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林貌這幾日仔細觀察,反覆揣摩,仍然有了不一般的見解;在他看來,皇帝之所以頻頻亮相,不惜紆尊降貴的親近尋常理念中上不得台面的布衣黔首,除了增進威望之外,恐怕還有權位上難以言說的微妙心思——顯而易見,現代世界在武力上已經擁有了無可比擬的優勢,隨時擁有翻盤清算的餘地,已經不是任何的謀劃可以逆轉,算是當下最為嚴重,也最不可迴避的現實

  ——當然,組織是有過保證,簽過白紙黑字的協議;但要一個卓絕的人物將身家性命純粹寄托在別人的道德標準上,那未免也太過天真了。

  硬實力上翻盤是絕無可能了,指望什麼陰謀也純粹是笑話。在這種尷尬侷促的形勢下,皇帝現在能拿出手的措施,基本上也就只有現在這一招了。

  概言之,訴諸群眾。

  在現代世界的偉力之前,什麼精兵良將都是假的,大概還抵不住高射炮打一個火藥基數,所以兵權財權,統統不能算數。但是,只要皇帝還擁有號召群眾的威望,只要他還能走出皇宮,振臂一呼,那屆時千人和、萬人應,黎民百姓山呼萬歲之時,外人縱有千萬手段,又能如何?

  現代世界再厲害,難道還能違背大唐人民的意願,將一己之見強加給他們麼?

  違背華夏人民的意願,就是違背組織的初心;甚而言之,以外界勢力強行干預中土政治進程,觸及文明中對殖民主義最慘痛也最不堪回首的記憶,這才是真正的政治大雷,比核武器的威力還要可怕的殺招。別說真正付諸實施,就是一不小心碰上一碰,都足夠將李先生乃至一切經手人等炸得粉身碎骨形神俱滅,飛上九霄雲外去看煙花。

  這樣凌厲可怕的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才足以將一切異樣制衡得動彈不得。

  雖然這大概率只是杞人憂天,但皇帝眼光之老辣獨到,仍然可見一斑。能從現代公布的那一點文件中敏銳窺探到組織真正的要害,不容觸碰的逆鱗,委實當得起李先生稱許的那句「頂級政治家」,或曰「千古一帝」——提綱挈領,直擊要害,這才是人家的本事!

  當然,李先生估計也不會不明白這一點。但他出聲提點林貌,卻絕沒有干預的意思。杞人憂天與否,姑且不論;皇帝願意與黎民百姓保持一致,那總是莫大的好事。就算大唐皇室煽動百姓,那也總要真金白銀撒下去,才能把人叫得起來——無論如何講,願意真金白銀髮下去的皇帝,總不會太糟嘛。

  大唐的百姓高興,大唐的皇帝放心,組織上渾然無所謂,這就叫各方滿意,政治平衡,曉不曉得?

  ·

  所謂作威作福,僅僅授予恩惠,還不能確立威嚴,必須要雷霆手段,展示暴力機器的威力。皇帝對此也早有預備。在出發巡視之前,他就命魏徵會同大理寺嚴辦,理了一個治水工程中欺上瞞下、行跡惡劣的官員名單,預備車駕到洛陽後一次性勾決,掛他幾十顆人頭給洛陽親友們開個大眼,也算用殷紅的血給此次大張旗鼓的行跡沾沾喜氣。

  朝廷嚴辦官員,當然與林貌無關。皇帝召見御史及大理寺卿,他都避而不見,保持默契;但要處理另一些事務時,皇帝卻不能不徵求大手子的意見了——如今大興土木,沿途開山鑿河,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尋常百姓的土地可以高價贖買,世家大族的莊園可以用強力壓服;但還有一類土地——由南北朝天下分崩以來,被鬼神淫祀、山精野怪霸占為寺廟產業的土地,可就沒有這麼好收回了!

  要論先來後到,諸位野神各個都是圈地數百年的大地主,憑什麼要給你區區二十年不到的朝廷讓步?山野寺廟建成之時,皇帝的祖宗都還在吃奶,長幼有序懂不懂得啊?

  荒謬絕倫到這個地步,那顯然是沒法子談了。皇帝把林貌找了過來:

  「舉凡罪大惡極,手上沾有血債的,朕都行文龍虎山與樓道觀,命他們派法師會剿了。」至尊向林長史交底:「至於其餘的脅從,也是莫大的麻煩。這一類角色未必有什麼太大的罪過,但在本地紮根數百年,樹大根深,也不能讓他們盤踞在黃河周遭。朕的意思,還是驅逐出去為好。」

  他停了一停:

  「不過,這樣的事情,是否要知會媧皇宮一聲?」

  顯然,媧皇宮使者的強悍偉力,給皇帝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考慮到媧皇宮手握招妖幡,有統領天下一切妖物的權柄,如今朝廷辦理妖界的事務,似乎也該尊重一二。

  林貌沉吟了片刻,還是搖頭:

  「我倒以為不必,第一,媧皇宮絕不會在乎這樣的小事。她們就算經管妖界,操心的也該是相柳、九頭鳥之類的大妖怪。第二,陛下本來就有資格過問這樣的事情,不必考慮任何人的意見……畢竟,陛下才是天子嘛!」

  天子者,天之嫡長子也。按正統封建倫理而論,皇帝是嫡子,中原是大宗,其餘外藩小國頂多算個上天的庶子小宗,天然有服膺嫡系的義務;至於山村妖鬼,那乾脆就是上不得台面的角色,連宗譜都不能入的下九流野種而已。

  嫡庶尊卑分明,不容逾越;身為大宗嫡子,就是將小宗藩王統統發賣,也是理所應當,無話可說,更何況處置幾個野種?

  「當然,將自家的鬼神驅逐得太遠,還是有點傷觸人心。要是下面議論起來,說陛下摒棄子民於天涯海角,也很難駁斥。」林貌積極踴躍,又為皇帝出謀劃策:「以我的淺薄見解,最好還是送他們去高句麗,漢四郡。等朝廷料理完遼東的事務,再讓他們在此處戴罪立功,以觀後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