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守謙點頭說道:「去吧。」

  胡重七拍馬離開了,天空亮起了一道閃電!將整個寒山寺照得如同白晝般,連塔頂的琉璃瓦都纖毫畢現,只是那麼一瞬間,又陷入了一片黑暗,像是被怪獸吞噬乾淨了,仿佛剛才的寒山寺只是幻覺。

  隨後「轟隆」一聲,黃豆大的雨點就那麼觸不及防的落下來。朱守謙張開寬大的袍袖,將徐妙儀罩在懷中,還牽著兩匹馬,走到寺廟廊下,重重的拍著廟門。

  咚咚咚!

  一個老年知客僧開了門,見徐妙儀和朱守謙氣質不凡,衣飾華貴,曉得來了兩個出手闊綽的香客,雙手合十,「阿彌陀佛,兩位施主可是來避雨的?請往這邊禪房請。」

  徐妙儀在市井多年,精通人情世故,爽快了捐了五十兩銀子,才說起了正事,「我們兄弟兩今天一來是避雨的,二來是尋訪故人。」徐妙儀出行都是穿著男裝。

  雷雨天來了兩個財神爺,知客僧忙問道:「請問施主尋訪何人?」

  徐妙儀問道:「聽說欒家姐弟寄居在此?欒家本是官宦人家,為何如此落魄?」

  知客僧面有惋惜之色,說道:「唉,欒家世代書香,家裡出過知府高官呢,可惜死於非命,家世尚在,偏偏叔伯們都是不爭氣的,家產敗了個精光,舉家回到老家桐城守著祖傳幾畝薄田度日了,欒家姐弟被叔伯們排擠,連活命半畝地都分不到。就在寒山寺寄居住下,欒八郎刻苦讀書,明年春天要考秀才,在杭州的書院讀書,只有他姐姐在寒山寺。」

  徐妙儀推算著年齡,「欒家小姐還沒出嫁?」按照生辰年歲,欒小姐應該三十出頭了。

  知客僧深深嘆了口氣,「您還不知道吧?欒小姐有些瘋癲,誰敢娶她?好在她人雖然瘋了,但是有一副好丹青,我們寒山寺藏的古畫佛像都是她修補的。正因如此,我們主持給了欒八郎書院的束脩和趕考的銀兩,還雇了兩個婆子照顧欒小姐。」

  聽說欒八郎遠在杭州的書院,徐妙儀和朱守謙很失落,又聽欒小姐瘋癲,失落乾脆變成失望了,不過來都來了,怎麼都要看看的。

  朱守謙說道:「請禪師帶路。」

  知客僧將兩人引到了後院一處清淨的禪房,一個婆子開了門,聽明了來意,婆子嘆道:「我們家小姐只有修補古畫和作畫的時候腦子是清醒的,其餘的時候不是發呆,就是發瘋,她有時連自己親弟弟都不認識,更別提你們這些故人之後了。依老身看,你們還是請回吧,別白費力氣了。」

  徐妙儀笑道:「不要緊,我們就是來看看她。」

  婆婆舉起一盞氣死風燈籠,說道:「隨我來吧,小姐正在靜坐聽雨。」

  一座五層高塔處,最上一層最明亮的房間就是欒小姐的畫室。屋裡掛滿了各種修補了一半的古畫,多半是佛像,屋裡鋪著三張羅漢床那麼大的畫桌,畫桌上擱著各種顏料和樹林般多的畫筆,欒小姐抱膝坐在窗台上,聽著暴雨落在瓦片上的聲音。

  「小姐,您坐在窗台作甚?萬一窗戶沒關好,掉下去了,這裡五層高塔,不是草屋平房啊!」婆子快步跑過去,將欒小姐連拖帶拽的按在交椅上,「來了兩個客人,說是您父親故人之子,來看你的。」

  琉璃燈下,徐妙儀看清了這位集天才和瘋子的欒小姐。她相貌清秀,一雙眼眸猶如古井深潭,表情呆滯,不停的在交椅上掙扎,「下雨啦,我要聽雨,聽雨!這裡聽不清楚!雨在和我說話呢!」

  婆子說道:「天要下雨,待會雷劈下來,您又要害怕的尖叫了,窗戶邊多危險啊,您坐在這裡,照樣能聽見雨聲。」

  欒小姐不再掙扎了,卻不停的重複說道:「說話,雨在說話,說雷電欺負她,嗚嗚,她哭了,你聽,她哭了。」

  那婆子無奈的對徐妙儀兩人說道:「讓你們看笑話了,我們小姐就是這樣,瘋瘋癲癲的,我們說我們的,她說她的,誰都不明白她的意思,像個孩子似得。要不是有一手畫技傍身啊,恐怕早就流落街頭行乞了,唉。」

  徐妙儀問道:「欒小姐為何變成這樣?生來如此?」

  婆子說道:「聽她弟弟說,小時候她的父親欒知府是個才子,精通詩畫,文韜武略,欒小姐跟著父親,聰明絕頂,當做男孩教養著。可惜親眼看見父母死在仇人劍下,受了刺激,就瘋癲了。」

  按照劉辰寫的卷宗。當年謝再興在宴會上追砍欒鳳,被妻子王氏阻止,謝再興先殺王氏,後殺欒鳳,這個仇人應該就是外祖父。

  看著瘋癲的欒小姐,朱守謙和徐妙儀對視一眼,心中五味雜陳。電閃雷鳴,欒小姐果然嚇得蜷縮起身體,瘦瘦小小的身軀在交椅上團在一起,像一隻受驚的刺蝟,「雨在哭,你們聽,她哭了,莫哭莫哭,你聽我一言,忍一句,禍根從此無生處。

  饒一著,切莫與人爭強弱。耐一時,火坑變作白蓮池。退一步,便是人間修行路。」

  朱守謙聽得一頭霧水,「她在說什麼?」

  徐妙儀在蘇州城過了十年,對寒山寺的傳說了如指掌,「她說的是寒山寺和合二仙的傳說。傳說以前這裡有兩個好朋友,一個叫做寒山,一個叫做拾得,兩人都喜歡一個姑娘,為了成全朋友,他們都選擇放棄,遠走他鄉,在人世間修行,歷經磨難,就有了『忍一句,禍根從此無生處』的禪語,後來兩人重逢,寒山拿著荷花,拾得捧著食盒,兩人相視一笑,一起了悟,得道成仙,荷花和盒子,兩人成了和合二仙,管著人世間的姻緣。這就是寒山寺的來歷。這座塔樓旁邊就是寒拾殿,取了寒山和拾得的名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