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且它還是一件皇家用品。】

  【雖然又是雕九條龍又是五段竹節,暗示的很明顯了,但是頂上刻著的「內者未央上臥」六個字更是實打實的鐵證。】

  【不過雖然是皇家用品,但其所有者並非漢武帝本人,因為這是在茂陵一號墓中出土的,其同批出土的文物上有些還刻有「陽信家」的字樣,因而這個墓連同這個博山爐的主人,應當就是漢武帝的親姐姐陽信公主無疑了。】

  【專家推測,這座博山爐應該便就是漢武帝送給自己姐姐的禮物之一。】

  劉徹:阿姊墓被「考古」的消息還真是來得猝不及防啊。

  送姐姐一點東西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嘛。

  但不愧是他們朝工匠造的博山爐啊,就是比其他的博山爐好看,確信。

  多送姐姐兩個好了。

  陽信公主:一時不知道你送的是姐姐,還是陽信公主墓。

  【漢朝的又一件鎮館之寶當然得是皇后之璽了,因為其發現的地點距離漢長陵僅有1000多米,因此它的主人很大概率應是皇后呂雉。】

  【雕工的細緻與這一看就很貴的玉自然不必再提,這可是漢朝皇后用璽的唯一出土文物,在璽印界也絕對是響噹噹的存在。】

  呂雉:……

  這轉折不需要給她一點緩衝的嗎?

  好在這並非極貼心的璽印,不然她還真是要更加為自己的陵墓情況惴惴不安一些了呢。

  【不過方才的博山爐只是鎏金,整個展館之中最亮眼的,那不得是看了就想衝上去摸一把,時隔兩千多年,仍舊熠熠生輝的這一堆金餅嗎?】

  【還有這沒幾個的馬蹄金。】

  【雖然沒有海昏侯博物館炸裂,但還是讓人分外眼饞啊。】

  【吸溜,吸一口,夢裡發個財算了。】

  觀看天幕的眾人終於長長鬆了口氣。

  看到天幕其實也不是對金子無動於衷,也是個跟他們一樣的正常人他們就放心了。

  之前看天幕的時候還差點以為天幕那個時代都是些什麼視金錢如糞土的化外之人呢。

  【兩漢時期的科技那還是有比較長足的進步的,無論是糧食倉儲還是農具更新都有比較閃亮的成果,瓷器也正式邁入歷史的舞台,這一點,也能夠從考古中發現的農具和倉儲及諸多釉色瓷器文物中得以考證。】

  【這些就是實物的例證,不過兩漢最重要的一個發明和改進,那還得看紙張。】

  【東漢蔡倫改進紙張,致使紙張的價格得以大幅度下降,最終在經歷了漫長的魏晉南北朝之後,為隋唐的科舉考試及教育的普及奠定了物質基礎之一。】

  【當然,華夏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其影響力也一直沿著絲綢之路遠伸海外,從長安一直到撒馬爾罕,最終影響了西方,對於世界文明及文化的發展都具有不可磨滅的影響。】

  【但由於保存條件有限,陝西考古情況中,漢代紙張的保存情況感人,不過比絲綢還是好點,好歹還剩下點殘片,湊活看看。】

  【這些就是紙張殘片了。】

  雖然天幕介紹的是底下的紙張殘片,但是很顯然,在紙張普及之前的悠悠歲月之中的帝王們,那雙眼睛盯著天幕鏡頭中牆壁上的那幅流程圖怎麼突然就挪不開了呢。

  這是什麼?

  漢代造紙工藝流程?

  抄一下。

  還真是瞌睡了就給枕頭啊,之前下令工匠們研究那什麼薄如蟬翼的紙張正好到瓶頸期了呢,有了這東西,那豈不是事半功倍?

  必須整起來啊!

  不整不是白浪費了自己之前飽受陵墓摧殘的心靈了嘛。

  【除了科學發明,軍事外交也是漢代一大重要的組成部分,畢竟強漢強漢,這不得是打出來的嘛。】

  【這一點在漢朝的俑人之中也有比較好的體現。】

  【雖然在秦兵馬俑里已然有馬,代表著秦時已然有騎兵部隊的概念,但是第一次發現有人騎在馬上的軍俑,還得是漢朝。】

  【且看比例,騎兵確實已經成為了常備軍種,應當是對匈作戰成為漢朝對外戰爭主旋律的緣故。】

  【不過我們也可以發現,這些最早的騎兵俑人腳下沒有馬鐙,馬背上也沒有鞍橋,也就是說,那個時期的騎馬基本純靠騎馬人本人高超的平衡能力和騎術啊。】

  【那跟有馬鞍和鞍橋相比,難度完全不是一個

  重量級的啊。】

  【嘶——所以衛青和小霍就靠這打垮了匈奴?只能說,這也太強了。】

  【但最重要的是?,這馬這麼高,嗯,能馭馬成為如此好手的,肯定得是矯健型的大大大長腿吧,哇哦。】

  【怎麼不算是一種大漢嚴選呢,確信。】

  劉徹、衛青、霍去病:……

  明明一開始在說這么正經的東西,甚至讓人忍不住好奇馬鐙和鞍橋究竟是什麼,好像之前驚鴻一瞥的唐朝人的那個唐三彩的騎馬像人腳底下和馬背上是有些東西來著,正打算趕緊去看看有沒有機會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測。

  畢竟如果騎馬方式如果可以加以改進的話,簡直不能想像這會對他們大漢的軍隊戰鬥力帶來怎麼樣的提升!

  感覺離徹底實現陛下和自己踏平匈奴王庭的目標又接近了億點點呢。

  雄心壯志尚在醞釀之中,熱血簡直就要上頭。




章節目錄