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姚妙儀敷衍道:「也尋到一些消息,可是兵荒馬亂那麼多年,線索終究還是斷了。姚家待我不薄,於心安處便是家,我就回來了。」

  阿福囁嚅片刻,說道:「大小姐,你是個好人,姚家也算是積善之家,可是……可是畢竟人心隔肚腸,大小姐這樣的好人物,多替自己打算吧。」

  姚妙儀覺察到不對,阿福是個憨厚老實的,從不會挑撥離間,這話是何意?難道姚家要對她不利?

  「阿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阿福坦言道:「我也不曉得,只是最近有縣衙小吏到藥鋪尋東家說話,之後東家和夫人總是低聲商議,幾乎句句都提到了二房,還有大小姐的名字。」

  「阿福覺得,倘若是好事,他們為何至今都不說出來?藏藏掖掖的,肯定不是什麼好事。大小姐生的好看,又到了婚齡,多少人家把自己親生女兒拿出換富貴去了,而您只是個沒有血脈關係的義妹……」

  一路說著話,到了饕餮樓下,聞見酒樓的絲竹和食客勸酒大笑的聲音。

  蘇州人喜歡享樂,也善於享樂,大薯天關緊門窗,裡頭擺放一缸冰塊,聚在一起喝酒聽曲,好不暢快。

  阿福停了馬車,搬了腳凳放在車轅子下面,方便姚妙儀下車。

  姚妙儀左腳剛踏在凳上,就見眼前有一個黑影落下!

  跺!

  一聲悶響。一個穿著儒衫、頭戴諸葛巾的中年男子重重砸在青石板地下,頭顱摔碎,鮮血緩緩流淌著,將腳凳的四足都染紅了。

  男子雙目圓睜,散開的瞳孔恰好和姚妙儀對視,遺容是一副釋然的表情。

  糟糕!中了圈套!

  悲痛、憤怒、懷疑……等等情緒齊齊襲上姚妙儀的心頭,面上卻如同普通市井女子那樣驚恐萬分,害怕的尖叫起來

  ☆、第8章 變故橫生

  啊!

  姚妙儀不顧形象的蹲在車轅子上尖叫嚎哭,

  差點砸在我和大小姐身上了!阿福嚇得夠嗆,連血泊中的腳凳都不收拾了,趕緊調轉馬頭,打算驅車離開這裡。

  刷!

  街角的乞丐、賣綠豆湯的小販、路邊的行人突然暴起,紛紛抽出了兵刃,封死了路口,原來這些都是喬裝的探子。

  同時一聲哨響,從四處跑來一群肅殺的武士,將饕餮樓團團圍住,誰敢往外闖,就揮刀相向,很快青石板上就倒下了五個人。

  「捉拿魔教叛黨!反抗者殺無赦!」

  其實魔教在很早以前叫做明教,在民間倍受擁護。元朝末年時,不堪忍受殘暴的統治,韓山童創建了明教,是農民起義軍紅巾軍的領袖人物,所有起義軍將士,無論地位如何,都是明教的信徒,包括現在的洪武帝朱元璋。

  所以韓山童也叫做明王。

  「明王出世,普度眾生」。這句口號廣為流傳,婦孺皆知。

  後來紅巾軍內部權力鬥爭,互相征戰吞併,韓山童死後,幼子韓林兒成了小明王,朱元璋等人表面上依然臣服在幼小的韓林兒腳下,只是小明王被架空了,已經成了精神領袖,並無實權。

  再後來朱元璋一統群雄,派人將小明王韓林兒接到南京,途中大船在長江中沉沒,韓林兒再無消息。

  而在南京的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稱帝,國號為明。並且昭告天下,說元朝勾結了明教叛黨,刺殺了小明王韓林兒。

  新的帝國建立後,明教從此解散。朝廷竭力抹殺了明教的痕跡,將那股明教叛徒稱為魔教。

  魔教聲名狼藉,臭名昭著。不僅僅被朝廷常年通緝、圍捕,而且都可以止幼兒夜間啼哭了。時常有母親哄孩子說:「莫哭莫哭,再哭就被魔教抓去吃了。

  所以聽聞是朝廷捉拿魔教叛黨,眾人皆是害怕慌張。

  饕餮樓的食客,還有剛才路邊經過的行人都被圈禁在酒樓的大堂里,驚叫聲、推搡聲、叫罵聲,當然還有哭聲交雜在一起,如一隻餓狼闖進雞窩裡撒野,亂成一片。

  白面無須的男子坐在堂前的太師椅上,他身形瘦小,臉色偏黃,好像有什麼不足之症,可是只是一抬手,就有種說不出來的威嚴,「安靜,這麼大熱天的,再亂吵吵,就成了一鍋粥了。」

  此話一出,大堂一大半人都閉嘴了,阿福擔心姚妙儀混亂中被浪蕩子沾了便宜,將她護在一個青花大花瓶的後面,自己拿著馬鞭守在前面。

  行蹤走漏,定是出了內鬼!方才接頭的人跳樓自盡,就是為了提醒我!姚妙儀用眼角的餘光打量著坐在首座上的男子,這種相貌,再加上略顯尖利的嗓音,此人應該是宮裡頭的太監宦官。

  一個穿著湖緞的紈絝子揮著灑金的倭扇,不服氣的叫道:「大爺我是來吃飯的,魔教叛黨和我無關。蘇州府同知是我們家親戚,識相的就趕緊——啊!」

  灑金倭扇落地,同時滾落在地的還有一隻斷手!

  紈絝子尖叫片刻疼暈過去,大堂立刻寂靜起來了,落針可聞。

  姚妙儀站在一人高的大花瓶後面,看見坐在太師椅上的男子手握一柄鋒利的長刀,輕輕一震,上面的殘血就凝成血珠,抖在青磚地上。

  「敬酒不吃吃罰酒。」男子刀劍入鞘,語氣依舊平緩:

  「今日我們設伏捉拿魔教叛黨,可惜魚沒上鉤,魚餌卻先脫了鉤。不過我相信,我們要的大魚就藏在你們中間,否則魚餌不會拼死掙脫魚鉤,跳樓示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