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某種意義上,這大概也算執政能力天差地別的差異。組織文史小組靠著查資料與一線專家的報告能大致推斷出來的事情,貞觀初年剛剛建立的大唐國家機器卻很難釐清。無論皇帝如何聰穎英明,僅僅依賴著舊有體系下那一丁點少得可憐的地方官吏做統計,結論都很難有意義。

  眼見至尊愕然不語,李先生又道:

  「敢問陛下一句,這樣繁多複雜的邪祟,又是怎樣一一料理的呢?僅僅關中這上萬的案例,便不是一件輕鬆的工程吧?」

  李二陛下微微一默,而後嘆了口氣:「朕特命大理寺與刑部督辦,又派了御史定期巡查,將地方致仕的官吏也請了不少回來,會同審理……」

  說著說著,他的口氣也低了下來。顯然,這些措施聽起來絕無疏漏,但最多也只能瞞一瞞不懂訣竅的門外漢而已;不要說在座嫻熟公務的諸位高手,就連大手子聽了幾句,都覺得有點不太對頭:

  大理寺、刑部、御史台、退休官吏,聽起來倒是五湖四海,彼此監督,嚴絲合縫得緊。但問題是,你就是把滿朝的官吏加在一起,能料理清楚這關中大幾萬的邪祟淫祀案麼?

  別人不知道審案子多麼費功夫,在座的還能不知道麼?別說各個證據確鑿,就是一律走簡易程序,這大幾萬的案子也要拖上個一兩年。

  所以,陛下迂迴許久,還是不得不吐出要害了:

  「……此外,還命退下去的諸有功士卒,烽帥、伍長等,都可以檢舉揭發,協同辦理。」

  不必再多說什麼了,「有功士卒」四個字一出來,在場眾人的臉色都有了些微妙的變化。即使皇帝用什麼「烽帥」、「伍長」掩飾一二,但根本要害依然無法迴避——大唐全民皆兵,對外征伐凡十餘年,哪一個村子沒有「有功士卒」?所謂調動「有功士卒」檢舉揭發,不就是發動上下,大搞運動,來個公審公判,民粹路線麼?

  論這一套,從李先生以降,哪個領導不熟悉?大幹快上,奮勇爭先,無怪乎幾個月不到,就能抓出上萬的牛鬼蛇神!

  正因為太過熟悉於這一套,所以氣氛就格外奇特了。如此沉寂片刻,徐局長忽然開口:

  「尋常人等未必通曉大唐律法,由士卒檢舉揭發,是不是有些妨礙呢?」

  皇帝尚未作答,翻閱資料的張主任出聲了:

  「人心是非善惡,總也是有一桿秤的。就算不知道大唐律法,基本的良心還是要講的嘛。這又不是建設法治大唐,只要開誠布公,不被少數人利用;群眾能發揮主動性,我看也很好。」

  李先生咳嗽了一聲,但徐局長只是微微一笑:

  「當然是要發動群眾的。但審判牽涉到的畢竟是國家的暴力機器,貿然讓沒有經過訓練的一般人參與暴力機器的運作,是不是會導致暴力的擴大化呢?我的這一點意見,請大家參詳。」

  李先生徒勞的再咳嗽了一聲,又叫人再來添茶,卻對氣氛毫無幫助;添水休會期間,分列兩排的領導們以眼觀鼻,神色不動,而林貌抬起了頭來,茫然四望——就連他都意識到話鋒似乎不太對頭了。

  在這難捱而默然的三分鐘後,坐在皇帝身側的皇后款款起身,笑意盈盈:

  「我倒忘了,昨日早起時幾個孩子身子都有些不適,約了醫生到家裡看過一回,說是懷疑有什麼『傳染病』,要請父母一起做檢查的。現在時辰也到了,不如陛下陪我去看一看?也只有那麼一會的功夫,等諸位喝完茶再來。」

  話音未落,皇帝立刻站起,先看了李先生一眼,而後點頭向各位表示歉意,快步退出帳篷。林貌正欲起身跟隨,從身側走過的長孫皇后卻不動聲色,在他肩頭按了一按——林貌好歹也是在朝廷中吃過見過,立刻明白了皇后的意思,於是再次坐下,默不作聲。

  顯然,如果會議中真有什麼矛盾,那一旦發言者與皇帝直接衝突,局面便難以收拾;還不如趁機退出,先讓無傷大雅的林長史聽一聽風聲再說。

  似乎也就是等著這麼一個機會,添完一輪茶水之後,徐局長再次開口:

  「發動群眾介入暴力機器,其中的種種教訓,我們都應該是清楚的。」

  張主任很客氣:「請局長指教。」

  「擴大化的問題嘛。」徐局長說:「關中數州之地,一個月能揪出大幾萬的牛鬼蛇神?難道真箇是洪洞縣裡無好人了?這其中恐怕免不了冤假錯案吧?」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具體有沒有冤假錯案,要等一線的報告,我們在座的各位,誰也不清楚情況嘛。」張主任輕言細語:「至於『洪洞縣內無好人』,我倒是想解釋一二。我碩士論文做滿清以來的農村問題,在地方志中可以發現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在咸豐、道光之前,地方上是記載過不少樂善好施、修橋補路的『某善人』的,口碑也很不錯。當然,這些大多也是塗脂抹粉,邀買人心,有很大的欺騙性;但到近代以後,就連這樣邀買人心,願意裝上一裝的人也沒有了,地方的鄉紳,幾乎是實實在在的土豪劣紳、率獸食人……」

  她停了一停,又道:

  「歸根到底,在秩序尚且穩定的時候,豪族為了維持長久的地位,有塗脂抹粉的現實需要,願意花錢收買;但在秩序崩壞的亂世,再多的財富也是朝不保夕,與其花錢維護虛無縹緲的名聲,倒不如竭澤而漁,將地方搜刮乾淨,再躲進租界逍遙。這種時候,越抹不下面子的士紳消失的越快,所謂劣幣驅逐良幣,最後當然只有土豪劣紳,才能在叢林社會生存下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