵朱元璋「昏聵無能」,「不辨忠奸」。

  謝再興在知府衙門擺戲台,唱《竇娥冤》,幾乎公開表達了對朱元璋處罰的不滿,朱元璋也不是什麼好脾氣的人,他再次嚴詞警告謝再興,並且派出參將李夢庚去金華接替謝再興守城。

  由此謝再興和西吳王朱元璋不合的事情傳出了金華城,江南人盡皆知,張士誠,陳友諒等人當然也知道。張士誠近水樓台先得月,想著弟弟張士信十萬軍隊都攻不下金華,何不如買通謝再興,讓他倒戈投降呢?

  見到張士誠派來招降的密使,謝再興大喜,魚兒終於上鉤了!謝再興很快和鸞知府演了第二場戲:「鴻門宴」,並且將這個連環計寫入密信,送到朱元璋手中。

  鴻門宴上,謝再興先用劍柄拍暈了前來接替他的李夢庚,又和鸞知府夫妻演了一場夫妻雙雙斃命的慘劇,綁走昏迷的李夢庚。

  原本的計劃是李夢庚夫妻假死,等候謝再興深入敵營,拿到叛徒的名單後再復活的。可是連環計的密信落到了李善長手中,李善長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心腹謀士,攔截一封密信並不難,他當即決定將計就計,假戲真做,在鴻門宴後,派出死士殺死了欒知府夫妻。

  這是第一招,接下來李善長雙管齊下,利用主公朱元璋對侄兒朱文正的猜疑和忌憚,離間這對曾經情同父子的叔侄。因為朱文正是謝再興的女婿,一損皆損。

  謝再興綁走了李夢庚,投奔張士誠,他本想在半路故意放了李夢庚,可是甦醒過來的李夢庚居然對他說自己早已投奔了西吳,正好兩人一起去西吳升官發財。

  謝再興乾脆殺了李夢庚,裝作不知情,提著他的頭顱當做投名狀去見張士誠。說自己本想帶著鸞鳳一起投降,獻出金華城的,可是鸞鳳不配合,他沒有法子,只得殺了鸞鳳夫妻,將李夢庚的頭顱當做禮物獻給張士誠。

  張士誠大喜,以為謝再興真心投降,又得密報,說鸞鳳夫妻已死,都驗明了屍首,朱元璋大怒,宣布謝再興為叛徒,並且派兵圍住了紹興的謝府,下令滿門抄斬。

  都鬧到這個地步了,應該不是詐降。張士誠放心的十萬大軍交給張士誠,命他攻打金華城。

  李善長明知謝再興是詐降,卻沒有寫信告訴張士誠,因為他要坐實謝再興投降的罪名,就必須幫助謝再興隱瞞詐降的企圖。

  當時謝再興很是焦慮,他每天都在聽說謝府被困,謝家人要死絕了的消息,他剛開始以為朱元璋得到密信後,為了將投降的假戲做的真一些,故意放出謝家滿門抄斬的消息,其實謝家人只是假死而已。可是當他發現和鸞鳳的秘密聯繫中斷,他開始失去了自信,懷疑鸞鳳已經死了,朱元璋並不知內情!

  當朱元璋派出大將李文忠來守護金華城,和叛徒謝再興十萬大軍對陣,謝再興在陣前屢次試探李文忠口風,李文忠的表情都沒有預料中的反應時,謝再興的懷疑得到了證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