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頁
但不得不說,在心裡為天幕點了個贊。
難怪他們覺得那段歲月雖然艱難卻特別順利呢,原來是因為正統在瓦剌啊。
【正是在北京保衛戰期間,于謙體現了其治國理政上有條不紊的國士風采。從各地抽調糧草和兵員進行備戰,不到一個多月,便已集結了二十二萬大軍,京師人心初定。】
【並在十月的激戰之中擊退了也先三路夾擊的精銳部隊,經過了五天的浴血奮戰之後,瓦剌被迫撤退,從此進入了以太上皇為砝碼的戰略拉扯敲詐時期。】
【于謙並沒有懈怠,而是趁此機會一舉整飭了正統以來積攢下來的軍隊弊病,加強了明軍邊防力量,並進行了軍制改革,使得明朝在經歷了如此大的一個跟頭之後,其軍事實力反而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
果然是棟樑之才。
剛剛險些心梗的明朝前期的諸位皇帝覺得自己勉強也能喘上幾口氣了。
可是!
難道就非得是力挽狂瀾嗎?就不能是直接在沒有損失精銳的情況之下再創輝煌嗎?
而正統年間的眾人面上不顯,心裡卻忍不住人心浮動。
你皇帝倒是二次登位了,還吃香的喝辣的,可他們可是白白葬送了性命在土木堡啊!
他們可還不想死。
尤其是……
在天幕已然為他們提供了另一條康莊大道的情況之下。
怎麼,反正藩王上位對於他們大明而言,也不陌生了不是嗎?
再者說,正統奪了人家的門一回,別人再奪他的皇位一次,不是也問題不大嗎?
尤其是,從來沒見過這麼有公理正義的政變。
他們可真的是為了大明江山計誒!
【更不必說將時局初步穩定之後,景泰帝便任用了正統時期被埋沒的那些治國人才,任用賢能,最終在景泰君臣的努力之下,大明王朝轉危為安,且發展經濟,安撫流民,極大地恢復了正統以來混亂的朝局氣象,大明王朝眼看狠狠續上了一口氣,雖然說盛世景象那是沒
有了吧,但是也是在往那個方向在努力的來著。】
【也先看著手裡的堡宗,再看看越來越紅紅火火的隔壁明朝,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
【就這種玩意,怎麼好好當個砝碼還越來越掉價了呢。】
【這個燙手的山芋最終被也先打包送回了明朝,瓦剌與明朝止戰談和。】
正在觀看天幕的正統以前的明朝歷代君臣連連搖頭。
瓦剌你帶著堡宗給他們速速滾回你的大漠去,太晦氣了,你們不要過來啊!
朱棣更是忍不住手癢。
你說瓦剌是故意的,還是故意的呢?
是不是那什麼未卜先知,特意送這麼個人回來給他們大明添堵來著?
真想打一頓瓦剌解解氣啊。
嗯,就讓瞻基親自掛帥。
朱瞻基看著尚在襁褓之中的朱祁鈺,面色難以描述。
不是,也先真送你還真要啊。
當然是回程路上就做掉,不是,就讓人合理病逝了啊。
朱瞻基覺得自己好像還能再撐上十年好好教導一下這個自己一直以來忽視的兒子。
而還未來得及迎回朱祁鎮的景泰朝君臣面面相覷,互相交換了一個眼神。
要不……
還是不要了吧。
與瓦剌和談的第一項條款,決定了,就是拒絕太上皇,拒絕太上皇。
那人是誰?不識得。
早就收到消息,太上皇駕崩了,那個冒牌貨還是勞煩也先給他們料理一下吧,確信。
【只能說,瓦剌的這個舉動確實是殺傷力十足。】【誰能想到,堡宗這個明朝奇葩皇帝之中的戰鬥機,竟然有如此之大的殺傷力。】
【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被囚於南宮之中的朱祁鎮聯合石亨與徐有貞等人發動了奪門之變,于謙和大學士王文當即被逮捕入獄。】
【為了穩固自己的政權,景泰八年正月二十三日,朱祁鎮下令抄沒于謙家財,家中男丁被判戍邊,而于謙本人則於崇文門被判處以極刑。】
【忠臣的鮮血浸潤了這座昔年誓死守衛的城池。】
【時至今日,于謙究竟是被判處以腰斬還是斬首棄市仍舊爭論不休,但是當時人的反應卻千古與同。】
【「死之日,陰霾四合,天下冤之。」】
已然是升級版的朱祁鈺非常穩的住。
默默在心裡的小本子上又加了一個名字。
石亨是嗎?
他分明記得,這位將軍還屢次收到于少保的舉薦,而自己對于少保舉薦的人才,一貫是信任有加的。
果然人心不足蛇吞象。
朱祁鈺已然決定,在解決了這些亂臣之後,也要加緊看護自己的身體。
他算是看明白了,靠人不如靠己,保護自家股肱重臣和勞動成果,得從強身健體開始。
【可不是天下冤之嗎?】
【錦衣衛奉旨抄
沒其府邸的時候,發現于謙府內幾乎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只有正屋被鎖的嚴嚴實實,撬開大門後才發現,其中只有景泰帝朱祁鈺贈予于謙的蟒袍與劍器。】
【素為皇帝鷹犬的錦衣衛眾人也為之感慨不已。】
【畢竟大明的官員錢少事多,能有幾個不斂點財的?】
【而于謙竟然真正做到了只拿朝廷那點微薄得跟沒有差不多的薪水為國家鞠躬盡瘁。】
難怪他們覺得那段歲月雖然艱難卻特別順利呢,原來是因為正統在瓦剌啊。
【正是在北京保衛戰期間,于謙體現了其治國理政上有條不紊的國士風采。從各地抽調糧草和兵員進行備戰,不到一個多月,便已集結了二十二萬大軍,京師人心初定。】
【並在十月的激戰之中擊退了也先三路夾擊的精銳部隊,經過了五天的浴血奮戰之後,瓦剌被迫撤退,從此進入了以太上皇為砝碼的戰略拉扯敲詐時期。】
【于謙並沒有懈怠,而是趁此機會一舉整飭了正統以來積攢下來的軍隊弊病,加強了明軍邊防力量,並進行了軍制改革,使得明朝在經歷了如此大的一個跟頭之後,其軍事實力反而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
果然是棟樑之才。
剛剛險些心梗的明朝前期的諸位皇帝覺得自己勉強也能喘上幾口氣了。
可是!
難道就非得是力挽狂瀾嗎?就不能是直接在沒有損失精銳的情況之下再創輝煌嗎?
而正統年間的眾人面上不顯,心裡卻忍不住人心浮動。
你皇帝倒是二次登位了,還吃香的喝辣的,可他們可是白白葬送了性命在土木堡啊!
他們可還不想死。
尤其是……
在天幕已然為他們提供了另一條康莊大道的情況之下。
怎麼,反正藩王上位對於他們大明而言,也不陌生了不是嗎?
再者說,正統奪了人家的門一回,別人再奪他的皇位一次,不是也問題不大嗎?
尤其是,從來沒見過這麼有公理正義的政變。
他們可真的是為了大明江山計誒!
【更不必說將時局初步穩定之後,景泰帝便任用了正統時期被埋沒的那些治國人才,任用賢能,最終在景泰君臣的努力之下,大明王朝轉危為安,且發展經濟,安撫流民,極大地恢復了正統以來混亂的朝局氣象,大明王朝眼看狠狠續上了一口氣,雖然說盛世景象那是沒
有了吧,但是也是在往那個方向在努力的來著。】
【也先看著手裡的堡宗,再看看越來越紅紅火火的隔壁明朝,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
【就這種玩意,怎麼好好當個砝碼還越來越掉價了呢。】
【這個燙手的山芋最終被也先打包送回了明朝,瓦剌與明朝止戰談和。】
正在觀看天幕的正統以前的明朝歷代君臣連連搖頭。
瓦剌你帶著堡宗給他們速速滾回你的大漠去,太晦氣了,你們不要過來啊!
朱棣更是忍不住手癢。
你說瓦剌是故意的,還是故意的呢?
是不是那什麼未卜先知,特意送這麼個人回來給他們大明添堵來著?
真想打一頓瓦剌解解氣啊。
嗯,就讓瞻基親自掛帥。
朱瞻基看著尚在襁褓之中的朱祁鈺,面色難以描述。
不是,也先真送你還真要啊。
當然是回程路上就做掉,不是,就讓人合理病逝了啊。
朱瞻基覺得自己好像還能再撐上十年好好教導一下這個自己一直以來忽視的兒子。
而還未來得及迎回朱祁鎮的景泰朝君臣面面相覷,互相交換了一個眼神。
要不……
還是不要了吧。
與瓦剌和談的第一項條款,決定了,就是拒絕太上皇,拒絕太上皇。
那人是誰?不識得。
早就收到消息,太上皇駕崩了,那個冒牌貨還是勞煩也先給他們料理一下吧,確信。
【只能說,瓦剌的這個舉動確實是殺傷力十足。】【誰能想到,堡宗這個明朝奇葩皇帝之中的戰鬥機,竟然有如此之大的殺傷力。】
【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被囚於南宮之中的朱祁鎮聯合石亨與徐有貞等人發動了奪門之變,于謙和大學士王文當即被逮捕入獄。】
【為了穩固自己的政權,景泰八年正月二十三日,朱祁鎮下令抄沒于謙家財,家中男丁被判戍邊,而于謙本人則於崇文門被判處以極刑。】
【忠臣的鮮血浸潤了這座昔年誓死守衛的城池。】
【時至今日,于謙究竟是被判處以腰斬還是斬首棄市仍舊爭論不休,但是當時人的反應卻千古與同。】
【「死之日,陰霾四合,天下冤之。」】
已然是升級版的朱祁鈺非常穩的住。
默默在心裡的小本子上又加了一個名字。
石亨是嗎?
他分明記得,這位將軍還屢次收到于少保的舉薦,而自己對于少保舉薦的人才,一貫是信任有加的。
果然人心不足蛇吞象。
朱祁鈺已然決定,在解決了這些亂臣之後,也要加緊看護自己的身體。
他算是看明白了,靠人不如靠己,保護自家股肱重臣和勞動成果,得從強身健體開始。
【可不是天下冤之嗎?】
【錦衣衛奉旨抄
沒其府邸的時候,發現于謙府內幾乎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只有正屋被鎖的嚴嚴實實,撬開大門後才發現,其中只有景泰帝朱祁鈺贈予于謙的蟒袍與劍器。】
【素為皇帝鷹犬的錦衣衛眾人也為之感慨不已。】
【畢竟大明的官員錢少事多,能有幾個不斂點財的?】
【而于謙竟然真正做到了只拿朝廷那點微薄得跟沒有差不多的薪水為國家鞠躬盡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